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歷史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 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保險的歷史簡介。歡迎欣賞閱讀。
保險的歷史發展起源
人類社會從開始就面臨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擾,在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古代人們就萌生了對付災害事故的保險思想和原始形態的保險方法。我國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積谷備荒。春秋時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頗有代表性的見解。孔子認為,每年如能將收獲糧食的三分之一積儲起來,這樣連續積儲3年,便可存足1年的糧食,即“余一”。如果不斷地積儲糧食,經過27年可積存9年的糧食,就可達到太平盛世。
在國外,保險思想和原始的保險雛形在古代已經產生。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00年,在西亞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曾下令僧侶、法官及村長等對他們所轄境內的居民收取賦金,用以救濟遭受火災及其他天災的人們。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種互助基金組織,向每一成員收取會費以支付個別成員死亡后的喪葬費。古羅馬軍隊中的士兵組織,以收取的會費作為士兵陣亡后對其遺屬的撫恤費用。
據傳說,5000多年前的一天正午,一支橫越埃及沙漠的駱駝商隊正艱難地在沙丘間跋涉。酷熱的太陽烘烤著毫無遮掩的沙漠,仿佛要把一切生命烤干,一只粗糙的水壺在商人間傳遞。突然,天空一下子變暗,烏云像橫瀉的濁浪在天空中翻滾,一場大風暴要降臨了。商人們顧不得駱駝了,拼命地往沙丘高處爬去。風暴過后,原來他們丟棄駱駝和貨物的地方已經堆起了幾座新沙丘,30只駱駝只有8只跑得快的幸免于難,其余的無影無蹤了。
要是在從前,損失貨物、駱駝的商人就要面臨著破產了。但這次的情況有些不同,因為商隊在出發前,精明的商隊領隊就將商人們召集到一塊,通過了一個共同承擔風險的互助共濟辦法。這個辦法規定,如果旅途中有商人的貨物或駱駝遇到不測而損失或死亡,由未受損的商人從其獲利中拿出一部分來分攤救濟受難者;如果大家都平安,則從每個人的獲利中提取一部分留存,作為下次運輸補充損失的資金。由于有了這個約定,這次損失事故沒有在商隊中造成太大的波動,因為全商隊還有8只駱駝和它們所載的貨物,貿易所得的利潤分攤下去,至少可以使商人們購置新的駱駝,以求東山再起。這種互助共濟法,經過后來不斷的完善后,被收入到漢謨拉比法典中。
無獨有偶,3000多年前,在中國的長江上也有商人運用了這種互助共濟的方法。長江是一條橫貫中國東西的河流,在其上游地區,山高路險,交通不便,因此,長江就成了主要的交通要道。大批的貨物源源不斷地從四川、云南、貴州等地運往下游。由于當時造船技術有限,加上長江水急浪高,經常發生船只傾覆、貨物損失的事故,商人們都在思考著用什么辦法來避免這種損失。有一個年輕的四川商人名叫劉牧的,提出了一個辦法,要改變過去那種把貨物集中裝載在一條船上的做法,而把貨物分裝在不同的船上。開始時很多商人都反對這種做法,因為如果采取這種做法,就要與別的商人打交道,還增加了貨物裝卸工作量。但經過努力的說服,劉牧成功了。采取這種辦法后的第一次航行,果然發生了事故,船隊中有一艘船沉沒了。但由于采取了分裝法,使損失分攤到每個商人頭上后,損失就變成很小了,大家都避過了滅頂之災。這種分散風險的方法在長江運輸貨物的商人們中被廣泛地接受,進而得到了發展。其分散危險或由整個船隊分擔損失的做法,其實就是現代海上保險的原理與基礎。
世界保險的歷史
人類社會從開始就面臨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擾,在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古代人們就萌生了對付災害事故的保險思想和原始形態的保險方法。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倫王國國王命令僧侶、法官、村長等收取稅款,作為救濟火災的資金。古埃及的石匠成立了喪葬互助組織,用交付會費的方式解決收殮安葬的資金。古羅馬帝國時代的士兵組織,以集資的形式為陣亡將士的遺屬提供生活費,逐漸形成保險制度。隨著貿易的發展,大約在公元前1792年,正是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時代,商業繁榮,為了援助商業及保護商隊的騾馬和貨物損失補償,在漢謨拉比法典中,規定了共同分攤補償損失之條款。
公元前916年,在地中海的羅德島上,國王為了保證海上貿易的正常進行,制定了羅地安海商法,保險客服中心系統解決方規定某位貨主遭受損失,由包括船主、所有該船貨物的貨主在內的受益人共同分擔,這是海上保險的濫觴。
在公元前260年-前146年間,布匿戰爭期間,古羅馬人為了解決軍事運輸問題,收取商人24-36%的費用作為后備基金,以補償船貨損失,這就是海上保險的起源。
公元前133年,在古羅馬成立的各雷基亞(共濟組織),向加入該組織的人收取100阿司,和一瓶敬人的清酒。另外每個月收取5阿司,積累起來成為公積金,用于喪葬的補助費,這是人壽保險的萌芽。
保險 源于海上借貸。到中世紀,意大利出現了冒險借貸,冒險借貸的利息類似于今天的保險費,但因其高額利息被教會禁止而衰落。1384年,比薩出現世界上第一張保險單,現代保險制度從此誕生。
保險從萌芽時期的互助形式逐漸發展成為冒險借貸,發展到海上保險合約,發展到海上保險、火災保險、人壽保險和其他保險,并逐漸發展成為現代保險。
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后,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經過大規模的殖民掠奪,英國日益發展成為占世界貿易和航運業壟斷優勢的大英帝國,為英國商人開展世界性的海上保險業務提供了條件。保險經紀人制度也隨之產生。十七世紀中葉,愛德華·勞埃德在泰晤士河畔開設了"勞合咖啡館",成為人們交換航運信息,購買保險及交談商業新聞的場所。隨后在咖啡館開辦保險業務。1696年勞合咖啡館遷至倫敦金融中心,成為勞合社的前身。
現行火災保險制度起源于英國。1666年9月2日,倫敦發生巨大火災(參見倫敦大火),全城被燒毀一半以上,損失約1200萬英鎊,20萬人無家可歸。由于這次大火的教訓,保險思想逐漸深入人心。1667年,牙科醫生尼古拉·巴蓬在倫敦開辦個人保險,經營房屋火災保險,出現了第一家專營房屋火災保險的商行,火災保險公司逐漸增多,1861年-1911年間,英國登記在冊的火災保險公司達到567家。1909年,英國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對火災保險進行制約和監督,促進了火災保險業務的正常發展。
英國在1688年建立的“寡婦年金制”和“孤寡保險會”等保險組織,使人壽保險企業化。
中國保險的歷史
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險有限公司 在上海成立,在國內、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設立了多家分機構,成為當時我國保險市場上一家實力雄厚的民族保險公司。
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大型綜合國有保險公司的誕生。
1956年,太平停辦國內業務,專營境外業務。
1958年12月,全國財政會議正式決定全面停辦國內保險業務。
1979年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了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停辦20多年的國內保險業務開始復業。中國保險學會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 其中對財產保險合同作了原則規定農村住房保險,成為制訂相關法律的依據。
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升格為國務院直屬局級經濟實體,1984年1月1日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出來,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管理、監督和稽核。
