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年畫的歷史介紹
導讀:在制作手法上很多采取木版刻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形成了既有木刻韻味,又有民族繪畫風格的特點。年畫采用寓意、寫實等多種手法,取材現實生活、歷史事件等,創立了鮮明活潑的獨特風格。
楊柳青年畫的歷史介紹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木版印繪制品,是中國著名民間木版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并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產生于明代崇禎年間,清雍、乾至光緒初期為鼎盛期。年畫制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后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后,再以彩筆填繪,勾、刻、刷、畫、裱等純手工制作。楊柳青年畫具有筆法細膩、人物秀麗、色彩明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祥和、情節幽默、題詞有趣等特色。2007年6月8日,天津楊柳青畫社獲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2010年5月9日,世博天津活動周開幕,楊柳青年畫作為參展項目向世人展示。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是繪制傳統年畫聞名的農村集鎮,位于中國天津市楊柳鎮。早在明代崇禎年間(公元1628--公元1644年),這里的人民就開始繪制年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到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年)中期,楊柳青鎮已有近百家畫店作坊,街道上彩旗成雙成對,從事年畫制作的手工藝人有三千多人,出現了"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盛況。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楊柳青年畫繼承了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和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的繪畫傳統,吸收了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等形式,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它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既反映人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又有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戲曲場面和風景花卉,并喜歡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把人們的愿望,通過美術形式表達出來。
在制作手法上很多采取木版刻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形成了既有木刻韻味,又有民族繪畫風格的特點。年畫采用寓意、寫實等多種手法,取材現實生活、歷史事件等,創立了鮮明活潑的獨特風格。
在中國版畫史上,北方的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年畫并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的題材多樣,是令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連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傳統作品,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被中外藝術家當作珍品收藏。楊柳青年畫作為民族民間藝術,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泰國、新加坡等國展出。楊柳青年畫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扶持,天津楊柳青畫社已成為一個專門研究、開發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單位。這里保存了許多年畫原料和資料,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作出大量有時代風貌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