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化對日本有什么影響
唐代經濟的發達文化的繁榮和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為國際交往提供了方便。陸路四通八達。海路開辟更多,有三條路去日本。并開辟了從廣州、越南海到東南亞,西亞及埃及和東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當時國際上有很高的聲望,是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往的中心。那么唐朝文化對日本有什么影響?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唐朝文化是中國唐朝時期發展起來的文化,其在史學、哲學、宗教、藝術等領域都獨具特色。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極盛期的唐代,其繁榮的文化,就當時的世界來說稱得上無與倫比。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這種繁盛的文化,既繼承了本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為后世文化的延續做好了充分的積淀,更為重要的是,唐代文化以其獨具魅力的輻射力度,深遠地影響了鄰近各國。而作為一個善于吸取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也積極汲取著盛唐的先進文化。同時,唐朝兼收并蓄的的對外政策,更是促進了中日兩國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盛唐先進的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傳入對古代日本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日本
通過中日兩國頻繁的交往,在日本相繼出現了受唐文化影響的白鳳文化、天平(奈良)文化和平安前期(弘仁·貞觀)文化。白鳳文化是指從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遷都奈良前一段時期的文化,由白雉年號(650—654年)而得名。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為中心,但前期受大陸六朝文化影響,后期受唐朝文化影響。天武天皇時期確立了以伊勢神宮為中心的神祇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嘗會制度,同時大力保護佛教,實施佛教國教化,為此建造大官大寺、藥師寺等官寺,舉行講解護國經典法會。
各地貴族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時,全國共有545所寺院。作為白鳳文化的代表,當時遺留下來的代表性建筑有藥師寺東塔、山田寺回廊等,雕刻有藥師寺金堂藥師三尊像等,代表性繪畫有法隆寺金堂壁畫、高松塚古墳壁畫等。另外還有大友皇子、大津皇子創作的漢詩作品以及額田王、柿本人麻呂創作的長短歌、和歌等,其作品收錄在奈良時代編撰的《懷風藻》和《萬葉集》中。
雖然天平文化取自圣武天皇在位時的天平年號(724—748),但在廣義上是指整個奈良時代(710—794)的文化。這一時期的文化深受盛唐文化的影響,并形成了包含佛教文化在內的貴族文化。這一文化首先體現在為樹立天皇家族神圣權威而編撰國史上。712年成書的三卷本《古事記》,利用假名表記,以天皇家族為中心,講述開天辟地、天孫降臨、神武東征、武尊討伐至到推古天皇的故事,內容多神話傳說,但從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形成時期的某些痕跡;720年成書的30卷本《日本書紀》,是漢文編年體史書,內容從神話時代一直到697年的持統天皇,史料價值較高,但仍需要批判分析性引用。
官府修史持續到平安時代中期,共有六部用漢文撰寫的歷史書籍,即《續日本紀》、《日本后紀》、《續日本書紀》、《續日本后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包括《日本書紀》在內,統稱《六國史》。另外在713年,朝廷命令諸國編撰山川名稱來源、鄉土特產、古老傳說等,即漢文記載的地方志《風土記》,目前僅剩常陸、出云、播磨、豐后、肥前五國的《風土記》,而且大多殘缺不全。
在文學藝術方面,奈良時代也較前一個時代出現了長足的進展。其中以假名寫成的《萬葉集》收集了759年以前的約4500首和歌,作者從天皇到平民、關東的農民及服兵役的防人等。繼白鳳文化時期的額田王、柿本人麻呂之后,山上憶良、大伴家持為奈良時代的歌人代表,統稱為四代歌人。奈良時代留下的代表性建筑物有東大寺法華堂、正倉院、唐招提寺等,代表性雕塑有東大寺法華堂執金剛神像等,代表性繪畫有鳥毛立女屏風——樹下美人圖等,均具有盛唐文化影響的痕跡。特別是在收藏皇室寶物的正倉院中,其物品充分顯示了東西文化交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