1985年3月3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 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部對保險企業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8年5月28日,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當時的平安保險公司由招商局與中國工商銀行共同出資設立,是新中國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國內成立的第二家全國性商業保險公司,平安保險的成立與后來發展所創造的貢獻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91年5月13日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中國太保的成立形成了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及中國再保險前身)、中國平安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國內數家大型保險企業并延續至今。
1991年9月,開始起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第一部保險法。
1993年,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引進美國摩根斯坦利和美國高盛集團兩大國際投資銀行入股平安13.7%的股份,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企業。
1994年10月,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1995年1月,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公布實施,標志著我國保險業邁進了法制建設的新時期。
1996年7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1996年8月,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6年8月,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7年9月9日,13家全國性、區域性中資保險公司共同簽署我國第一個《全國保險行業公約》,并于10月1日起實施。
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1999年1月18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重組,集團公司撤銷,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繼承人保品牌,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1999年1月,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1999年3月18日,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再保險公司。
2000年6月,國內首家保險經紀人——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綜合保險經紀公司。
2000年11月1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京宣告成立。
2000年11月20日,中國保監會批準成立4家人壽保險公司:民生人壽、東方人壽、生命人壽和恒安人壽。
2001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1929年始創于上海1956年移師香港專營海外業務近半個世紀的太平人壽 全面恢復經營國內人身保險業務,成為第六家全國性壽險公司。
2002年,中國人壽啟動了重組改制工作,2003年在紐約、香港成功上市。2003年,中國人保順利完成重組改制,人保財險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內地國有金融機構海外上市“第一股”。
2003年2月4日,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分業重組,更名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9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重組后更名為中國人保控股公司。
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重組,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7月21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2003年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控股的平安銀行成立,平安銀行是中國第一家由保險企業絕對控股的銀行。平安銀行前身為福建亞洲銀行,2003年被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收購。2006年11月中國平安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2007年6月深圳市商業銀行吸收合并原平安銀行更名為深圳平安銀行,2009年1月深圳平安銀行正式更名為平安銀行(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22日,經過重組改制,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成立。
2004年12月11日起,我國保險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
2006年6月,《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又稱"國十條")正式發布。
2006年12月,由中國京安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高速公路投資建設發展公司等六家大中型企業發起,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登陸A股市場。泛華保險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
2007年6月,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復名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
2007年9月,美國上市公司ehealthinsurance旗下優保在廈門正式上線,意味著我國保險進入電子商務時代。
2009年6月3日,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立。
2009年12月23日,中國太保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與內地另兩大保險巨頭會師香江。
2011年12月15日、12月16日,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A+H同步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A+H股同步上市的保險公司,同時也是國內第四支保險股。
2012年3月,中國太平被列入中央直接管理金融企業。
2012年5月14日,網金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立,開心保網為該公司旗下網站,是中國技術領先的大型保險電子商務網站之一,同時也是網金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面向全國范圍內進行保險類產品銷售與服務提供的綜合性保險電子商務平臺。
2013年6月7日,中國太平保險重組改制整體上市,將公司更名為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整體上市。
2013年6月9日,保監會確定7月8日為“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加強社會大眾保障意識。
2016年1月31日,專注為保險營銷員展業助力,為投保人解疑答惑的保險異議處理網開設。
看了保險的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