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世宗的歷史透析
明世宗杖殺大臣為“認爹”,聽起來怎么都覺得荒誕,那么這大明皇帝的“認爹”風波是怎樣的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明世宗的歷史透析,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關于明世宗的歷史透析:
1519年3月,時年31歲明武宗朱厚照在豹房病死。4月,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依照“兄終弟及”的祖訓即皇帝位,即明世宗。明世宗之所以能夠以堂弟的身份繼承皇位,一方面是因為明武宗無子,另一方面是因為武宗沒有親兄弟在世。明世宗即位沒多久,一場圍繞著“認爹”的政治風波震動了整個大明王朝。
明世宗的親生父親是明武宗的叔叔興獻王朱祐杬,他繼承皇位后,立即要求群臣議定自己生父的封號。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漢朝和宋朝先例,認為世宗是由小宗入繼大宗,就應該尊奉正統,要以明孝宗(明武宗的父親)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皇叔考興獻大王”,母妃蔣氏為“皇叔母興國大妃”,祭祀時對其親生父母自稱“侄皇帝”。
什么叫“考”呢?在中國古代稱呼已故的父親為“考”,換言之也就是明世宗要管自己的已故的伯父明孝宗叫“皇父”,而稱呼已故的父親興獻王為“皇叔父”,管武宗的母親張太后叫母親,稱自己親生母親蔣氏為叔母。年僅15歲的明世宗對這一決定非常不滿。
不久世宗的生母蔣氏入京,在迎接禮儀上,雙方發生矛盾。朱厚熜堅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禮,遭到楊廷和等人的堅決反對。明世宗痛哭流涕,表示愿意退位,奉母返回安陸,楊廷和無奈之下只得讓步,當年十月,朱厚熜以皇太后禮迎母親入宮。
此后明武宗隱忍了三年,在朝中鞏固地位,組織一群自己的黨羽,他在此提出自己父母的封號問題,進過周旋,他稱自己的親生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蔣氏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才過了幾個月,明世宗又下令去除“本生”二字,改稱孝宗為“皇伯考”,這遭到的群臣的激烈反對。
七月十二日,兩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順門跪請世宗改變旨意,楊廷和之子、狀元楊慎還厲聲喊道稱:“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堅守節操大義而死,就在今日。”世宗在文華殿聽聞門外哭聲震天,命太監傳諭大臣們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圖迫使世宗屈服。楊慎等人撼門大哭,有人呼喊著“高皇帝”、“孝宗皇帝”的尊號,“聲震闕庭”。
幾次勸諭,群臣都不予理睬,明世宗大怒,他下令令錦衣衛逮捕為首者八人,下詔獄。此舉激起了其他人的憤怒,有人沖至左順門前擂門大哭。朱厚熜再次下令將五品以下官員一百三十四人下獄拷訊,四品以上官員八十六人停職待罪。七月二十日,錦衣衛請示如何處理逮捕的大臣,朱厚熜下令四品以上官員停俸,五品以下官員當廷杖責,因廷杖而死的大臣共十六人。
明世宗用廷杖取得了勝利,當年九月,世宗更定大禮,改稱孝宗為皇伯考,生父為皇考。14年后,明世宗給父親上尊號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簡敬文獻皇帝”,也就是說興獻王一天皇帝沒做,但在死后卻成為了皇帝,也就是明睿宗。不僅如此,明世宗還一度考慮將父親的靈柩遷到北京天壽山的明朝帝王陵區安葬。
明世宗的想法,今人更容易理解。他的這場“認爹”風波史稱“大禮儀”,也許今人看來,這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古代這確是國家大事。明世宗尊崇自己的父親,那就意味著明孝宗一脈絕后,皇嗣斷絕。古代社會是一個講究禮制的社會,所謂“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荀子說:“禮者人道之極也”,可見“禮”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意義非同凡響。
明世宗簡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漢族,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佑樘之侄,興獻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后世稱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由于武宗死后無嗣,因此張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在位時間在明代皇帝中僅次于其孫子明神宗萬歷帝。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后期雖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著朝廷官吏,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而非影視劇情演繹的那樣昏庸無能。嘉靖帝在位期間鞏固了明代的統治,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嘉靖帝駕崩,享年60歲。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
嘉靖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 他為人非常聰明,尤其在書法和文辭修養都有不錯的造詣。同時也特別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后半夜。 雖然清人編纂的《明史》說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但是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
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