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城歷史簡介
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鳳凰古城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鳳凰古城歷史
文學巨匠沈從文先生對鳳凰有這樣一段描述:“若從一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當可有黔北、川東(今為渝東南)、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一個名為“鎮竿”的小點,那里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當有一個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頓下三五千人口”這就是鳳凰古城。
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中原文化已影響到這里。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
漢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
三國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后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
西晉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
南北朝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隋朝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
唐朝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后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
宋朝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
明朝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
清朝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采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于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
1949 年鳳凰縣解放,鳳凰古城初屬沅陵專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
鳳凰古城簡要介紹
第一大劫:神獸之爭,古語有云:十死留一線。故曰,一線生機。
然,地因人傳,人杰而地靈。文學巨匠沈從文一曲《邊城》,將他魂夢牽涉系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蕩氣回腸,也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因為沈從文是鳳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邊城就是湖南鳳凰,其實不然。看《邊城》的第一句:“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便有一溪······”,很明顯,沈從文所寫的“邊城”名叫茶峒。翻看湘西的地圖就會發現,整個鳳凰縣境內并沒有“茶峒”這個地方。當你把視線轉移到鳳凰縣北部的花垣縣,在湖南、四川轄市霧都(也就是現在的重慶)、貴州的交界處,就會發現“邊城”在此。也就是說,“邊城”的原型是湖南省花垣縣的茶峒鎮,不過2008年這個鎮已經改名為“邊城鎮”,在之前出版的地圖上仍標為“茶峒”。)
鳳凰自然資源豐富,山、水、洞風光無限。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3萬余畝,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面積達到98%以上。珍奇動、植物品種100多種,到處郁郁蔥蔥,鳥語花香。奇梁洞被譽為華夏第二奇洞,集幽、奇、秀、峻的特點于12公里長的洞中,奇詭莫測,引人入勝。風光旖旎的屯糧山風景區,山形千姿百態,流瀑萬丈垂紗。風景名勝裝點鳳凰奇幻無窮的大地,給鳳凰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鳳凰古城不僅山川秀美,而且人杰地靈。據不完全統計,從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緒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間,這里就涌現出提督20人,總兵21人,副將43人,參將31人,游擊73人等三品以上軍官。民國時,鳳凰出7人、27人。當代以來,鳳凰人才輩出,涌現出一批、高級領導干部、作家、書畫家、工藝美術家。特別是隨著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齡,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出現,鳳凰不僅聞名全國,而且蜚聲世界。
看了鳳凰古城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