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美女花見羞
花見羞花見羞原本是邠郴州城內王氏糕餅店家的女兒,花見羞并不是她的真名,只是因為她天生麗質,是那么燦爛嬌艷,人們認為鮮花在她的面前也會自慚形穢,因而稱她為“花見羞”。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五代十國美女花見羞。
花見羞簡介
花見羞,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美女,李嗣源的寵妃。本姓王,是邠州城內王氏糕餅店老板的女兒。她天生麗質,嬌艷如花,眉如遠山,目如秋水,鼻似瓊瑤,齒似瓠犀,當時號為“花見羞”,有“五代第一美女”之稱。后用“花見羞”代稱美女。
她是中國五代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美女,親身經歷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幾乎見證了整個五代史;她祖籍邠州(今陜西彬縣),17歲嫁給后梁名將劉彟為妾,劉彟死后為李嗣源所得,李嗣源稱帝,她謙遜賢德,堅辭為后,頗有東漢光武帝陰皇后的風骨;她出身平民,性情溫順,心地善良,向往平淡如水的生活,唯因天生紅顏,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充滿血腥殺戮的權力漩渦,最終死于非命。
花見羞生得一副絕色,眉如遠山,目如秋水,貌若天仙,人們認為,鮮花在她的面前也會自慚形穢,因而稱她為“花見羞”,久而久之,花見羞這個名字便傳開了。
花見羞與普通女子截然不同,就是她知道,美貌固然得自天生,神情氣質卻必須依靠后天的造詣來培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于是,她在幫助料理店務的同時,不放棄學習,同時在學問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這為她以后為李嗣源出謀劃策,以及她的人生旅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50多歲劉鄩娶花見羞
英雄起于亂世,美女長伴英雄。在中國歷代名將譜上,不知該不該有后梁名將劉彟的位置。他能被歷史記住,或許更主要是因為艷福不淺,50多歲時娶了號稱“五代第一美女”的17歲的花見羞為妾。
據《新五代史》記載,花見羞乃邠州(今陜西彬縣)人氏。和花蕊夫人一樣,花見羞并不姓花,她父親王氏在城內經營一家副食商店。及笄之年的花見羞生得眉如遠山,目如秋水,鼻似瓊瑤,齒似瓠犀。因為天生麗質,芳菲滿體,容顏比春日里盛開的鮮花還要嬌艷,遠親近鄰們送她一個美名“花見羞”。雖然出身低微,但父母還是請了專門的私塾教女兒詩書文章、琴瑟音律。花見羞聰明機靈,學習能力很強。由于從小在店里幫父母料理生意,見多識廣,察眼觀色,歷練得心靈手巧,待人接物從容得體。少年時代的特殊歷練對她后來的人生經歷幫助很大。由于家教嚴格,花見羞從小就性情溫順,心地善良。
后梁名將劉彟得知花見羞的艷名,攜重禮上門提親。劉彟年齡雖大,但文武兼修,很有氣度,威名遠播。戰亂時期,王家正需要有劉彟這樣的軍人背景。于是,年僅17歲的花見羞(“王氏”)成了年過花甲的劉彟的愛妾,這種“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婚姻,不知羨煞了陜西陜北的多少癡情少男。(“一樹梨花壓海棠”:典出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的調侃之作。張先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東坡作詩調侃他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之后,“一樹梨花壓海棠”成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說法。)
老夫少妻恩愛和諧,相敬如賓。或許是天妒紅顏,甜蜜美滿的婚姻只維持了不到三年,劉彟就在征戰中死去。劉彟死后,花見羞雖然不是正妻,仍然為他結廬守節。那段時間,人們時常見到花見羞一身白衣,躑躅在劉彟墓旁。雜樹野花叢中,群鳥掠空悲鳴而過,風吹衣袂飄飄,窈窕動人的花見羞臨風佇立,寂寞如洛水中冉冉升起的洛神。城中仰慕花見羞姿色的富家子弟紛紛托人上門說合,愿出重金娶她為妾,她卻一概回絕。
