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歷史簡介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唐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大唐歷史大唐開國
隋末民變、晉陽兵變、唐朝統一戰爭
唐朝皇族出自漢族的名門隴西李氏,同時李氏家族也是起源于北魏的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李廣等著名。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老聃)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北周滅亡大唐高祖李淵后,隋文帝恢復其為李氏。隋朝在大業年間,由于隋煬帝過度使用國力與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及對百姓的橫征暴斂使得各地人民起義不止,史稱隋末民變。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的滅亡不可扭轉,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頭。
隋朝末期,隋朝廷橫征暴斂,民不聊生,爆發農民起義。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以尊隋為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禪位于李淵,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大唐”,隋朝滅亡。降隋恭帝為希國公,閑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后,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李淵建立唐朝后以關中為基地逐步統一天下。在入主關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據河南的瓦岡軍李密,使其成為東方的屏障。入主關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公元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山西省)的劉武周、宋金剛。而后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帝竇建德宣布結盟,聯合抗唐。公元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余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公元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江南平定。而兩湖地區也在621年唐將李靖于唐平蕭銑之戰獲勝,梁帝蕭銑于江陵降唐。翌年,嶺南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國本部歸唐朝所有。
大唐歷史貞觀之治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為了皇位而斗爭,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控制長安。李淵深知形勢,于是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從隋末農民戰爭中認識到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滅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同時,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征等諍臣;并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關系的融合,穩固邊疆,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在其執政的貞觀年間(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唐太宗晚年,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結果太子與魏王都被廢掉,最后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在即位之初,他繼續執行唐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太宗訓令納諫、愛民。
唐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唐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 ,百姓阜安 ,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另外,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土最大。
大唐歷史武周時期
唐高宗中期以后,政權逐漸由皇后武則天掌握。武則天原為太宗時期的才人,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招入宮中。她在權力斗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后,史稱“素多智計,兼涉文史” 。660年,唐高宗因身體原因,讓武則天處理朝政,武則天因此與唐高宗并稱“二圣”。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因為與唐中宗不合,武則天不久將其廢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平定徐敬業的反叛后,于690年廢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即武周,定都洛陽(號稱神都),降李旦為皇嗣,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則天掌權與稱帝期間,因其佞佛要求天下各州修建大云寺而侵占小農土地,導致府兵制賴以生存的均田制遭受破壞;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開創出殿試和武舉。武則天打擊自北周以來的關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關東與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張柬之、張仁愿、姚崇等名臣將領。 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位,恢復了李唐社稷,李旦被立為相王。唐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后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先后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后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后,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唐中宗,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也稱唐殤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協助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大唐歷史開元盛世
睿宗復位后,其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讓位于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政斗,同年改元開元。李隆基鏟除政敵后,開始整頓武周以來的弊政,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纮、杜邏、韓休、張九齡等賢臣為相,整飭腐敗的吏治 ,并建立考察制度,精簡官僚隊伍裁減冗官 ,設采訪使發展節度使制度,導致地方權力增大;經濟上推崇節儉、抑制佛教,并恢復武周以來荒廢的義倉制度 ,又通過括戶等手段緩解土地兼并導致的逃戶問題 ;軍事上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并興復日益衰落的馬政 ,對外收復了武周時期淪陷于契丹的遼西營州 ,及唐睿宗時期賜給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 ,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韋、靺鞨等民族 ,西域方面吞并大小勃律 且攻滅突騎施,塞北方面降服復國的后突厥 ,后又扶持回鶻剪滅后突厥 。
在唐玄宗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唐朝進入盛世 ,史稱“開元盛世” ,被認為是繼孝宣中興之后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