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建寧公主的原形是誰
建寧公主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人物,她最后成為主人公韋小寶的七位夫人之一,全名叫愛新覺羅·建寧。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歷史上的建寧公主的原形是誰?
建寧公主的原型是和碩建寧公主,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其母為庶妃奇壘氏。她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建寧公主初號和碩公主,又稱和碩恪純公主、金福格格。公主于順治十年(1653)13歲時下嫁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順治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yīng)熊與公主婚后,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吳應(yīng)熊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吳應(yīng)熊死后,康熙皇帝經(jīng)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滴跛氖?1703)公主去世,時年63歲。
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的建寧公主與歷史頗有出入,如:1.建寧原是康熙之姑姑,《鹿鼎記》一書將她安排成康熙的妹妹。2.建寧公主下嫁吳應(yīng)熊一事,于《鹿鼎記》書中寫成建寧不只沒嫁吳應(yīng)熊,還閹割了他。此外,鹿鼎記中的建寧還是一個有虐待他人以及被人虐待癖好的公主,而且還為韋小寶生了女兒——韋雙雙。
建寧公主的故事
嫁與額駙吳應(yīng)熊后,皇十四女和碩公主與額駙吳應(yīng)熊定居在京城。順治十年(1653),額駙吳應(yīng)熊被授予三等子爵。順治十四年(1657)二月,皇十四女晉封和碩長公主。同年,吳應(yīng)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從一品)。順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皇十四女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滴跗吣?1668),吳應(yīng)熊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正一品)。
本來建寧公主與額駙在京師不斷加官晉爵,和美度日,孰不知南疆突變起風(fēng)波,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吳三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發(fā)易衣冠,樹起白色旗幟,以復(fù)明為由,挑起反清之“三藩之亂”。建寧公主的生活由此轉(zhuǎn)折,落入了人生長恨水長東的窠臼。
就在吳三桂自恃已占有半壁江山,長子又尚皇十四女建寧公主而為皇帝懿親,認為朝廷必定會恩養(yǎng)其子吳應(yīng)熊用以招撫之時,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十三日,圣祖采納諸王大臣之議,將額駙吳應(yīng)熊及其子吳世霖于京師處以絞刑。清廷此舉予吳三桂以致命打擊,聽到其子應(yīng)熊及孫世霖被處決的死訊,吳三桂亦“驚悖氣奪,遂底于亡”,即不久亦一命嗚呼了。
從客觀上講,康熙帝此時確實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心理上戰(zhàn)勝了挑起三藩之亂的吳三桂,但對于皇十四女建寧公主而言,這一切卻猶如噩夢,33歲時突然就家破人亡了。從前,下嫁漢族權(quán)臣之子是清廷為了實現(xiàn)籠絡(luò)漢臣之意,而今父債子還甚至是由孫子來還,又是清廷為鞏固政權(quán)的明智之舉。當(dāng)其時也,康熙帝下諭旨,認為“亂臣賊子,孽由自作,刑章俱在,眾論僉同,朕亦不得而曲貸之也”。將額駙吳應(yīng)熊正法,為的是“以寒老賊之膽,以絕群奸之望,以激勵三軍之心”。如果說,作為侄兒的圣祖玄燁沒有考慮過姑母建寧公主,也許是有些冤枉,因為在額駙吳應(yīng)熊死后,康熙帝經(jīng)常下詔慰藉公主,稱建寧公主一生“ 為叛寇所累”。但事情的結(jié)果已成定局,面對喪夫失子之痛,皇十四女建寧公主該如何獨處于世呢?世間但見豪氣干云,誰憐兒女情長?身在其中的建寧公主恐怕只能自啖苦果,日日煎熬。此后相思之夢,盡在絞刑架下。
康熙二十年(1681),歷時8年之久的三藩之亂終于塵埃落定。三藩之中,吳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卒,其孫吳世璠繼立。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吳世璠自殺,云南自此平定。
因此,歷史上真實的建寧公主,并沒有和吳應(yīng)熊虛與委蛇而嫁給“韋小寶”去快活逍遙,而是月寒日暖煎人壽,莫問當(dāng)年事,因為往事不堪回首??滴跛氖?1704)十二月,皇十四女建寧公主在熬過了30年的凄清蕭索歲月后與世長辭,時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