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皇帝“萬萬歲”的歷史
稱皇帝“萬萬歲”是從女皇武則天開始的嗎?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稱皇帝“萬萬歲”的歷史,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稱皇帝“萬萬歲”的歷史:
在中國漢語中,“萬歲”這個詞是由來已久,有漫長的歷史了。據(jù)《事物紀(jì)原》卷一:“戰(zhàn)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于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于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
眾所周知,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萬歲”是專指皇帝,臣子、百姓稱呼皇帝陛下專用。可“萬歲”一詞,究竟在何時歸帝王專用呢?史學(xué)界的意見并不一致。
一種意見認(rèn)為,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一種意見認(rèn)為,屬于皇帝的“萬歲”始于漢武帝劉徹時。還有一種意見認(rèn)為,漢朝在皇帝以外也有使用“萬歲”的情況。如漢朝禮儀規(guī)定,對皇太子亦可稱“萬歲”。當(dāng)時皇族中還有以“萬歲”為名的,如漢和帝的弟弟就叫“劉萬歲”。從漢朝到唐朝,對人臣稱“萬歲”的事例,也是不絕于書,不勝枚舉。
直到宋朝,“萬歲”之稱人臣才決不可染指。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訥,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吁萬歲”,被人告發(fā),杖責(zé)而死。可見,到宋朝后,除了皇帝,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萬歲”。明末太監(jiān)魏忠賢,飛揚(yáng)跋扈,一手遮天,凌駕于皇帝之上,也只敢稱“九千歲”。
至于“萬萬歲”的來歷,則來自一個故事。相傳唐朝女皇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xué)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眾學(xué)士搜腸括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后都不滿意,直覺得掃興。這時,有位慣于奉承的學(xué)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武后興高采烈,推為杰作。
從此,“萬萬歲”一詞便流傳于朝野之上了。后世的皇帝,臣子們不但山呼海嘯叫其“萬歲”“萬歲”,也叫其“萬萬歲”,總之就是“萬壽無疆”,長生不老,“再活五百年”甚至五千年。
關(guān)于武則天的唐朝野史:
永徽二年,武則天回到宮中后,高宗基本上過著一夫一妻式的生活。這主要:一是武則天能夠給高宗全方位的享受,成為高宗的專寵;二是武后的厲害讓嬪妃、宮女們不敢造次;三是高宗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武后垂簾聽政和廢掉嬪妃制度后,高宗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這種生活使他感到厭倦,他多么想有一個紅顏知己來排解心中的寂寞與失意。但他先后寵幸母女韓國夫人和魏國夫人,卻使兩位美女慘遭不幸。韓國夫人突然失蹤。永徽五年三月,武則天第二次生產(chǎn),這次生的是個女兒。高宗特別喜歡這個小公主,時刻探望。但不想一個月后,小公主死去,對武則天打擊極大。三月初,高宗為了安慰不幸的武則天,于三月九日行幸岐州的萬年宮。為了安慰傷心的武則天,高宗派人從長安將武則天的母親及姐姐接到萬年宮。在涼爽的山谷中,武則天再次懷孕。因懷孕而不斷嘔吐,身體不適,武則天只有呆在自己的寢宮里。
