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歷史地圖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兩橫上長下短;“囯”字內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稱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太平天國歷史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太平天國簡介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兩橫上長下短;“囯”字內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稱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號稱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余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終結。
太平天國歷時14年,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而且它在新的時代,有新的特點和水平還開創了中國農民戰爭不少先例,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反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
二、具體經過
興起原因
1.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3.自然災害嚴重。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水、旱、蟲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饑餓和死亡的困境。
4,鴉片的輸入,導致滿清白銀外流,勞動力衰竭,為遏止這種狀況,清帝國認為需要對國民進行清洗,于是,發生了1850年代的太平天國,捻軍,陜西回民起義,清帝國損失老弱人口1/4,換得30年的繁榮期。所以,太平天國運動開始的時候也可能是統治階級的默認。
5.西方宗教思想的影響。1843年,廣東花縣洪秀全赴廣州第四次應考秀才,但又沒考中。回家后,他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偶然得到的一本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從中受到啟發。這本小冊子宣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于是洪秀全萌發了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想法。隨后他創立拜上帝教,以傳教為名,發動群眾,乘有利時機,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
經過
金田起義
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曾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可惜都落第。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與表親馮云山、族弟洪仁玕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義,后來自行洗禮。是年,洪秀全和馮云山到廣西貴縣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在廣西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圣經》,因受羅孝全的中國助手欺騙,令羅孝全推遲了為其洗禮的計劃,離開廣州,前往廣西桂平與馮云山會合。
1848年初,馮云山被紫荊山蒙沖鄉石人村地方團練以“聚眾謀反”罪名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系營救。后馮云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王烈,而得到釋放。
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團營令,要求會眾到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軍先后在思旺和蔡村江與清軍展開戰斗,由此開始了與清廷的武裝對立,初以“太平”為號,后建國號“太平天國”,并實行公有財產制。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后世人將這一天定為金田起義紀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后改稱天王。
永安建制
1851年秋,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城分封諸王,封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原后軍主將馮云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后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原副將劉陸然為黑神王,并詔令諸王皆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在南王馮云山的構想基礎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推行自創的歷法——“ 太平天歷”。
1852年(咸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北上圍攻省城桂林,不克,繼續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軍江忠源部攔截,馮云山被清軍炮火擊中,后傷重死亡。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克道州、郴州。8月,西王蕭朝貴聞長沙兵力空虛,率偏師進攻長沙,9月12日在攻城時戰死。洪秀全、楊秀清聞訊后急率主力來到長沙城下,但此時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攻克岳州。
定都天京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常大淳舉家自盡。太平軍人數增至五十萬(裹挾難民),3月19日攻克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陸建瀛陣亡。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1853年4月27日,英國戰艦HMS Hermes到達江寧,英國公使文咸(同時為香港總督)Samuel George Bonham與北王韋昌輝及翼王石達開會面,密迪樂Thomas Taylor Meadows為翻譯。
英國對太平天國表達了目前對太平天國及清朝中立的態度。年底,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訪問天京。
出師北伐
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余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1855年3月,林鳳祥在直隸東光縣連鎮受傷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處死。李開芳在山東茌平縣馮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處死。
西征及天京解圍
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林啟榮等奉命督戰船千余,溯江西征。先后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
為反擊太平天國,1853年3月底清欽差大臣向榮在金陵城外孝陵衛建“江南大營”。4月16日,清欽差大臣琦善在揚州城外建“江北大營”。
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
1856年4月5日,太平軍再克揚州,攻破“江北大營”。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清軍統帥向榮在8月9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