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歷史博物館
廈門市博物館于1983年籌建,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舊館原址位于鼓浪嶼的八卦樓。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廈門歷史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廈門市博物館簡介
廈門市博物館于1983年籌建,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舊館原址位于鼓浪嶼的八卦樓。
2006年6月,經中共廈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將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廈門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并入廈門市博物館,如今的廈門市博物館由廈門博物館主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廈門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思明破獄斗爭陳列館、陳化成紀念館、陳勝元故居七個部分組成,為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隸屬廈門市文化局管理,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2007年新館遷至位于廈門市思明區體育路95號的廈門文化藝術中心,新館建筑面積25300平方米,展廳面積9597平方米,庫房面積2800平方米,新館較之舊館建筑面積擴大6倍。
廈門市博物館還致力于閩臺兩岸及傳世珍貴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利用博物館直觀的展品,宣傳文物政策,普及文物知識,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歷史沿革
廈門是著名的國際花園城市,是華僑出入祖國的主要門戶,與臺灣隔海相望,是許多臺灣同胞的祖籍地,也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為了把廈門打造成一座文化之城,歷屆、市政府十分重視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的建設。廈門市博物館于1983年籌建,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舊館原址位于風景如畫的鼓浪嶼八卦樓。經過二十余年的艱苦努力,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但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快速發展,廈博舊館的建筑、規模、內容已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2004~2006年廈門市政府利用廈門工程機械廠舊廠房,改建為廈門市文化藝術中心。廈門市博物館的新館就位于它的東北部,建筑面積25300平方米,展廳面積9597平方米,庫房面積2800平方米。新館較之舊館,建筑面積擴大6倍。2006年6月,經中共廈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將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廈門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并入廈門市博物館,如今的廈門市博物館由廈門市博物館總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廈門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思明破獄斗爭舊址、陳公祠、陳勝元故居七個部分組成。為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隸屬廈門市文廣新局管理。
三、基本陳列
廈門歷史陳列(總館)
廈門歷史陳列(總館)"廈門歷史陳列"采用以時間為主線,以專題為主要內容的陳列方式,通過文物、圖片、場景、繪畫、模型等形象,結合電腦觸摸屏、電視以及其他聲、光、電現代科技手段對廈門的歷史進行全面展示。本陳列分七大部分,即序廳、歷史人物長廊、史前文化與文明初現,漢人南拓與社會發展、海防重鎮與復臺基地、貿易港口與城市發展、志士仁人與英勇篇章。二零零九年獲福建省十大精品陳列獎品。
閩臺民俗陳列(總館)
閩臺民俗陳列(總館)"閩臺民俗"陳列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歲時節俗為干線,貫串閩南的人生禮儀(婚、喪、生、冠、祭)、衣食住行、耕作漁獲、商旅經貿、藝陣、信仰等習俗,展示閩南文化的豐富絢麗、獨特迷人。同時讓臺灣同胞看了自動對號,認同閩南原鄉、認同大陸中華。展覽共分五大部分:序廳、春、夏、秋、冬。
閩臺古石雕大觀(總館)
閩臺古石雕大觀室內陳列(總館)"閩臺古石雕大觀"分為石雕長廊和石雕廣場兩個展區。石雕長廊(即室內展區)按展品功能劃分為建筑石雕、宗教信仰、祖先崇拜三個部分;石雕廣場(即室外展區)則根據展品的內涵,以園林造景的方式將展品分為農家小院、其樂融融,雕欄玉砌、余輝仍在,禪林佛地、氣爽神清,英靈長駐、追思綿綿,碑坊復原五部分進行組合,以石雕大觀園的形式將其展示,希望能與大家共享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弘揚和保護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館藏文物精品陳列(總館)
館藏文物精品陳列"館藏文物精品陳列"薈萃了廈門市博物館最具藝術觀賞價值、最富有閩南文化特色、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風格的藝術精品。根據文物的質地與類別,展覽分為"摶泥幻化"、"玉潤華光"、"翰墨飄香"、"金輝銀韻"四個單元,展出珍貴文物216件(套),包括廈博歷年收藏的德化白瓷珍品、精美絕倫的清宮舊藏玉器、著名閩籍書畫家的藝術作品等,充分展示閩南文化的瑰麗風采,突顯中華藝術的博大精深。
鄭成功史跡陳列
鄭成功史跡陳列序廳鄭成功史跡陳列是廈門鄭成功紀念館的基本陳列,陳列面積1500平方米,除序言廳和尾廳外,設置了海上世家、抗清與海上貿易、收復臺灣、開發臺灣4個展區,通過各種文物、文獻、照片、圖表、繪畫、雕塑、場景有機組合,生動詳實地介紹了民族英雄鄭成功抗清和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歷史。
輝煌歲月--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歷史陳列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歷史陳列 -鄧小平題詞室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歷史陳列 -鄧小平題詞室輝煌歲月--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歷史陳列是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它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史料實物,結合場景、模型制作和多媒體聲光技術,向人們全方位地展示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該陳列以特區初創和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三代黨的領導人先后視察廈門經濟特區為標志,共分為四大部分:即廈門經濟特區開創階段(1981--1984)、發展階段(1984--1991)、爭創新優勢階段(1992--2005)和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階段(2006--2008)。其中館的西側二樓設有"小平同志視察廈門陳列室",這是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同志為廈門經濟特區題寫"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光輝題詞的紀念舊址。陳列室復原了當年小平同志題詞時的塑像和場景,仿制了當年小平同志乘坐的"鷺江號"船艙,陳列并播放小平同志視察廈門的珍貴圖片和音響資料。
鴉片戰爭與廈門歷史陳列鴉片戰爭與廈門歷史陳列是陳勝元故居的基本陳列,每逢周三至周日,對外免費開放。該陳列根據時間的順序,展示了鴉片戰爭中廈門地區史實的史料和實物,共展出圖片120張左右,實物20余件,舊式家具5件。
陳化成史跡陳列
陳化成史跡陳列陳化成史跡陳列是陳公祠的基本陳列,以豐富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說明向人們講述了民族英雄陳化成一生的英勇事跡,再現了當年中國百姓倍受鴉片毒害的情景、陳化成親率水師驅逐和清剿鴉片的戰績以及鴉片戰爭的激烈場景和陳化成殉國前后的悲壯場面。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陳列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陳列廈門破獄斗爭陳列是廈門破獄斗爭舊址的基本陳列。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陳列了反映真人、真事、真地點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展廳內還有一臺電視機,用于播放電影《小城春秋》中與破獄斗爭事件相關的剪輯片斷;第二部分陳列了復原的刑具,在一間間"審訊室"內,玻璃鋼制成的警察和烈士形象栩栩如生,老虎凳、木馬椅等"刑具"觸目驚心;第三部分是監獄實景區,基本恢復了當時的牢房,牢房正對面的墻上還有圖文結合的浮雕《小城故事》,向參觀者生動地描述了那一段驚心動魄的紅色記憶。
看了廈門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