五月的一天夜里,大雨傾盆,山洪爆發(fā),萬年宮被洪水淹沒,高宗們只有到?jīng)]有被水淹沒的高處宮殿中過集體生活。武則天發(fā)現(xiàn),有皇帝在身邊時,姐姐的言行很不自在,看高宗的眼睛含情脈脈。武則天立即明白,高宗與姐姐之間超越了男女關(guān)系。此事就發(fā)生在武則天懷孕嘔吐臥床期間。武則天姐姐與其是同母姐妹。她的丈夫賀蘭氏是個下級官員,但死得早,留下一雙兒女。年輕獨(dú)守空房,在武則天不能侍奉龍床的時候,長相酷視武則天的她得到高宗的寵幸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對于武則天來說,她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她十四歲入宮,獨(dú)自打拼,好不容易得到今日的地位,是不容包括姐姐在內(nèi)的女人染指和危害她的地位的。大水退去后,武則天身體恢復(fù)了正常,又開始侍奉龍床。此后,其姐姐在母親楊氏的規(guī)勸下,不在宮中走動,與高宗分手。
永徽六年,武則天被立為后,其姐姐被封為韓國夫人。龍朔二年,韓國夫人又隨其母親到宮中去見武后,這次見面,過著禁欲生活的高宗遇見昔日的戀人韓國夫人,不禁舊情萌發(fā),兩人象干柴烈火,很快燃燒起來。武后的情報網(wǎng)將此事告知,不幾日,韓國夫人突然失蹤。有的說是武后殺死了韓國夫人,有的說是韓國夫人自知事情再次被武后知曉,怕妹妹報復(fù)而自殺。總之,韓國夫人時年三十來歲,正值妙齡美女人,突然從人間消失,這是極不正常的,高宗敢怒不敢言。之后不久,武后以康壽高宗身體為由,廢除了嬪妃制度。
魏國夫人中毒身亡。高宗在廢后事件失利后,身體愈來愈差,朝政大權(quán)進(jìn)一步旁落。唯一能夠使他心靈得到寬慰的是小鳥依人的魏國夫人。魏國夫人是武后姐姐韓國夫人的女兒。她對高宗的感情是非常復(fù)雜的:既渴望從高宗那里得到早年失去的父愛,又希望得到高宗的情愛,更是利用高宗的寵愛報復(fù)武后的殺母之仇。以心換心,高宗得到了極大的慰藉。高宗捧著魏國夫人的漂亮臉蛋,看不夠,吻不夠,贊不夠。他要封她為貴妃,讓他與她長相廝守。
自從武后以龍體為要,廢除了嬪妃制度后,高宗身邊除了武后,已經(jīng)沒有其他的女人。現(xiàn)在,好不容易天在他不得意時賜給他一個仙女,他無論如何也不讓她飛掉,他要攬住她。高宗想:自己提出新立一個妃子,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武后的死黨許敬宗等大臣,恐怕也不敢否定。于是她向魏國夫人作出了承諾。成為貴妃是魏國夫人夢寐以求的渴望,她的如意算盤最終是擠掉武后,自己當(dāng)皇后。但是,她太過于天真,她只知道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卻不知道,高宗已經(jīng)失掉了這個權(quán)力。因此,當(dāng)她一次次的追問高宗立妃的事情,高宗也只有唯唯諾諾的不致可否。
武后已經(jīng)洞察了一切。她廢除嬪妃制度,一則是為了高宗的身體考慮;二則也是防范于未然,使自己的皇后地位無人挑戰(zhàn)。如今,憑借自己的庇蔭過著榮華富貴生活的侄女,恩將仇報,冒出來危及自己的地位,她是決不會就袖手旁觀的。一日,武后的從兄武懷良和武懷遠(yuǎn),一個任始州刺史,一個是溜州刺史。二人因為在武后剛立時,對他們提拔重用而不買賬,得到左遷。現(xiàn)在,兩人想找武后調(diào)到京城做官,于是想求得武后及其母親的原諒,懇請武后參加他倆在家里舉辦的宴會。武后破例的答應(yīng)了。
宴會之日,武后帶著幾名宦官赴宴。楊氏、敏之、魏國夫人等也參加了宴會。按禮節(jié),皇后在席,其他人是不能上席的,武后高興,賜大家共進(jìn)午餐。席間,氣氛和睦,談笑風(fēng)生。宦官給各人的湯碗盛好肉湯,大家喝起湯來。不大功夫,魏國夫人從座位上倒下,全身抽筋,宦官們連忙把魏國夫人抬到屋里的床上,一會兒死去。
武后斷言是懷良懷遠(yuǎn)想謀害皇后,而宦官拿錯了碗才導(dǎo)致魏國夫人死亡。于是,不容懷良和懷遠(yuǎn)申辯,也沒有進(jìn)行審理,立即將二人斬首正法。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魏國夫人死亡的真實原因。只不過武后是利用這次宴席一箭雙雕,既除了危及自己后位的情敵,又鏟除了與自己及母親積怨甚深的兩位從兄弟。高宗得知,淚流滿面。兩位美人,由于他的愛戀而葬送了年輕美麗的生命。從此后,高宗再也沒有寵幸過武后以外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