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蘇的母親是誰
編者按: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不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最大的兒子,賢能有德,秦始皇臨死之前,將皇位傳給了公子扶蘇。可是遺照被趙高和李斯篡改,讓公子胡亥當皇帝,并且要求公子扶蘇自殺。而扶蘇因為過于孝順,接到圣旨以后,也把劍自殺了!
秦始皇作為公子扶蘇的父親,一生沒有立任何女子為皇后。那么,公子扶蘇的母親是誰?扶蘇有沒有兒子和女兒?
扶蘇的母親是鄭國女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托著無限的期望。
扶蘇
有人說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其實不然,子嬰是胡亥哥哥的兒子。胡亥當上皇帝以后,殺死了自己所有的哥哥(扶蘇也是胡亥的哥哥),胡亥死后。趙高立了子嬰為皇帝。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則史書上會記載趙高立扶蘇子為秦王。而歷史上的史書上卻寫的是“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有人說扶蘇的女兒是晨曦公主,這倒是真的。因為晨曦本就是扶蘇的女兒,是章邯的妻子,跟胡亥喊小叔叔。子嬰作為胡亥哥哥的兒子,自然跟晨曦是同輩,喊晨曦姐姐。
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不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就在扶蘇熱切期待回到朝堂一展宏圖之時,“始皇”一旨詔書傳至上郡,竟是責備他辦事不力,賜其與蒙恬自盡。扶蘇悲憤交加,便自刎。秦始皇統—全國后,扶蘇曾多次議政,對于治國、安定天下頗有見地。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侯生、盧生等人議論皇帝,并雙雙逃走。秦始皇聽到消息后極為憤怒,下令御史進行追查,把460多名術士全部“阬之咸陽”。身為秦始皇長子的扶蘇不同意父親焚書坑懦的舉措,多次上書諫議,勸阻秦始皇。他認為“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希望皇帝明察秋毫,趕快中止錯誤的舉動。扶蘇的勸諫觸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派到北方,在上郡蒙恬的大軍里面鍛煉。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不幸病逝。秦始皇臨終以前,曾為璽書召令扶蘇至咸陽主持喪事并繼承帝位。但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始皇帝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即皇帝位。同時另書賜蒙恬和扶蘇死,并“數以罪”。胡亥的使者奉書到上郡,扶蘇打開詔書知必死無疑,遂準備自殺。大將蒙恬曾經起疑心,力勸扶蘇不要輕生,“請復請,復請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蘇為人寬厚仁義,不愿背禮,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旋即自殺于上郡軍中。 扶蘇素有賢名,民間尚不知扶蘇已死,或有言“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于是后來陳勝、吳廣起兵反秦二世之時,便假稱公子扶蘇,以號召響應者。(此事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史記· 陳涉世家》中有明確記載。)
敢于直諫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始皇有二十余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將。”(《李斯列傳》)。《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他為天下蒼生請命,可見其仁;他寧愿冒著失去父皇信任的巨大威脅,而犯顏數直諫,竟不惜被貶出秦國都,可見其勇;他冷靜地看到秦帝國表面無比強大底下巨大的危機,可見其智。
諸侯秦橫掃六合,始皇躊躇滿志,對臣下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而那幫包括廷尉李斯在內的重臣則皆逢迎始皇所好:“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始皇聞之大悅:“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千古一帝的志得意滿之情躍然紙上。然而秦帝國的巨大危機有幾個人能夠清楚而冷靜地看到呢?扶蘇看到了,而且數直諫。
至于扶蘇有沒有其他的兒子和女兒,沒有資料可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