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位于杭州西子湖畔座,是第一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中國絲綢博物館簡介
中國絲綢博物館位于杭州西子湖畔座,是第一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F為浙江省省屬副廳級事業單位,占地五公頃,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原江澤民為該館題詞:"弘揚古蠶絹文化,開拓新絲綢之路。"
館內的基本陳列于2003年作了全面的調整,主廳講述的是一個關于中國絲綢的故事,主要講述絲綢的起源和發展、絲綢的主要種類、絲綢之路及絲綢在古代社會生活中占據的地位。
館內還設有五個各具特色的絲綢商場、小賣部、茶室等附屬設施,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二、發展歷史
1987年12月28日,中國絲綢博物館奠基動工。在籌建過程中,得到了全國文博界、絲綢界、港澳同胞及海外友人的相助,共花費2000余萬元,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1997年,陳列在原有的基礎是進行了修改。將原來的序廳、歷史文物廳、民俗廳、蠶桑廳、制絲廳、絲織廳、印染廳、現代成就廳壓縮為:序廳、歷史文物廳、蠶絲廳、染織廳、現代成就廳。
2000年,在國家文物局的批準下,中國絲綢博物館成立了中國紡織品鑒定保護中心,全面開啟了紡織品文物鑒定保護工作。
2003年,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進行全面調整。
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評定批準設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2012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館內陳列進行大型改造,基本陳列設置了"中國絲綢的故事""天蠶靈機--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和收集紡織品信息的"新猷資料館"。館內還設有臨展廳,舉辦各類臨時專題展覽。
2014年8月,中國絲綢博物館改擴建項目作為《浙江省文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省本級重點文化設施項目,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對中國絲綢博物館進行整體改擴建建設,擴建后總建筑面積將達24635.6平方米(其中地下9700平方米),擴建部分包括時裝館、藏品樓及貯藏、設備、停車等公共設施。
三、展廳分布
序廳:序廳的造型是一座高聳于大廳中央的宋代提花織機模型。這是所知最早的提花機型。序廳的左右兩壁分別是絲綢年表和絲綢之路的展示圖,后壁則直觀地概括了中國絲綢性能和產銷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成績。
歷史文物廳:集中展示了五千年絲綢文物的精華,廳內恒溫恒濕的環境,為嬌貴的絲綢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條件。歷史文物廳按時代分為兩個廳:一廳主要介紹從新石器時代到宋遼元時期絲綢發展的歷史;二廳則專門展示明清絲綢皇家傳世珍品及考古出土實物。
蠶絲廳:主要展示蠶的自然屬性,采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閉式陳列,通過"神奇的變化"、"家蠶最愛吃桑葉"、"蠶體的奧秘"、"蠶繭"、"蠶絲"、"美麗的吐絲昆蟲"、"蠶農的家園"、"蠶桑利用"等八個方面揭示從蠶到絲的奧秘。以桑、蠶、蛾標本與色澤艷麗圖板為主要展陳手段,采用多媒體形式,安置了數臺觸摸屏來展示蠶選擇桑、蠶結繭過程、蠶器官及蠶鄉蠶俗。
染織廳:以絲綢的織造、染色工藝為主線,以織具模型形象生動地讓觀眾了解中國古代絲綢染織生產過程。展覽分"工藝流程"、"絲線加工"、"機杼原理"、"織機脈絡"、"染色體系"五部分。此廳還設立"學習園地"展區,觀眾可在此動手制作絲綢工藝品,切身感受絲綢手工制作。同時在多媒體上安裝"ZIS素織物計算機設計系統",觀眾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織物組織和織物圖案的設計。
現代成就廳:展示了建國五十年來中國在絲綢生產、科研和對外貿易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時還有以絲綢為載體制作的各類工藝品和一些絲綢新品。
絲綢廳:陳列分"前言"、"絲綢的起源與發展"、"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三部分講述絲綢的發展歷史和絢麗多姿的織染繡品。即"絲綢的起源與發展"通過"起源與初創--創新與成熟--融匯與發展"子單元的展品與圖板的有機結合,展現中國絲綢五千年發展史的三個重要階段;"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分"形形色色的絲織品種--五彩繽紛的印染織物--美輪美奐的絲綢繡品--寓意豐富的絲綢紋樣"四部分,通過展示綾、羅、綢、緞、錦等歷代織繡精品、明清官營織造匹料及絲綢品種的組織結構放大模型,并安置織物觀察臺和"繡房"場景,直觀地向觀眾解答什么是綾、羅、綢、緞,什么是織、染、繡。
絲綢之路連廊:通過大型古代絲綢之路地圖和絲路出土的漢唐織物珍品的展示,再現了草原陸路絲路、海上絲路等四條絲路的具體走向及新航路開辟后的絲綢之路和它們所帶來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為彌補絲綢之路內容在靜態場景的不足,制作了絲綢之路DVD錄像片,并在展區中開辟小放映室播放該片。
服飾廳:分"遵神循禮--錦衣繡服--家常日用"三部分,以絲綢服飾與歷代微縮服裝人物模型、圖板、象征性復原場景相結合的形式,詮釋絲綢在古代社會的功用,展現戰國至清代流行的襖裙袍服、補服、龍袍等宮廷華服和家常日用繡品。
織造坊:全開放式陳列廳,以織機的現場操作表演為主,展示仍在生產的民族、民間織機及復原的古代織機。按復原織機、江南染織、少數民族織機為主題來安排13臺種類各異的織機。
新猷資料館:新猷資料館是以蠶桑絲綢界前輩朱新予和蔣猷龍兩位先生命名的紡織信息中心,展示現代紡織面料樣本、珍貴紡織人物檔案和蠶桑絲綢史、染織服裝史、紡織考古、絲綢之路相關的有歷史價值的中外報刊書籍、音像資料,同時利用現代技術記錄、整理,為紡織科研提供圖情信息服務。
看過中國絲綢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