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博物館
中國會計博物館位于上海市松江區北二經街34號,是全球第一家在建會計專業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會計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中國會計博物館簡介
中國會計博物館位于上海市松江區北二經街34號,是全球第一家在建會計專業博物館。總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展陳面積2800平方米。
旨在利用博物館強大的文化傳承和宣傳教育功能,進行會計歷史文化遺存的搶救性收藏和保護,弘揚會計歷史文化,促進會計學術研究與交流。
博物館選址美麗的上海市松江區。與"上海之根"松江草木文潤的歷史文化一脈相承。博物館包括中國展廳、國際展廳、會計名人堂、臨時展廳、視聽室、展具儲藏室、藏品庫等展覽和儲藏場所,總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展陳面積2800平方米,最終將由實體博物館、網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共同構成,總體上呈現"人、物、史"一體化的功能形態。
中國會計博物館,選址上海,籌建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預計將于2013年年底建成。中國會計博物館理事會常務理事由葛家澍、郭道揚等37位資深教授、專家組成,理事會選舉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校長唐海燕為理事長,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副校長邵瑞慶為常務副理事長,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弟為副理事長。
中國會計博物館將建設成為綜合性的展示場館,收藏、保護會計文物,弘揚會計文化,服務會計教學及研究。相對于已有的中國財稅博物館、中國審計博物館和中國珠算博物館,會計博物館側重于會計文化的專門展示。其內容重在會計基本方法、制度、理論、實務及相關成就方面。
二、展館內容
會計博物館側重于會計文化的綜合展示,其內容重在會計基本方法、制度、理論、會計實務及相關成就的展示方面。
"人"是指對會計歷史人物的展示。中國會計博物館設立中國會計名人堂,通過評選和表彰對近現代中國會計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弘揚他們的歷史功績,繁榮和發展會計文化,同時介紹國際會計名家生平事跡及重要成就。
"物"是指通過會計歷史文物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展示,在搶救性地收集和整理會計歷史文物、文獻的同時,集中展現會計歷史的真實。
"史"是指會計歷史研究及展示。一方面通過博物館展示悠久的會計歷史文化,另一方面利用館藏資料開展并促進會計歷史研究,在會計史研究的國際交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會計名人堂"將成為會計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會計名人"評選委員會評選出自1900年以來在會計理論研究、會計實務、會計教育和公共服務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中國會計專家,在會計博物館中為其設立個人展館,采用圖、文、影、像、實物等形式多維度、全方位地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跡、成就和貢獻等。
三、機構設置
中國會計博物館理事會
中國會計博物館理事會于2010年7月24日在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成立。第一屆理事會由葛家澍、郭道揚等37位資深教授、專家組成,理事會選舉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唐海燕校長為理事長,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邵瑞慶副校長為常務副理事長,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朱建弟董事長為副理事長。
2011年5月28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會計博物館常務理事會2011年工作會議,增補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化成,上海市松江區委、副區長王軍,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增彪,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連起為中國會計博物館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增補后的理事會共有41名理事。
辦公室:負責博物館日常行政事務、外事組織協調等項工作。
技術部:負責博物館館藏文物保管的技術問題、博物館網站維護、以及相關設備的維護與管理。
保管部:負責博物館藏品收發領退及保管等工作。
發展部:負責有關博物館發展的各項事務,包括發展規劃制定、藏品征集和采購、展覽及相關活動的組織策劃、媒體聯絡與宣傳推廣等。
服務部:負責展廳的開放接待和咨詢服務、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修復整理部:負責館藏文物保護與修復。
文獻資料部:負責會計歷史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
會計文化與會計歷史研究中心:負責學術規劃、學術課題申報與管理、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看了中國會計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