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代粉絲的文化透析
古代粉絲也瘋狂,唐朝甚至有“詩粉兒”把喜歡的詩刺在身上,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古代粉絲的文化透析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關于古代粉絲的文化透析:
唐朝人嗜詩如命,荊州有一個叫葛青的人,是大詩人白居易的超級粉絲,據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為了表達對白居易的崇拜,這個葛青在渾身上下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詩,更有創意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在身上刺了三十多幅圖,這些圖都是根據白居易的詩意發揮而成的,比如,一棵樹上掛著絲纈,代表“黃夾纈林寒有葉”。白居易曾做過中書舍人的官,被人稱為“白舍人”,因此,人們便把葛青身上的圖稱為“白舍人行詩圖。”
唐朝有個姓陳的書生,酷愛寫詩,幾年間創作了許多詩歌,雖然沒能像李杜那樣暴得大名,但在地方詩壇小有名氣,他的一些詩,成為當地人爭相傳誦的流行之作。陳書生后來考上了進士,分配到家鄉的某縣做了縣令,有一年初冬,陳縣令剛起來,手下人來報,說抓到了一個竊賊,陳縣令便立即升堂,命人將竊賊帶了上來。經審問,這個竊賊叫李勝,平日好吃懶做、游手好閑,就干些小偷小摸的勾當,這次出手不利,在行竊時被抓現行。按照當時的法律,這種竊賊抓到之后,要先打一百大板,然后再收監拘押半年,陳縣令審理清楚之后,就命人先將李勝打一百板,然后押起來。
手下人把李勝拖出去按倒在地,三下五除二脫去了他的衣服,正要打的時候,發現李勝的身上刺滿了密密麻麻的字,仔細一看,原來是詩,縣令本來就喜歡詩歌,聽說此事后,立即興沖沖地趕了過來,果見李勝的身上刺滿了詩歌,他便問李勝:“你為什么在自己身上刺滿了詩歌?”李勝回答說:“小人自小喜歡詩歌,便將自己喜歡的詩歌刺在了身上……”陳縣令一聽,有些感動,沒想到這個小偷對詩歌如此癡迷,是個雅賊啊!接下來,更讓陳縣令感動的事發生了:陳縣令一首首地讀李勝身上的詩歌,見有李白的、有杜甫的、有白居易的……但讀著讀著,竟然發現其中的一首詩是自己中進士之前所作的!陳縣令連忙問道:“這首詩,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李勝回答說:“作者記不清了。”
陳縣令又問:“那你是怎么得到這首詩的呢?”李勝想了想,回答說:“多年前,在一堵墻上讀到的,感覺非常喜歡,就抄了下來,后來又刺在了身上。”陳縣令聽完,心里得意極了,原來,這個竊賊竟然是自己的超級粉絲啊!對自己如此崇拜的人,豈能讓他受皮肉之苦呢?于是,陳縣令便吩咐免去李勝的一百大板,只被暫時收監。
看來,把喜歡的詩歌刺在皮膚上,以此來表達對偶像的熱愛,并不是現代人的發明,這種狂熱至少說明那個時代,人們對詩歌和文藝的熱愛是非常熱烈的,雖然那樣的時代早已成為絕響,但只要它曾經存在過,就值得我們去回味。
粉絲簡介:
粉絲(fans),狂熱、熱愛之意,后引申為影迷、追星等意。在現代西方國家,fans一詞還擴展出了"同志戀"、"同性戀"的引申意思。粉絲,是英語"fans"的諧音。"fan"是"運動、電影等的愛好者" 的意思。所以,"film fan "是"影迷"的意思,"fan"也可以理解為"××迷"或者"××追星族"一類意思。"fans"是"fan"的復數。
原來"粉絲"被稱為追星族。但是這個詞匯早已被時尚拋棄?,F在許多年輕人對這個新詞匯愛不釋手,它已成為了時尚的代名詞。粉絲就是支持者。
因此,人們口頭上說的"NBA粉絲"可以理解為"NBA迷","相聲粉絲"可以理解為"相聲迷","劉翔的粉絲"可以理解為"劉翔的追星族","金泰妍的粉絲"可以理解為"金泰妍的追星族"。鹿晗的粉絲,可以理解為鹿晗的追星族,林俊杰的粉絲可以理解為"林俊杰的追星族"。
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自己是某一文藝或體育項目或者某明星的"鐵絲"甚至"鋼絲"(相聲演員郭德綱的粉絲),這是一種詼諧的說法。這種說法,也是由"粉絲"演化而來的。 這種說法同時也表示了偶像的某一與眾不同的特點,很生動。
在微博、百度空間等多種網絡空間里也出現粉絲一詞,這里的粉絲就是博主、空間主的支持者。
在新浪微博中,"關注"是指您關注的人,而"粉絲"則是指關注您的人。 在登錄微博后,右側頭像下方會顯示您關注的人數,和關注您的人數。
您"關注"的人越多,則您獲取的信息量相對越大。您的"粉絲"越多,則表明您發表的微博可能會被越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