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歷史神龍之變
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這一年就被稱為神龍元年。此年正月,武則天病重,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們抓住時機,聯合羽林軍,發動了政變,殺死了武則天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擁戴時為太子的李顯即唐中宗復位。后人稱其中的變故為“神龍政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唐代歷史神龍之變,希望對你有用!
武周女皇武則天圖片
神龍之變背景
晚年的武則天 沉湎享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聯系減少,對朝政的 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制, 抽朝政插手, 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系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 入動蕩,人心不穩。
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爭相給張易之執鞭轡,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樣地,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兄妹倆暗地里討論二張專政,不想被張易之的耳目偵知,張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則天進讒言。武則天聽信讒言,不僅責罵太子李顯,還嚴令李顯鞫問子女,萬般無奈的李顯只得逼令兒子、女兒自縊。接下來,張氏兄弟又將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獄逼死。這件事情讓李顯失去了一個兒子,失去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女婿,更為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向李顯表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對其包括其家庭構成了巨大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除掉張氏兄弟對于李顯來說勢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緩。于是,李顯、李旦、太平公主這些李姓子孫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聯合起來發起了一場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生病,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朝中大臣張柬之等五人機密謀劃,除掉二張的政變也在悄悄地布置著。
神龍之變過程
起兵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與左威衛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來到玄武門,派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人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李顯。
李顯有所懷疑,沒有出來,王同皎說:"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殿下無故遭到幽禁廢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已經有二十三年了。現在上天誘導人心。北門的羽林諸將與南牙朝臣得以同心協力,立志誅滅兇惡的小人,恢復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暫時到玄武門去以滿足大家的期望。"李顯回答說:"兇惡的小人的確應該翦除,但是天子圣體欠安,你們這樣做能不使天子受驚嗎!請諸位日后再圖此事。"李諶說:"諸位將帥宰相為了國家不顧身家性命,殿下為什么非要讓他們面臨鼎鑊的酷刑呢!請殿下親自去制止他們好了。"李顯這才出來。
逼宮
王同皎將李顯抱到馬上,并陪同太子來到玄武門,斬斷門栓進入宮中。此時武則天在迎仙宮,張柬之等人在迎仙宮的走廊里將張易之和張昌宗斬首,然后進至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在她周圍環繞侍衛。武則天吃驚地坐起來,問道:"是誰作亂?"張柬之回答說:"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武則天看見李顯也在人群之中,便對他說:"這件事是你讓干的嗎?這兩個小子已經被誅殺了,你可以回到東宮里去了。"桓彥范上前說:"太子哪 能還回到東宮里去呢?當初天皇把心愛的太子托付給陛下,現在他年紀已大,卻一直在東宮當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懷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誅滅犯上作亂的逆臣。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從上天與下民的心愿!"李湛是李義府的兒子,武則天發現了他,對他說:"你也是殺死張易之的嗎?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變故!"李湛滿面羞慚,無法回答。武則天又對崔玄暐說:"別的人都是經他人推薦之后提拔的,只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么也在這里呢?"崔玄暐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來逮捕了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將他們全部處斬,并在神都天津橋的南邊將上述人犯與張易之、張昌宗二人一道梟首示眾。在這一天里,為防范突然事變的發生,袁恕己隨從相王李旦統率南牙兵馬,他們將韋承慶、房融及司禮卿崔神慶等逮捕下獄,這些人都是張易之的同黨。先前,張昌儀新建起一幢非常豪華的宅第,規模比諸王及諸位公主的宅第還要宏大,有人晚上在他的門上寫道:"一日的絲能織幾日的薄紗?"張昌儀讓人把字跡除掉,結果又被人寫上,這種情況總共出現了六七次。張昌儀用筆在門上寫道:"即使是只織一天,我也感到滿足。"此后便沒有再出現這種情況。
神龍之變結束
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制書,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別攜帶天子的璽書前往各州進行安撫工作。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
神龍之變后續
政變后,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所以,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對于張柬之等人的政變行動,當時和后來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態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賦四相詩·中書令漢陽王張柬之》一詩中寫道:"周歷革元命,天步值艱阻。烈烈張漢陽,左袒清諸武。休明神器正,文物舊儀睹。南向翊大君,西宮朝圣母。茂勛鏤鐘鼎,鴻勞食茅土。至今稱五王,卓立邁萬古。"
但是,張柬之等五人的下場并不好。當初,敬暉和桓彥范等人誅殺張易之兄弟后,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對敬暉說:"二兇雖除,但呂產、呂祿那樣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們應該借著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暉多次向張柬之提起,但張柬之都不同意,后來他解釋說:"這應該是皇上的事情。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以勇烈聞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后來,敬暉也沒有堅持,薛季昶曾感嘆道:"我不知道日后會死在什么地方了。"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薛季昶所料,武三思勾結韋皇后"內行相事,反易國政",武氏家族中人及其羽黨仍當權用事,"為天下所患"。后來,張柬之等五人被武三思和韋后譖毀,全部被貶官。敬暉失掉權柄,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捶床嗟嘆惋惜,直至彈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殺害。接著,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神龍之變評價
神龍政變它標志著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武周政權的更替 讓李唐王朝提前復辟,政權重新回歸李唐王室,也回到了男人統治的時代。一切立法制度重新回唐到高宗時期。神龍政變之后,武則天自己又向李顯要求回歸大唐皇后身份,也因此武則天沒有成為眾矢之的,避免了一般亡國之君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