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歷史唐朝吐蕃戰爭
唐朝吐蕃戰爭,又稱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紀至9世紀發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原因是吐蕃與唐朝爭奪西域和青海地區。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會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給吐蕃贊普,所以唐蕃關系又稱舅甥之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唐代歷史唐朝吐蕃戰爭,希望對你有用!
唐朝吐蕃戰爭背景
松贊干布于貞觀八年(634年)遣使與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貞觀十年(636年),松贊干布派專使去長安請婚,唐朝不允,松贊干布遂借口唐朝屬國吐谷渾從中作梗,率領20萬軍隊入侵吐谷渾,唐朝派5萬軍隊,由侯君集、牛進達指揮,擊退了吐蕃的攻擊。唐太宗決定安撫吐蕃,把一個遠房侄女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雖然唐軍擊退了吐蕃軍,但是唐朝也見識到了吐蕃的力量。此后唐太宗在位期間,唐朝與吐蕃沒有發生任何沖突。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當唐軍攻打西域國家龜茲的國王白訶黎布失畢時,唐太宗就征用了吐蕃軍隊。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當唐使王玄策被困在動蕩印度時,王玄策要求吐蕃和尼泊爾援助,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使王玄策率領從唐朝的附屬國中借來的番兵橫掃印度,并且攻滅了當時印度五國中最強大的中印度,俘虜其國王阿羅那順。唐太宗征伐高麗回唐后,松贊干布立即派祿東贊前去祝賀。奉表說:“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國,并為臣妾,而高麗恃遠.闕于臣禮。天子自領百萬,度遼致討,隳(hui)城陷陣,指日凱旋。夷狄才聞陛下發駕,少進之間,已聞歸國。雁飛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預子婿,喜百常夷。夫鵝,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
唐高宗即位后,冊封松贊干布為西海郡王、駙馬都尉。松贊干布為了表示效忠,曾致書長孫無忌等大臣:“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以赴國除討。”并獻黃金珠寶15種,供于昭陵。松贊干布死后吐蕃雖然擺脫了與唐朝的臣屬關系,但吐蕃也仍然是唐朝的外甥之國。
直至唐太宗和松贊干布都去世十幾年后的龍朔二年(662年),吐蕃和唐之間因吐谷渾和西域,沖突再起。吐蕃不聽唐高宗的詔諭,在次年滅亡了吐谷渾。龍朔二年(662年),吐蕃聯合西突厥弓月部進攻龜茲,次年進攻疏勒,麟德二年(665年),進攻親唐的于闐。唐朝所封西突厥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向安西都護蘇海政誣告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謀反,彌射被殺。突厥對唐朝離心,乾封二年(667年),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率西突厥弩失畢部歸附吐蕃。吐蕃暫時控制了瓦罕走廊。
唐朝吐蕃戰爭結果
長期的作戰使得唐收復隴右河西,9世紀40年代,吐蕃國政紊亂,吐蕃對隴右、河西的統治瓦解。但唐室也處在悍兵作亂、農民起義的困境之中,對上述收復的諸州,不暇治理, 僅僅"名存有司"而已。所以880年還發生原州所轄縣城為吐蕃攻破的事情,這里的吐蕃也只是存留在當地的部眾。
此后在隴右、河西、唐、吐蕃、回鶻(huí hú 又作回紇)、黨項所 屬各族人民雜居共處,在經濟上相互依存,文化上互相影響,民族融合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唐朝滅亡后,中原出現了分裂割據的局面,吐蕃也分裂為許多互不統攝 的地方勢力集團,直到13世紀中原漢地和吐蕃各部先后并入元朝版圖,即不存在邊界。至于藏族傳統認為朵思麻的東界為白塔(在今甘肅永靖境洮河口與大夏河口 之間的黃河北岸),朵甘思的東界為達孜多(今四川康定),僅標志其為漢藏民族文化的接觸點,并非邊界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