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古生物博物館
深圳古生物博物館坐落于深圳仙湖植物園古化石森林旁,其展廳外形酷似一塊巨大的巖石城堡,是一座造型新穎的古生物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深圳古生物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深圳古生物博物館簡介
深圳古生物博物館坐落于深圳仙湖植物園古化石森林旁,其展廳外形酷似一塊巨大的巖石城堡,是一座造型新穎的古生物博物館。該館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展示手段,陳列了200多件不同時代不同種類的古生物化石標本,介紹了生物的起源及進化知識,展示了古植物化石形成的過程。由于博物館展示的內容與該館門前的古化石森林展示相呼應,形成了渾然一體的完整組合。
深圳古生物博物館的建成開放,為進一步擴展仙湖植物園的休閑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豐富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場所。
一座獨具自然特色的古生物博物館在深圳仙湖植物園開館。為了把仙湖植物園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集科研、科普、旅游于一體的多功能著名植物園和風景區,深圳投資了2000多萬建設了這座在華南地區甚至國內都獨一無二的古生物博物館,作為展示仙湖植物園文化內涵的又一品牌。它將向人們展示包括張和獸、孔子鳥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珍貴化石,再現遠古時代的神奇景觀。
仙湖植物園是深圳市建設園林式、花園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一個重要景點。去年4月中旬,深圳書記張高麗率、市政府有關領導到仙湖植物園調研時,提出要加強仙湖植物園的總體規劃和管理,建設高水平、國際一流的植物園和風景區,并當即拍板2000萬元,要求高質量地建設古生物博物館。
二、館藏介紹
古生物博物館位于植物園北部回歸林下,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在館外的露天廣場上,正是古老的化石森林區。該館的規劃設計方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長、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等5位專家精心策劃、反復論證而成。博物館主體是兩層樓建筑,為了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外觀用水泥包裹營造假山造型,并在山體縫隙處巧妙地設置瀑布、溪流。在館門口,一個白色仿恐龍骨架與整個博物館相交接,線條流暢自然,既復古又不失現代感和藝術感。整個博物館分為恐龍、爬行動物、鳥類、植物、昆蟲等近10個展區,展出包括張和獸、孔子鳥等珍貴化石在內的藏品300多件。
在一樓大廳正中,一塊長15米,高3米的恐龍化石將讓人一飽眼福。該館應用運動聲光感應電子技術和電腦技術充分復原遠古時代的神奇景觀。在植物展示區,你可以親眼目睹在1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劇烈的地殼運動和火山巖,在瞬間把大片森林掩埋起來,二氧化硫滲透進被掩埋的林木,直至產生了具有原始時代森林形態的硅化木。整個博物館內部都是仿原始地形地貌,蜻蜓、蜥蜴等化石散落在四周,恍如回到了遠古時代。
三、館內展區
深圳仙湖植物園古生物博物館緊臨著名的仙湖古生物化石森林,是我國首座以古生物命名的專業博物館,耗資2000萬元人民幣,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整個博物館分為恐龍、爬行動物、鳥類、植物、昆蟲等近10個展區,館內收藏了300多件珍貴古生物標本和100多幅圖片。博物館一樓展出的是以恐龍為主的中生代動物標本;二樓展出的是以硅化木為主的古植物進化、演化標本,展示了地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植物生態環境。
四、科普基地
館內應用運動聲光感電子技術再現遠古時代的神奇景觀。整個古生物博物館仿原始地形地貌,其中有用高科技模擬的46億年前地球初期情景;有25億年前小湖泊、小海洋和沒有細胞的原核生物出現的影象;有5·4億年前海洋內藍藻出現場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類、兩棲類、人類依次走了出來……在植物展示區,人們可以親眼目睹在1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劇烈的地殼運動和火山巖,在瞬間把大片森林掩埋起來,二氧化硫滲透進被掩埋的林木,直至產生了具有原始時代森林形態的硅化木。
五月十七號剛剛開館不久的深圳古生物博物館,新近又被命名為"中國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學會及深圳市城市管理等有關部門親自為其授牌。據悉,這是繼
中國古動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遼西分館
大連史前生命博物館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
之后由中國古生物學會批準建立的第六個全國性的科普教育基地。
看了深圳古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