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的評價有哪些
貞觀之治就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正因為唐太宗對國家發展施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迅速,百姓安居樂業,那么面對如此盛世,對貞觀之治的評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貞觀之治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揭秘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眾所周知的那些繁榮景象,很少有人想過貞觀之治為什么會出現,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這些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隋朝滅亡的景象讓唐太宗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唐太宗重視體察民情,對百姓施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使得社會日益安定。其次,唐太宗深知“為政之要,唯在得人”,于是唐太宗廣招賢士,對人才的出處和身份高低都不在乎,但凡有治國安邦之才,都會委以重用。還有一點唐太宗做得比較好,就是居安思危,常常鼓勵臣子敢于直諫,自己也可以做到虛心納諫。除了這些國內政治措施做到位,還有一點絕對不會少,就是外交關系。唐太宗重視加強國防,不僅平息邊患,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致力于改善民族關系,還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來往交流,和平相處,促進唐朝和少數民族可以達成共同進步與繁榮。唐太宗接受松贊干布和親的要求,把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不僅增進了兩族之間的友誼,還使得兩族的文化得以互相影響和經濟發展。
從歷史的角度可以看出,隋唐更替,這些年的戰爭都使得人口減少,因此人少地多就促使貞觀之治的產生,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使得勞民傷財,進一步導致隋朝的滅亡,但這些也促使貞觀之治出現。當然,貞觀之治出現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唐太宗本人,將隋朝的滅亡當做是前車之鑒,對此還善于用人勇于納諫,一直在適當的調整統治政策。
以上這些都是促使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怎么評價貞觀之治因為隋唐戰爭使得百姓生活的水生火熱,形成了地多人少的局面,這也就促使了貞觀之治的產生。隋煬帝開挖大運河、開通絲綢之路、科舉制度等,但大運河勞民傷財,早就了貞觀之治的出現,也就有了這樣的一句話:“開創大運河,鄙在當時,功在千秋”。貞觀之治使得唐朝聲名遠播,在對外關系上,李世民擁有無比的自信,因為唐朝的開放程度很高,所以那些陸路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十分興盛,為當時和后世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現代實行的“一帶一路”也多是當初絲綢之路的路線,可以看出,貞觀之治帶來的影響有多深遠,對貞觀之治的評價也是十分肯定和贊譽的。
在貞觀之治中,唐太宗施行的那些仁政,讓后世看到李世民的治國安邦之才,對人才的渴求,對自身的警醒等,這樣的仁君錯創造出的貞觀之治也獲得了史學家的一致好評。
也有一些人對貞觀之治的評價持中立態度,因為他們認為貞觀之治并沒有大家說得那么美好,很多都是在前朝的建立下得到的好處,例如糧食、大運河等。但拋開這些,只看貞觀之治下,百姓生活安定,豐衣足食,政治清明就夠了,只要老百姓認為好,那么那個國家才是真正的好。
貞觀之治是真是假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貞觀之治是騙局,在一本叫做《唐朝絕對很邪乎》的書中有提到貞觀之治是一場騙局。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貞觀之治在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皇帝仁德百官恪盡職守敢于直諫,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來自于一個叫李世民的手中,因此,唐太宗李世民也成為了中國皇帝排行榜的首位,但有人說這樣的貞觀之治是一場騙局。
首先,沒有所謂的貞觀之治,就算有那也只是李世民自我宣傳,而百姓自己也希望有一個偉大的明君,自己可以安居樂業,這樣的想法也符合人的慵懶天性。其次,就算有貞觀之治,那應該也和李世民無關。任何一個美好的時代都是由民眾自己創造出來的,只要皇帝施行仁政,不強迫百姓去做繁重的徭役,放手讓百姓自己創建家園,都可以創造出一個“之治”。
縱觀歷史可以看出來,只要皇帝陷入政治斗爭,無暇顧及百姓的時候,都會迎來一個“之治”的時代,也就是說,貞觀之治的出現,其實和李世民的關系并沒有太大。唐太宗之后,唐高宗__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人口增加了多少,回答到一如既往的十五萬戶,也就是說貞觀年間人口總數也就是三百六十萬戶,而隋朝年間是八百七十萬戶,隋唐戰爭過后人口數量大大減少,糧食按理來說是不夠的,但偏偏夠了。從另一方面說,隋朝給大唐留下了一百年的糧食,就是說,貞觀之治是在用隋朝的糧食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