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睢陽之戰內容
睢陽區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因地處古睢水之北而得名。睢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著名古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唐朝睢陽之戰。
睢陽之戰簡介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張巡撤出雍丘后,率眾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只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南)與太守許遠,及城父縣令姚閻合在一起。之后,他們派部將雷萬春、南霽云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并在寧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將20人,殺敵一萬余人,投敵尸于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楊朝宗幸免一死,連夜逃去。
名 稱:睢陽之戰
地 點:睢陽
時 間:公元756年
參戰方:唐軍;叛軍
結 果:叛軍最終獲勝,但傷亡比太高
參戰方兵力:唐軍:7000;叛軍:18萬左右
主要指揮官:唐軍:張巡;叛軍:尹子奇
這次戰后,張巡接到朝廷詔書,被封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度副使。此戰史稱睢陽之戰又或睢陽保衛戰。睢陽地當睢陽渠要沖,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 757年),安祿山死后,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士固守,從早至午,接戰20余次,士氣不衰。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后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后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并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訚為吏部郎中。
又有一日,張巡手下大將雷萬春在城頭巡視,叛軍看到,一起放箭,雷萬春一不留神,臉上中了六箭。但為安定軍心,巋然不動。令狐潮以為張巡又是拿個什么木頭人來騙他,叫來探子一打聽,大驚,在城下對張巡說道:“向見雷,方知足下軍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張巡回答:“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命令將士出城猛沖,令狐潮忙逃,守軍俘獲叛將十四名,殺死一百多人,大獲勝利。
張巡守軍不過一千多,而叛軍總在幾萬人。但就這樣堅持守了一年。直到一天,張巡接到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派人送來的緊急文書,說叛軍大將尹子奇領兵十三萬,來攻睢陽,請他馬上援救。張巡趕到睢陽,與許遠兵合一處,不過六千余人。許遠雖官職更高,但知道張巡善兵,就請張巡來指揮守城。雖說雙方兵力懸殊,但張巡帶兵堅守,和叛軍激戰了十六天,俘獲敵將六十多人,殲滅兩萬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過了兩個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又把睢陽團團圍住。形勢越來越危急。
一天晚上,張巡叫士兵擂起戰鼓。城外叛軍聽到鼓聲,連忙擺開陣勢,準備迎戰。等到天亮,卻還是沒見守軍出來。尹子奇派人登上土山向城內眺望,只見城里靜悄悄,沒什么動靜,就命令士兵卸下盔甲休息。叛軍緊張了一宿,都倒頭睡去。就在這時,張巡和雷萬春、南霽云等十幾名將領,各帶領五十名騎兵,同時從各個城門殺出,分路猛沖敵營。叛軍沒有防備,頓時大亂,又被守軍殺了五千多人。
張巡想在尹子奇出陣指揮時射殺他,但尹子奇平時上陣,總讓幾個人和他一樣的打扮,無法分辨。有一次,兩軍對陣時,張巡命士兵把一只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敵陣。叛軍士兵拾到這箭,以為城里的箭用光,急上前報告尹子奇。待尹子奇把蒿箭剛拿到手,城頭上的張巡吩咐身邊的南霽云箭射尹子奇。南霽云一箭過去,正中尹子奇左眼,頓時跌下馬來。張巡下令出城沖殺,又打了個大勝仗。
尹子奇攻城未果,反失一目,哪肯罷休。把睢陽圍的更緊。城外的叛軍越聚越多,城里的守軍越打越少,到后來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還斷了糧食,士兵們連樹皮、茶葉和紙張都吃,一個接一個餓倒。 無奈之下,張巡只好派南霽云帶領三十名騎兵重出重圍,向臨淮(今江蘇睢寧西北)守將賀蘭進明借兵。
賀蘭進明害怕叛軍,不愿出兵救睢陽。但他愛惜南霽云勇猛,召集手下設宴招待南霽云,想留下南霽云為自己所用。南霽云知道賀蘭進明不肯借兵,哪里有心吃飯?他咬下自己一個手指,流著眼淚說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留下根手指作為來此的見證。 南霽云離開臨淮,又從別處借兵三千,回到睢陽。被叛軍發現,一場血戰之后,才進了睢陽。張巡和許遠知道沒有借到兵,兩人反復商量后,認為睢陽乃江淮屏障。為阻止叛軍南下,惟有死守睢陽。
城里糧食沒了,就吃樹皮,吃戰馬,連麻雀老鼠也吃完了。城里所有的將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無希望,也沒有一個人叛逃。
到十月中旬,在疾病和饑餓又沒有外援的惡劣情況下,守城的將士們已失去戰斗力,眼睜睜地看著叛軍入城,卻沒有一個人有力氣起來抵抗,睢陽城終于陷落。
張巡、許遠、南霽云、雷萬春等人寧死不屈,均被尹子奇殺害。但尹子奇也在之后不幾天便被唐軍打敗,全軍覆沒,尹子奇被殺示眾。十二月,天下暫告平定,唐肅宗追封死難的功臣。后來,到唐僖宗時,又將張巡、許遠、南霽云的畫像移入凌煙閣,供后人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