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歷史名家介紹
說起紫砂壺的價格,歷來都是按名家定價。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紫砂壺歷史名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紫砂壺歷史名家介紹
明清時期的紫砂壺價格一般為上萬元,但名家名作可達10~15萬元。供春,明代卓越紫砂工藝大師,壺型新穎、雅致、質地薄且堅硬,在當時就名聲顯赫,人稱“供春之壺,勝如金玉”。
四名家指從明萬歷年間到明末的董翰、趙梁、元暢、時朋。董翰以文巧著稱,其余三人則以古拙見長。時大彬是明萬歷年間紫砂壺藝術的代表人物,所制作的紫砂壺被宮廷收藏和重視。陳鳴遠繼時大彬后清初最著名的陶藝家,創制仿生壺,把自然界中的瓜果、樹木、花草納入陶藝形制。陳曼生、楊彭年清乾隆、嘉慶時的紫砂壺藝術代表人物。
邵大亨清咸豐、光緒末期名匠,作品以渾樸取勝,創造了魚化龍壺。
顧景舟20世紀初葉的制壺名家。他是近代宜興有著名的七大藝人之一(任、吳、裴、王、朱、顧、蔣),生前致力于創建紫砂工藝廠,其作品充份表現精、氣、神、韻之美,不但深具東方特有藝術特色,更賦予時代氣息,堪稱為紫砂壺之一代宗師!80年代在港拍賣價已為65萬元人民幣?,F每把壺時價均超過一百萬元,廣受海內外收藏家爭相購藏,惜生前作品不多,能珍藏者少之又少。
顧景舟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名師學藝。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壺仿古。
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束鳳英、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影響特大,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識別砂壺的真假,一如鑒定書畫,首先從提高理性認識,理性即培養自已的學識素養,以資提高審美觀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格形制,技巧手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慣性,印章的規格特徵,把握關鍵性的依據,逐漸累積經驗。
顧老的壺一般都不會在市場上標價銷售了,要么拍賣,要么熟人之間轉讓。所以來路很重要,網站上標價賣的,一般不會是真東西。其作品特色是,整體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散發濃郁的東方藝術特色,所制之器脫俗樸雅,儀態紛呈,堪稱“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被海內外藝術界譽為“壺藝泰斗”。
紫砂壺清代歷史名家簡介
楊彭年 乾隆一—咸豐間人(約1772—1854)乾隆時制壺多用模銜造,彭年善制砂壺,始復大彬揑造之法,雖隨意制成,自有天然風致。嘉慶時陳曼生屬為制壺并畫多款壺式與之,自此文人壺風大盛,將紫砂壺導入另一境地。彭年兼善刻竹,刻錫亦佳。
陳鳴遠 順治——康熙間人(約1651—1722)字鳴遠,號鶴峯,一號石霞山人,又號壺隱。工制壺、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子澈之間,所制款識書法,雅健勝於徐、沈,有晉唐風格,傳器甚少。
金世衡 康熙一一乾隆間(約1683—1783)荊溪人,著重於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欖型為主。
鄭寧侯 康熙一一乾隆間人(約1698—1766)善摹古器,書法亦王,制壺胎薄而堅致、規矩。
