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有何深遠的意義
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解放運動無疑對后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意義。首先就是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次大總結,通過各個流派流傳下來的學術著作,我們可以了解到那個時代中國人的思想文化的面貌,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在哪里,中國古代的各種文化除了外來的佛學思想,幾乎都能從春秋時期諸子百家中找到源頭,百家爭鳴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啟蒙。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家爭鳴的意義
百家爭鳴有何深遠的意義
我們從儒家那里學到了如何為人處世,從道家那里學會了如何明辨是非,從法家那里學會了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墨家那里學習工程構造,從兵家那里學會了什么是三十六計,從陰陽家那里學會了中國的風水文化,從名家那里學會了如何辯論,從縱橫家那里學會了如何游說別人,從農家那里學會了農業是立國之本, 從小說家那里學會了如何才思泉涌,甚至我們從雜家那里學會了如何集眾家所長,總之我們總能從諸子百家那里學習到我們所需要的智慧和生存技能,這都是先賢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百家爭鳴不僅為后世中國確立了文化基礎,成為中國人智慧的來源,更是對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它是古老的東方智慧的結晶,當今社會文化多元,局勢復雜,需要我們有更大的智慧去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而百家爭鳴留給我們的各種思想精華,比如以和為貴,比如尊重歷史順應自然,都成為我們應對復雜局勢的法寶,這便是百家爭鳴在兩千多年后的意義所在。
百家爭鳴的學派主要有哪些
百家爭鳴時期的學術流派非常多,也非常復雜,各種學術門派之間也是互相攻擊,也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形成了非常活躍的文化大繁榮的開放局面,不管是哪個門派,都對后世有一定的影響。
百家爭鳴的開端便是發源于儒家與墨家的爭論,因為他們代表的利益不同,主張觀點也就很大區別。但是無論哪種學派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缺陷的,我們應該辯證地去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孔子是百家爭鳴時期影響最大的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仁者,愛人”,以人為本,與人為善,他是個杰出的教育家,但不是偉大的政治家,因為在春秋時期奴隸主階層已經沒落,禮樂崩壞,孔子痛心疾首卻無能為力,只好主張人們回到周代去,但是那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孔子周游列國,卻總是郁郁不得志,因為只要是個有作為的君主,都不可能接受孔子的那一套理論,反而是善于工程建造的墨家和主張嚴刑峻法的法家占了上風,因為他們的主張順應了時代潮流,能夠為諸侯稱霸提供理論。
再比如西漢立國初期,人口凋敝,經濟蕭條,就需要用道家的無為而治,減少對百姓的干預,讓人口和土地能夠休養生息,國家迅速聚集很多財富,各種社會問題也出現了,就需要儒家的仁政來選拔人才和規范人們的思想,還要用法家的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還有農家主張以農為本,因為封建社會是自給自足,小農經濟,農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同學說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解析
春秋戰國時期只是一能夠出現百家爭鳴的文化大繁榮的局面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的,這是一個復雜深刻的形成過程。
最根本的原因便是隨著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的大規模推廣運用,極大解放了生產力,使得占有大量土地的新興地主階級出現,他們占有大量社會財富,但是社會地位卻不高,因此急需提高自己的地位。
再就是當時諸侯爭霸,連連戰爭,各國君主都渴望得到人才的輔佐,客觀上形成了寬松的學術環境,各種流派的人都可以自由抒發自己的見解,而且諸侯國為了招攬人才,還會給人才營造良好的經濟物質條件,這也促使各種人才終年奔波,周游歷國,尋找能實現自己理想抱負學說的君王。
當時隨著人們溫飽問題的解決,一些有理想的普通士子也渴望學習知識文化,在政治上謀得一席之地,所以不滿足傳統的官府辦的貴族學校的教育,紛紛拜師學藝,這就促進了私人辦學的興起,孔子便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師,這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不同學派的人思想觀點政治主張有所不同,形成了三教九流并存的局面,各種學派相互借鑒相互融合,有所學習有所排斥,互不相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誕生了影響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多個學術流派。
一些大的學術流派像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都通過著書立說要宣傳自己的思想見解,對后世的歷史發展起到了很多的促進作用,因此后人一般都對這一時期的學術爭鳴持正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