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歷史趣聞兩則
明代大才子、畫家、詩人唐伯虎,是一個充滿故事的男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唐伯虎歷史趣聞兩則,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唐伯虎歷史趣聞兩則:
唐伯虎問路
唐伯虎是一個浪漫的人,喜歡游山玩水、結交朋友。傳說有一天,他聽說徐州龍云山下的放鶴亭附近有一位了不起的隱士居住,便決定務必在離開前見一見這位高人,于是他帶著書童就去尋找。
可龍云山很大,他們根本不知道放鶴亭在哪,走到一條岔路口時,主仆二人不知往左還是往右。正當他們躊躇時,一位少女向他們走過來,唐伯虎趕緊上前施禮問路。卻不知這位少女是一位老學究的女兒,父母警告她一定不許和陌生人搭訕。所以,她見唐伯虎來問路,卻不作聲,只用樹枝在地上寫了一個“句”字,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唐伯虎和書童被這少女的舉動搞暈了,一時不知所措,唐伯虎仔細看了看地上的“句”字,忽然恍然大悟。夸贊少女說:“好聰明的女子,真是才女呀!”書童莫名其妙,唐伯虎對他說:“這個‘句’字就是‘向’字少了一豎,她的意思就是走左邊這條路,一直走就能找到。”
書童半信半疑地陪著唐伯虎向前走,果然在左邊這條路上找到了放鶴亭,當然也找到了那位隱居的高人。
唐伯虎賣畫
有一天,唐伯虎來到杭州西湖邊上,擺了個畫攤子,他在最顯眼處,掛出了一幅畫著渾身長滿黑毛的大狗的畫,同時還在畫的旁邊掛出這樣一句說明的話:“此畫是一幅謎語畫,打一字,猜中者分文不取,猜不中者售30兩銀子”。
此畫一出,吸引了不少游人,大家議論紛紛卻沒有能猜到的。可過了不一會兒,走過來一位秀才,他上下打量一番這幅畫,點點頭后,便二話不說,摘下那副畫就走人,圍觀的人見此情景都感覺很奇怪。唐伯虎忙上前拉住秀才問道:“先生,是要買這幅畫?”那秀才搖頭不語。唐伯虎說:“那先生是猜到這幅畫的謎底了?”秀才點點頭。唐伯虎說:“那請先生說出謎底吧!”那秀才還是不出聲,唐伯虎連問三聲,秀才仍舊只笑不語,最后竟拿著那畫自顧自地走了。
唐伯虎望著秀才的背影哈哈大笑說:“竟然被他猜中了!”
原來這副畫著黑狗的畫謎底是個“默”字,這兩個文人的表現還真是有趣。
唐伯虎簡介及故事:
唐伯虎,世人素聞其玩世不恭、才華橫溢,對唐伯虎點秋香的風流韻事耳熟能詳,卻不知其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曾寫“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抒發憤懣,更不知其晚年凄涼,最終客死他鄉。從出生到死亡,唐伯虎歷經54年的傳奇一生,且讓我們慢慢道來。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又稱桃花居士。據說唐伯虎出生的時間正好是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因此取名唐寅。唐伯虎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稱號,又與沈石田、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相對于詩文而言,唐伯虎的畫更著名。唐伯虎的繪畫才能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很小的時候就在繪畫方面顯露出驚人的天賦。教唐伯虎畫畫的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畫家——沈石田。
話說唐伯虎能拜于沈石田門下,與祝枝山有著不小的關系。據說唐伯虎小時候住在蘇州,家境貧寒,父親靠開酒館為生。小店雖然裝修簡樸但十分干凈,客人不多,環境足夠安靜,因此時不時會有文人墨客來喝上一杯。唐寅從小就喜歡畫畫,十三歲那年,為了幫父親照顧酒館,唐伯虎輟學在家,再也沒去過學堂。他總是忙里偷閑地畫兩張,如果畫出滿意的作品就把它貼在酒館的墻上。祝枝山是遠近聞名的才子,一日,他來到店中喝酒,看見了墻上的畫,很是喜歡,就問店家討要,還要付給銀兩,誰知老板推辭道:“這是犬子的戲作,客官要是喜歡盡管拿去,不必付什么銀兩。”祝枝山一聽這畫竟然是個孩子畫的,于是好奇心大發,就問店家:“我能否見一見這作畫的孩子呢?”