王友蘭 順治一一康熙間人??滴跛哪暌宜?1665)曾制拙政園茗壺。
惠逸公 乾隆一一道光間人(約1766—1831)逸公制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俱備,工巧一類,可與孟臣相伯仲,故世稱『二惠』。孟臣制品渾樸精巧俱備,逸公則長於工巧,而渾樸不遠。逸公書法楷行草書俱備,楷書尤有唐人遺意,而竹刀鋼刀俱備,刻鐫或飛舞或沈著。其壺泥色最奇,小壺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壺之古樸可愛也。
陳漢文 康熙一一乾隆間人(約1702—1765)江蘇荊溪人,所作古器工極精雅,然壺式精工而不失古樸風味。傳器中壺少而古器多。
許龍文 康熙——乾隆間人(約1701—1755)江蘇荊溪人,所制多花卉象生壺,仲美、君用之嗣鄉也。
華鳳翔 康熙一一乾隆間人(約1683—1783)善仿古器,制工精雅而不失古樸風味。傳器以彩釉漢方壺較多。
范章恩 道光——民國間人(約生于1840 ),字廸恩。在宜興制壺頗負時譽。所制壺皆扁身、鞠流、平蓋,風格嫻雅,骨肉亭勻。題銘書法似米芾。
潘大和 乾隆一一道光間人(約1761—1850)。
葛子厚 乾隆一一道光間人(約1760—1850)繆頌游宜興時,子厚為其制壺。
楊寶年 乾隆一一咸豐間人(約1773—1853)彭年之弟,字公壽。擅揑制法,也曾為曼生造壺。
楊鳳年 乾隆一一咸豐間人(約1774—1855)彭年之妹,字玉禽。制壺得家法。
吳月亭 嘉慶一一同治間人(約1812—1864)字竹溪,為彭年後輩,善雕刻。
馮彩霞 乾隆一一咸豐間人(約1790—1861)宜興名匠,南海伍氏制萬松園壺,延之至粵。書法歐陽詢,所鐫款字精謹有致,亦間用草書;所制壺有銜制、揑制之別。
邵景南 嘉慶一一同治間人(約1810—1864)制壺善仿明式,深得古法。
申錫 道光一一光緒間人(約1821—1891)字子貽,善雕刻,喜用白泥,精者揑造,巧不可階。
俞國良 道光一一光緒間人(約1835—1895)錫山人,曾為吳大徵造壺,制作精而氣格渾成。
王東石 道光一一光緒間人(約1831—1908)造壺得古法,刻工精細,曾為胡公壽造壺。
邵大赦 道光一一同治間人(約183l一1874)亦作赦大,精工壺藝,乃紫砂陶名手,所造之壺著重水流。
邵大亨 道光——同治間人(約183l一1874)宜興上岸里人,性情孤傲清介,非值其困乏時,一壺千金亦不可得。所制魚化龍壺,以龍首代的,首舌皆能搖動。
何心舟 道光一一光緒間人(約1829—1897)工書法、篆刻、壺器,造工精練、簡巧,取材自然型式。
黃玉麟 道光一一光緒間人(約1827—1889)江蘇宜興人,年十三從同里邵湘甫學陶器,三年有成,善制掇球、供春、魚化龍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得畫家皴法。吳大徵及顧茶林先後來聘,為各制壺若干。大徵富收藏,玉麟得觀彝鼎及古陶器,藝日進。
陳壽珍 同治一一民國間人,姓亦有作程者,號冰心道人,曾以名作『掇球壺』而獲國際展之獎賞。
蔣德林 蜀山人,字萬全,工搏直,業無所師承,而藝極精,凡茗壺、衣盆、杯盤、及一切書案陳設器具,色色工致。
王寅春 宣統一一民國間人(1897—1977),宜興上袁村人,自幼習紫砂茗壺,抗戰前,曾應邀到上海做過紫砂仿古品,中年時期則制小壺。其壺光素類方、圓各式渾厚端莊,筋紋器吻合緊密。
邵全章 宣統一一民國間人,為邵大亭之後,制壺曲線簡巧而沉穩。
吳云根 光緒一一民國間人(1892—1969),原名芝萊,作品樸實穩重,以竹子為題材較多。曾多次被選參加國內外展覽。
朱可心 光緒一一民國間人(1904—1986),原名開長(凱長),十五歲拜師學藝,設計了紫砂新品數十種,以花貨見長。
裴石民 光緒一一民國間人(1892—1979),又名德民。早年即從事紫砂制陶業。廿年代曾在上海古董商處制盆,三十五歲後始作壺。其壺光素、花貨類均有,尤以像真果品最佳。
看了紫砂壺歷史名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