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是在鄧子恢、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提議下于建立的,是龍巖市唯一一座全面、系統展示中央蘇區閩西革命歷史的綜合性專題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簡介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是在鄧子恢、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提議下于建立的,是龍巖市唯一一座全面、系統展示中央蘇區閩西革命歷史的綜合性專題博物館。館內設有"紅色閩西"、"閩西英烈"、"閩西紅土名人"、"中央蘇區·福建"等專題展覽,重點展示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閩西進行的偉大革命實踐史實和閩西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歷史貢獻。
陳列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借助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廣泛采用了圖片、燈箱、場景、雕塑等多種形式;引入觀眾的互動、體驗式參觀;巧用空間特點復原了"廖廓江天"、"紅色小上海"、"血戰湘江"等歷史場景;大大提升了展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始建于1985年,單位級別相當于副處級,人員編制15人,內設四科一定,即陳列宣傳科、文物科、資料科、保衛科和辦公室。擁有專業技術人員8人,其中副研究館員2人,文博館員5人,助理館員1人。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對外開放的有<閩西人民革命斗爭史>、<閩西兒女戰斗在祖國大地>、<發展中的閩西>等三個專題展覽,展線長463米,內容豐富、翔實,陳列格式新穎大方、層次分明。展覽充分運用大量的文物、歷史照片和資料,再現了閩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進行的波瀾壯闊、不屈不撓的斗爭及堅持“二十年紅旗不倒”輝煌歷史;謳歌了閩西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浴血奮戰在中華大地的壯志豪情;展示了閩西人民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團結拼搏,在進行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嶄新的精神風貌。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堅持常年為觀眾開放,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70多萬人次,其中有溫家寶、盧嘉錫、陳丕顯、方毅、王光英、彭沖、揚成武、蕭克、馬文瑞、張震、曹剛川等黨和國家及其他重要領導人。先后與龍巖師專、閩西職業大學、龍巖師范等10多所大中專學校,以及龍巖武警支隊等單位建立了政治教育基地共建關系。經常派出專業人員到共建單位作專題報告,邀請他們組織新生、新戰士到館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
二、陳列展覽
在一樓主題展廳中,陳列了《閩西人民革命史》、<閩西兒女戰斗在祖國大地>專題展覽,較為完整地展現了閩西輝煌的斗爭史。在二樓展廳中結合龍巖市的實際情況和重大的節假日、紀念日舉辦了<紅巖魂>、<載人飛船,火箭,衛星,尖端武器大型科普展>、《發展中的閩西》、<革命老同志書畫展>、<長征,從這里開始>、<共和國將帥的搖籃>等許多專題展覽。同時,將在主題展覽中完成《紅色閩西》陳列改版,采用模擬歷史景觀、落地布景、電子顯示屏、雕塑以及聲光電相結合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來布展,進一步發揮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應有的作用。
三、社會意義
該館堅持常年免費為觀眾開放,建館二十年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100多萬人次,溫家寶、李長春、楊成武、陳丕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到館視察,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閩西老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曾獲得“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每年組織宣傳小分隊深入到機關、學校、街道和農村,進行宣傳活動,博得社會各界的好評。為了豐富陳列內容,不定期的舉辦各種臨時展覽。研究人員積極編撰書籍和撰寫史稿、史論文章,先后出版有《抗日烽火中的閩西兒女》、《長征中的閩西兒女》和《解放戰爭中的閩西兒女》等書籍,并在地市級以上的報刊雜志上發表史稿、史論文章60多篇。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已成為集文物收藏、宣傳展覽、科學研究為一體的閩西重要的政治窗口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先后榮獲龍巖市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福建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先進集體等眾多殊榮。
看了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