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歷史簡介
大理國是中國宋代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云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理國歷史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大理國歷史簡介
大理國(白語:Dablit guaif,937年-1254年)是位于中國云南周邊地區由白蠻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權。由于歷史資料的匱乏,后人對大理國的了解比較少,為大理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就曾經對大理國做了唯美的猜測和遐想。大理國于937年由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1]。1095年高升泰改國號為大中國,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歸政于段正淳,史稱后理國。1253年,大蒙古國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滅大理國,后建云南等處行中書省,原大理國王段氏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
大理國滅亡后,蒙哥汗三年(1253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轄境包括現今大理、洱源、巍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騰沖等地。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將大理路改為大理府(云南內地共設有助個府),轄境相當于現在的大理、祥云、賓川、洱源、云龍等縣。這當中,作為洱海周圍的大理縣也數易其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縣,1913年改名大理縣,羊苴咩城也就改稱大理城。
大理國歷史段氏建國
段思平先祖為武威郡人,始祖段儉魏,佐南大理國王宮詔大蒙國蒙氏為清平官,為東漢武威太守段颎的第十七世孫,六傳至段思平。思平為幕覽(小府副將),后因戰功,成為通海節度使。南詔尊圣二年(929年),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建大義寧,改元興圣。其弟弟楊詔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懼下,楊干貞急欲追殺段思平。
在被楊干貞追殺期間,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啟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關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
南詔興圣元年(930年),楊干貞的位置被其弟楊詔所篡,楊詔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會于石城,以董迦羅為軍師,討伐楊干貞,所向皆克,遂進攻大理。
當時楊詔等陳兵據橋,段軍不能通過。當晚段思平在睡夢中得到三個夢境:“人無首;玉瓶無耳;鏡破”,感到大惑不解,其軍師董迦羅指段思平的夢境乃天大吉兆,因為“君乃丈夫,去首為天;玉瓶去耳為王;鏡破則無對者”,因而軍心大振。是日,段軍找到一名浣紗婦女,指引段軍適合大軍渡河的地點,曰:“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
段思平大軍按照浣紗婦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楊詔兵敗自殺,楊干貞知道兵敗消息后棄城而逃,為段思平軍所擒,大義寧滅亡。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號大理,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大理國歷史兩系相爭
神武四年(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經。文經二年(946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聯合相國董迦羅發動政變,逼段思英退位出家,并自立為帝,改元至治。從此大理皇位的繼承由段思平一系轉到了段思良一系。直到天明元年(1044年),國人廢掉日益荒淫的段素興,擁立段思平玄孫段思廉為帝,皇位才回到段思平一系。
大理國歷史高氏掌權
大理國第四位皇帝段思聰在位期間,高氏取代董氏,逐漸掌握政權。天明保安元年(1044年),相國岳侯高智升發動政變擁立段思廉為帝,以擁戴之功,權傾朝野。正德五年(1063年),楊允賢叛亂,段思廉請高智升出兵,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據了整個鄯闡府轄境,段思廉只好晉封高智升為鄯闡侯,賜給王室直轄領地白崖、茹甸兩地,王室實力更加削弱,高氏大有取代段氏之勢。廣安四年(1080年),權臣楊義貞弒殺段廉義,自立為帝。高智升命其子清平官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擁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為帝。因為高氏平亂有功,高智升被封為布燮(即宰相),高升泰為鄯闡侯。自此大理段氏淪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國。
上治元年(1094年),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中國。天授元年(1096年),由于云南諸部反對,高升泰在臨終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后大理國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掌實權,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后大理國滅國。
大理國歷史大理亡國
由于孝義皇帝段祥興在位期間,正值蒙古大舉南侵之時,此戰爭造成大理國大敗,而當時派出的大將高禾也因此而戰死。雖說當時蒙古軍后因窩闊臺死亡而暫時退兵,但道隆十三年(1251年)段祥興駕崩時傳位給他的兒子段興智,隔年蒙古再次攻打大理,最終不僅相國高泰祥戰敗被殺,段興智逃至鄯闡,蒙古大將兀良哈臺攻下鄯闡,并生擒段興智,滅了大理國,蒙哥為表示自己的仁慈而封段興智為世襲總管。
看了大理國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