父親把唐伯虎帶到祝枝山面前,經過一番攀談,祝枝山了解到,唐伯虎完全是自學成才,看到他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才華,祝枝山生了愛才之心,打算好好培養他,于是,決定幫他找一位老師,這老師便是沈石田。
祝枝山帶著畫師沈石田來到了酒館。沈石田看過唐伯虎的畫后,贊不絕口,但是要想在繪畫的道路上走得遠,光有技巧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才氣,于是沈石田出了一個字謎,只要唐伯虎答得出,就免費教他畫畫。字謎是這樣的:“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是樹,去掉中間是樹,去掉兩邊是樹,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說出了謎底:“是個‘彬’字。”沈石田很高興,就收下了唐寅。
起初,唐伯虎學習刻苦勤奮,很快就能掌握繪畫技藝,因此受到沈石田的稱贊。不料,由于沈石田的稱贊,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石田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時,沈石田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石田的一幅畫,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唐伯虎的畫,題材廣泛,涉及各個方面。他的畫風獨具一格,揮筆自然,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知道有個畫家唐伯虎。這些畫,在唐伯虎窮困潦倒的時候也幫了不少忙,下面就有一個伯虎賣扇的趣聞。
話說這唐伯虎向來喜歡游山玩水,這一日,恰好來到西湖,正走著,忽然看見一群人在涼亭里喝酒,被勾起了酒興,于是也進入涼亭,向酒家討了幾杯酒來。他一邊喝酒一邊觀賞美景,好不愜意。喝完酒,唐伯虎起身結賬,一掏口袋才發現忘了帶錢,于是跟酒家說道:“我今天走得匆忙,忘了帶錢,不知可否賒賬?”沒想到被酒家一口回絕。這下該如何是好?唐伯虎想了一會兒,忽然靈機一動,甩開手中扇,搖之,問道:“能不能用我手中的扇子來抵酒錢啊?”誰知酒家還是不答應。唐伯虎低頭想了一會兒,心生一計,大聲吆喝:“賣扇子啦,賣扇子啦!”這時走過來一個富豪,問道:“你這一把小小的扇子能賣多少錢?”唐伯虎遞過扇子說:“您看看就知道了。”誰知這富豪根本就是個門外漢,拿過扇子看了看說:“這扇子上的畫,一看就是信手涂鴉,隨意畫畫敷衍人的,根本不值錢。”說完還把扇子扔在了地上。
唐伯虎聽他這么說,很是氣憤。不一會兒,又走過來一個人,只見這人穿著一身布衣,書生模樣的打扮,他看到扇上的畫,拍著手連連稱贊,一眼就看出了是出自名家之手。這書生看完扇子,又轉過來看唐伯虎,見他氣宇軒昂,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就試探地問道:“閣下可是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是也?”唐伯虎笑著點了點頭。
周圍的人一聽賣扇之人竟是唐伯虎,紛紛出高價要買那把扇子,但是唐伯虎誰也沒給,唯獨遞給了剛才那個書生,并說:“你慧眼識人,這把扇子應該歸你。”書生感激地說道:“可是我身上只帶了十兩銀子,買不起您的畫呀。”“不妨,你給我五兩即可,夠我的酒錢就行了。”書生收下扇子,對著唐伯虎拱手拜謝。
一旁的富豪看到此景,才知道剛才自己有眼不識泰山,錯失了大師的佳作,于是趕忙邀請唐伯虎入席,同飲美酒。喝了一會兒后,富豪對唐伯虎說:“先生能將剛才那把扇子賣給我嗎?我愿出千兩黃金。”唐伯虎搖搖頭,起身欲走。誰知那富豪竟耍起賴來:“你剛喝了我的酒,沒給錢就想走嗎?”唐伯虎哪里會上他的當,說道:“是你自己叫我喝酒的,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免費酒我哪有不喝的道理?”說完,周圍的人都笑了。富豪胡攪蠻纏,非要唐伯虎留下畫作才能離開,唐伯虎礙不過,只得讓人準備筆墨紙硯,揮筆作畫一幅,趕緊閃人。這富豪拿起畫作一看,頓時氣得兩眼冒火。原來唐伯虎給他畫的是一只千年王八,還在旁邊題了一行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唐伯虎不僅畫畫得好,詩也寫得不錯。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的詩作在他晚年的時候幾乎都失傳了。明萬歷年間,有個叫何君立的書商,很喜歡唐伯虎的詩詞歌賦,為了收集唐伯虎的詩詞,不惜花掉了萬兩銀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之后,他將唐伯虎生前失傳的近百篇詩文收集成冊,編成書出售于市,導致一時洛陽紙貴。
無獨有偶,江南著名的出版收藏家毛晉也是唐伯虎的詩迷,由他編錄的《明詩紀事》和《海虞古今文苑》就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逸事,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