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王縉
王縉(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唐代詩人,尚書右丞王維之弟。少好學(xué),與兄王維,俱以名聞。舉草澤文辭清麗科上第,歷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太子賓客。文筆泉藪,善草隸書,功超薛稷。大歷十年(775年)元載所撰唐贈(zèng)兵部尚書王忠嗣碑,為其所行書。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唐朝宰相王縉。
人物生平
科舉 及第后,累任 侍御史、 兵部員外郎等官。“ 安史之亂”時(shí),任太原 少尹,協(xié)助 李光弼守太原,頗有功績和謀略,被輿論所推重,升任憲(刑)部侍郎。后,兩次出任宰相。
外任河南副元帥、 侍中持節(jié) 都統(tǒng)河南淮西、 山南東道諸節(jié)度行營事、東都留守、河?xùn)| 節(jié)度使兼太原尹、北都留守等軍事要職,并以“才微位高”、“無益時(shí)事”、不應(yīng)“無功增秩”等理由自謙,讓出高位和兼職。在太原少尹任上,他整肅紀(jì)律,從嚴(yán)治軍,將恃功自居不受約束的太原舊將王無縱、張奉璋等到以軍法處斬,全軍將校再不敢玩忽職守。
“安史之亂”被平息后,當(dāng) 王維因被 安祿山俘虜而受審查時(shí),他誠懇地要求免除自己的官職來為兄長贖罪,使兄長王維得到從寬處理。兄弟之間的情誼,頗受世人稱贊。
晚年身為 宰相,但面對權(quán)臣 元載的專橫行為,卻不敢進(jìn)行斗爭,反而事事附和。大歷十二年(777年),元載獲罪受誅,他也被貶為括州(今浙江麗水) 刺史。后,又被召歸,為 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直到去世。
一生篤信佛法,任宰相時(shí),大興佛教之風(fēng),使大歷年間佛教盛極一時(shí),寺廟云集,沃壤被占,僧徒橫行,寺廟成為藏污納垢之所,導(dǎo)致刑政失修,政治腐敗。
人物評價(jià)
王縉文筆 泉藪,善草 隸書,功超 薛稷。
家族成員
兄: 王維
史籍記載
《 舊唐書 · 王縉傳 》:
少好學(xué),與兄維早以 文翰著名。縉連應(yīng)草澤及文辭清麗舉,累授 侍御史、 武部員外。祿山之亂,選為太原 少尹,與 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謀略,眾所推先,加 憲部侍郎,兼本官。時(shí)兄維陷賊,受偽署,賊平,維付吏議,縉請以己官贖維之罪,特為減等。
縉尋入拜國子 祭酒,改 鳳翔尹、秦隴州 防御使,歷 工部侍郎、左 散騎常侍。撰《玄宗哀冊文》,時(shí)稱為工。改 兵部侍郎。屬平殄 史朝義,河朔未安,詔縉以本官河北宣慰, 奉使稱旨。 廣德二年,拜 黃門侍郎、同 平章事、太微 宮使、弘文崇賢館大學(xué)士。其年,河南副元帥 李光弼薨于徐州,以縉為 侍中、持節(jié) 都統(tǒng)河南、 淮西、 山南東道諸節(jié)度行營事。縉 懇讓侍中,從之,加 上柱國,兼東都留守。歲余,遷河南副元帥,請減軍資錢四十萬貫修東都殿宇。大歷三年, 幽州節(jié)度使 李懷仙死,以縉領(lǐng)幽州、盧龍節(jié)度。縉赴鎮(zhèn)而還,委政于燕將 朱希彩。又屬河?xùn)|節(jié)度 辛云京卒,遂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xùn)|節(jié)度營田觀察等使。縉又讓河南副元帥、東都留守,從之。太原舊將王無縱、張奉璋等恃功,且以縉儒者易之,每事多違約束。縉一朝悉召斬之,將校股栗。
二歲,罷河?xùn)| 歸朝,授 門下侍郎、 中書門下 平章事。時(shí) 元載用事,縉卑附之,不敢與忤,然恃才與老,多所傲忽。載所不悅,心雖希載旨,然以言辭凌詬,無所忌憚。時(shí) 京兆尹 黎干者,戎州人也,數(shù)論事,載甚病之,而力不能去也。干嘗白事于縉,縉曰:“尹,南方君子也,安知朝禮!”其慢而侮人,率如此類。
縉弟兄奉佛,不茹 葷血,縉晚年尤甚。與 杜鴻漸舍財(cái)造寺無限極。妻李氏卒,舍道政里第為寺,為之追福,奏其額曰 寶應(yīng),度僧三十人住持。每節(jié)度觀察使入朝,必延至寶應(yīng)寺, 諷令施財(cái),助己修繕。初,代宗喜 祠祀,未甚重佛,而 元載、杜鴻漸與縉喜飯僧徒。 代宗嘗問以福業(yè)報(bào) 應(yīng)事,載等因而啟奏,代宗由是奉之過當(dāng),嘗令僧百余人于宮中陳設(shè)佛像,經(jīng)行念誦,謂之 內(nèi)道場。其飲膳之厚,窮極珍異,出入乘廄焉,度支具廩給。每 西蕃入寇,必令群僧講誦《 仁王經(jīng)》,以攘虜寇。茍幸其退,則橫加錫賜。胡僧不空,官至卿監(jiān),封國公,通 籍禁中,勢移公卿,爭權(quán)擅威,日相凌奪。凡京畿之豐田美利,多歸于寺觀,吏不能制。僧之徒侶,雖有贓奸畜亂,敗戮相繼,而代宗信心不易,乃詔天下官吏不得箠曳僧尼。又見縉等施財(cái)立寺,窮極瑰麗,每對揚(yáng)啟沃,必以業(yè)果為證。以為國家慶祚靈長,皆福報(bào)所資,業(yè)力已定,雖小有患難,不足道也。故祿山、思明毒亂方熾,而皆有子禍。 仆固懷恩將亂而死;西戎犯闕,未擊而退。此皆非人事之明征也。帝信之愈甚。公卿大臣既掛以業(yè)報(bào),則人事棄而不修,故大歷 刑政,日以陵遲,有由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