成為李嗣源寵妃
李存勖滅后梁,最先攻入都城的是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李嗣源出身沙陀平民,沒有姓氏,只有一個小名邈佶烈,“李嗣源”為養父李克用所賜。李存勖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唐,任命李嗣源為天平節度使。
適逢李嗣源次妻夏夫人去世,想另求佳偶。有人對李嗣源稱揚花見羞的美色。李嗣源召來花見羞,仔細端詳,果然是艷冶無雙,名足稱實。花見羞身雖無主,但尚帶得遺產數萬,至此很多都給了李嗣源。李嗣源娶花見羞為妻,既得了美人,又得了黃金,自然喜上加喜,寵上加寵。并且花見羞性情和婉,應酬周到,每當李嗣源早晨起來,盥櫛服御,都是由她在旁侍奉。
李嗣源與花見羞結合是后唐主李存勖滅了后梁之后。李嗣源自幼便與李存勖爭強斗勝,在擊滅后梁的戰斗中,李嗣源屢建奇功,功高蓋主,更使李存勖猶如芒刺在背,感覺不安生。李存勖即位為唐莊宗后,李嗣源就被任命為天平節度使。花見羞當時剛剛20歲,卻也分明感受到了丈夫潛藏著殺身之禍。李嗣源是她的后夫,她深恐自己的這個第二任丈夫稍不留心,就被人殺害,因而提醒李嗣源注意自保。李嗣源就問:“怎么自保?”花見羞出智謀,叫他時時不可離開軍中,經常和部下在一起,以免為李存勖乘機所殺。
這一陣枕旁風自然把李嗣源吹得更加清醒。
果然,當李嗣源率養子李從珂作為先鋒攻入開封滅梁時,李存勖假裝特別高興,拍著李嗣源的肩膀對他說;“我得天下,是你父子的功勞。我要同你共有天下。” 但不久之后的一次朝議上,他舉起手在空中搖晃,對功臣們說:“我從這十個手指頭上得了天下,哈哈。”意思是你們都沒有功勞。李存勖就是這樣玩兩面三刀之術。李嗣源在洛陽好幾次遇險,幸虧宦官李紹宏保護,才免被殺害。
后來,李嗣源在河北稱帝,與在洛陽的李存勖分庭抗爭。李嗣源稱帝是在河北,當時河北不適于李嗣源發展。李嗣源又問花見羞怎么辦?
花見羞這樣分析:河北各地形勢復雜,難以立國,不如渡過黃河,入據開封,西攻洛陽。李嗣源權衡形勢,再次采納了花見羞的建議。真是福人天相,正當李嗣源的軍隊渡過黃河時,洛陽城中一夜之間卻發生了重大的變亂,禁軍統領郭從謙發動叛亂,率兵入宮,后唐主李存勖不明不白地死去。這樣李嗣源適時趕到洛陽,迅即平定變亂,名正言順即帝位。
李嗣源繼承皇位后,一切舉措更大受花見羞的影響。他革除了李存勖在位時所制定的許多制度,撤銷了一些有名無實的機構,推崇節儉并勤政愛民。正好當時連年豐收,百姓逐漸豐裕,社會穩定,算是當時最安康的一段時光。誰也沒有料到這位糕餅店老板的女兒,當年獨守孤墳的寡婦還有如此的謀略和見解。
謙讓皇后寶位
李嗣源當了皇帝以后,本打算立與自己出生入死的花見羞為皇后,卻遭到了花見羞的拒絕。花見羞對李嗣源說:“皇后只不過是一個名號而已,倘若彼此相愛,名號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何況陛下的原配夫人夏氏曾經患難相隨,如今雖已過世兩年,但她所生的兩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且正領兵在外,況且夏氏族人也多官居要職。不如暫時不冊立皇后,而追封原配夫人為皇后,一來可以使人感覺陛下不忘舊情;二來也可以安定父子關系,并籠絡夏氏族人。”李嗣源一聽這話,就覺得十分有道理,因為這樣做還能表現出自己的仁德和遠見,就采納了她的意見。這一招,果然使滿朝文武都認為皇上德高恩厚,不忘舊情,是個重感情的君王,于是增加了信心、信任、安全感與向心力。
3年之后,群臣紛紛上表,認為需要有皇后母儀天下,管理后宮,此位不可長久虛懸。大家一致推薦花見羞為后,可花見羞仍然謙讓,堅持要求李嗣源冊立曹淑妃為后。
這個曹淑妃是誰?曹淑妃原來侍候過夏氏夫人,并幫著撫育過李嗣源與夏氏夫人所生的兩個兒子。就在上次冊立皇后被花見羞拒絕之后,李嗣源執意要封花見羞一個淑妃的頭銜時,由于花見羞建議將淑妃頭銜給曹夫人,曹夫人才有了淑妃這個頭銜。這次,早已色老愛弛、平日只燒香禮佛、深居簡出的曹淑妃又由于花見羞的謙讓而坐上了皇后的寶座。及曹淑妃將被冊封為皇后時,她悄悄對花見羞說:“我素多病,不耐煩勞,妹可代我正位中宮。”花見羞慌忙拜辭道:“后為帝匹,即天下母,妾怎敢當此尊位呢?”既而六宮定位,曹皇后雖總掌后宮內權,但形同虛設,一切處置,多聽從花見羞的主張。花見羞雖然不是皇后,實際則是無冕皇后。花見羞與宦官孟漢瓊聯合,秉承明宗的旨意誅殺了重臣安重誨。劉彟的兩個兒子也得賜官爵,從此衣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