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歷史
巴中市,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巴中市歷史,希望能幫到你。
一、巴中市簡介
巴中市,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地處中國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南,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陜西漢中。
巴中市位于中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紅軍之鄉" "川東北氧吧"之稱。巴中旅游資源豐富,處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對接帶和成都、重慶、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樞紐位置。
巴中市境內擁有光霧山、諾水河、米倉山、恩陽古鎮、南龕石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特色旅游景區。
二、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屬禹貢梁州之域。
秦和西漢時期為巴郡地。
東漢時期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年至105年)始置漢昌縣。東漢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屬巴西郡,后繼屬宕梁郡,又先后置歸化郡、大谷郡。
南北朝時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14年)首置巴州。1993年7月5日設立巴中地區。巴中地區轄原達川地區的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巴中地區行政公署駐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2)巴中市設立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巴州鎮。(3)巴中市轄原巴中地區的南江縣、平昌縣、通江縣和新設立的巴州區。
2013年元月18日,設立恩陽區,這也是2013年中國唯一獲批的成建制縣級區,至此,巴中行政區劃變更為三縣兩區(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巴州區、恩陽區)。
三、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中是四川與陜西的交界地區,四川東北部門戶。地理坐標為東經106度21分至107度45分,北緯31度15分至32度45分。市政府所在地西距成都308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距重慶498公里,與相鄰的達州、南充、漢中及寶成鐵路、襄渝鐵路距離都在200公里左右。
地形地貌
巴中位于中國西部,地處川陜兩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盆周邊遠山區,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陜西漢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山河之間,田連阡陌,風景名勝,星羅棋布。雪山屹立,氣勢雄偉;靈山聳翠,風光獨具;石窟勝跡,名冠巴蜀;桃園仙境,諾水風光,使人流連忘返。巴中幅員122930.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13米,最低267 米,其中耕地面積258.8萬畝。
大巴山屬秦嶺支脈,延綿數百里,山勢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懸巖絕壁 ,峽谷瀑布,幽深秀麗,山花野果,奇珍異獸,無不包羅其中。
氣候特點
巴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9℃,1月份平均氣溫5.2℃,8月份平均氣溫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主要特征是: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同步;無霜期長,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于農、林、牧、漁業的發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霧,霜、雪較少,降水時空分布差異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風、雹等災害性天氣發生。多年平均氣溫攝氏17.1度;無霜期長;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17.9毫米,但降雨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各月降雨量分布也極不均勻;光照較好,多年平均光照時數為1462.1小時;有利于農業生產發展。
看了巴中市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