隋朝時期大將張須陀簡介
編者按: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繼位,并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于晉陽(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煬帝。張須陀又隨并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
隋朝時期大將張須陀簡介
張須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弘農閿鄉(今河南省靈寶市)人,隋朝大將。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繼位,并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于晉陽(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煬帝。張須陀又隨并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后多次率軍平定各地的叛亂,威振東夏,被認為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張須陀為瓦崗軍所敗,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其所部士兵得知死訊,連哭數日不止。
張須陀
張須陀“性剛烈,有勇略”(《隋書·張須陀列傳》)。隋開皇十七年(597年)二月,昆州(治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馬街附近)刺史、羌族首領爨翫舉兵反隋,張須陀隨行軍總管史萬歲前去進討。因功被授儀同,賜物三百段。
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繼位,并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于晉陽(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煬帝。張須陀又隨并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
大業六年(610年),張須陀為齊郡(治歷城,今山東濟南)丞。時值隋煬帝數次用兵高句麗,致使百姓失業,再加上饑荒,糧食的價格飛漲。張須陀決定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官屬都認為:“須待詔敕,不可擅與。”張須陀則說:“今帝在遠,遣使往來,必淹歲序。百姓有倒懸之急,如待報至,當委溝壑矣。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隋書·張須陀列傳》)。遂先斬后奏,開倉放糧。隋煬帝知道后,并沒有責備張須陀,反而獎賞。
張須陀歷史評價
李密:“須陀勇而無謀,兵又驟勝,既驕且狠,可一戰而擒之。”
《隋書》:“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則小,生為重矣,比義則輕。然則死有重于太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輕于鴻毛,死與義合者也。然死不可追,生無再得,故處不失節,所以為難矣。楊諒、玄感、李密反形已成,兇威方熾,皇甫誕、游元、馮慈明臨危不顧,視死如歸,可謂勇于蹈義矣。獨孤盛、元文都、盧楚、堯君素豈不知天之所廢,人不能興,甘就菹醢之誅,以徇忠貞之節。雖功未存于社稷,力無救于顛危,然視彼茍免之徒,貫三光而洞九泉矣。須陀、善會有溫序之風,子翊、松赟蹈解揚之烈。國家昏亂有忠臣,誠哉斯言也。”
《大隋故齊郡通守南陽張府君墓志之銘》:“軒丘錫胤,弧星主祀。代襲忠臣,家承孝子。二京稱妙,三朝受祉。煥爛門風,昭彰國史。恒農述職,陜服馳聲。桑田是賴,棠路流名。猗歟汝潁,志朗神清。仁沾動植,惠及鰥煢。粵惟光祿,蟬聯茂族。志行遙聞,天波下木。榮高八使,位隆三獨。既賴分茅,終期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