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殷開山簡介
殷開山,名崤,以字行,漢族,京兆鄂 (今陜西 鄂縣)人。為隋太谷長。六一八至六二六(唐高祖年間)召補大掾,歷遷吏部尚書。下面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殷開山簡介。
作為唐代開國功臣的殷開山,他的祖父殷不害為南朝陳(治所在今河南淮陽)司農卿、光祿大夫,本居陳郡,陳亡后,徙關中雍州鄠縣(今陜西戶縣)。父殷僧首為隋朝秘書丞,在當時很有名氣。殷開山年輕時以學問和才俊知名,尤善寫作和書法,在隋代已出仕任太谷長,有治理之方而名于世。李淵在晉陽起兵后,被冠以大名,殷開山遂被召補為大府掾,成為佐助李氏父子的一名干員,參預謀略,當作心腹,以軍功拜光祿大夫。在李世民擔任渭北道元帥,隨隱太子李建成攻克西河(今山西汾陽)時。
又將殷開山引為長史,當時關中群盜聚結,流民各自為陣,李世民命殷開山前往招撫,他以其才智將這些流民改造成起義軍所用力量,很有成效。李淵又命殷開山與統軍劉弘基分兵西略扶風,率兵六萬南渡渭水,屯長安故城,隋將衛孝節自金光門出戰,殷開山與劉弘基將其擊破。攻克隋京城長安后,殷開山被賜爵陳郡公,遷丞相府掾。不久,授吏部侍郎。
唐武德元年(618年),為元帥府司馬,跟隨李世民征討薛舉,雙方對峙于高墌城(今陜西長武縣城北2.5公里的淺水原)時,李世民不巧患病。就將指揮作戰的事宜委托于劉文靜,并告誡說:“薛舉遠道而來,利在急戰,士氣高漲,我們不容易打贏,應該打持久戰,等他們糧食吃得差不多了,士兵不耐煩地時候,我們可一舉破敵,現在應該堅守不出。”但是劉文靜二人認為唐軍人多勢眾,殷開山也對劉文靜說:“秦王擔心你沒有勝算的把握,才這樣交代。但薛舉老賊如果知道秦王有疾,必然輕視我等,所以宜炫耀武力以威鎮之。”于是將兵營陳于高墌城西南,列陣示威,甚至“恃眾不設備”,沒有防御。
薛舉發現后暗中調集軍隊,以精銳鐵騎背后抄襲唐軍,7月9日淺水原戰斗打響,唐軍八總管皆敗,唐軍士卒死者過半,李世民慌忙引兵退還長安。薛舉遂占領高墌。仗打輸了總要追究責任,于是劉文靜和殷開山被免職。后薛舉病死,薛仁杲忙于治喪,李世民親任元帥,再率大軍征討,迫使薛仁杲率眾投降。這次大戰為唐王朝立足關隴清除了外患,殷開山因戰功又被復職。
在八月唐軍攻占霍邑(今山西霍州市)的戰斗中,唐軍用計謀誘使隋將宋老生出城迎戰,由李建成、李世民等數十騎兵馬正面對敵,待宋老生出城后,李淵命殷開山迅速召來步兵從后面沖殺入宋老生陣中,出其背,李世民手殺數十人,兩刀皆缺,流血滿袖,灑之復戰。唐兵復振,因傳呼曰:“已獲老生矣!”宋老生兵大敗,唐軍迅速占領并關閉城門,斷了隋軍的退路,宋老生下馬投塹,劉弘基就地斬之。僵尸數里,殘陽如血,日已近暮,李淵即命登城,雖然當時沒有攻城的戰具,將士們疊羅漢肉博而登,遂克之。
武德二年(619年),殷開山升任陜東道(治所在今河南陜縣東)大行臺兵部尚書,遷吏部尚書。跟從李世民討平王世充,以戰功進爵鄖國公。
延伸閱讀:
殷溫嬌,《西游記》中的人物 ,是當朝丞相殷開山的女兒,生得“面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蠻腰”,真所謂“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這位小姐還有個小名叫“滿堂嬌”, 也就是濟濟一堂的人就屬她嬌美。那天恰好這位殷小姐在拋繡球招親,而狀元陳光蕊游街的消息,身為當朝丞相的父親想必已經通知了小姐,因此當日溫嬌小姐正站在彩樓上等著狀元郎騎馬到來。殷小姐的繡球打中了陳光蕊,兩人締結秦晉之好,陳光蕊被任命為江州知府。
在陳光蕊到江州上任的路上,劉洪、李彪兩個梢公起了謀財害命之心,陳光蕊被推入河中,殷小姐被劉洪霸占,而劉洪拿著陳光蕊的官誥堂而皇之地到江州上任,殷小姐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夫仇未報,又身懷有孕,只得暫且忍辱負重,后生下一男嬰,十八年后男嬰長大成人,就是唐僧,(也有說,殷溫嬌生下一男嬰后,把他放入江中一木板上,還寫了血書,請求看見孩子的好心人收養他。那男嬰后被一和尚收養,在寺院中長大)他找到外公殷開山,帶兵捉住了劉洪、李彪兩個惡徒,陳光蕊也得龍王相助起死回生,本來一家團聚皆大歡喜,不過殷溫嬌小姐因為自己失節,最終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