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歷史故事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你想知道關(guān)于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的故事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西施歷史故事精選,希望能幫到大家。
西施歷史故事精選篇一
公元前494年,越國攻打吳國,越國戰(zhàn)敗,被迫向吳國求和請降,為表示臣服,越王勾踐在范蠡陪同下到吳國為奴,在吳國,勾踐老老實實干苦力活,逐漸贏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后,夫差赦免勾踐、范蠡回國。回國后,勾踐下定決心打敗吳國,報仇雪恥。范蠡、文種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有發(fā)展經(jīng)濟、訓練軍隊、增強國力等,還有一個計謀是送給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范蠡到民間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鄭旦被選中送到吳國。夫差見到這兩個絕色女子,非常高興,說:“越國貢獻的這兩個女子是勾踐盡忠我吳國的證明呀!”
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卻不以為然,說:“勾踐送美女,另有目的,大王接受,以后必有后患。”夫差聽不進去,執(zhí)意收下了這兩個美女。鄭旦后來生病而死。
在這一過程中,范蠡與西施產(chǎn)生了感情,并私訂終身。越國于公元前473年打敗吳國,實現(xiàn)了復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為上,但是他卻急流勇退,毅然離開越國,帶著戀人西施泛舟江湖。據(jù)《越絕書》記載:“吳亡后,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這是說范蠡與西施,離開了越國,來到了理想的樂土,過上了美滿的生活。
范蠡與西施這樣的結(jié)局,使喜歡大團圓結(jié)局的中國老百姓津津樂道,回味無窮。古往今來,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理想生活的代名詞和文化符號,廣為流傳。在文學、戲劇中,關(guān)于西施題材的作品不可勝數(shù)。
范蠡與西施的故事雖然優(yōu)美動人,卻無歷史依據(jù)。《史記》清楚記載,范蠡離開越國后,帶領(lǐng)全家人來到齊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chǎn),居無幾何,治產(chǎn)數(shù)十萬。”在這里,根本沒有西施的影子。后來,范蠡到陶經(jīng)商,也沒有西施。
西施歷史故事精選篇二
話說越國滅掉吳國后,越王勾踐置酒文臺之上,大宴群臣,歡慶滅吳之功。在一片歡悅的氣氛中,越國大夫范蠡發(fā)現(xiàn)越王勾踐是個心胸狹窄、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小人,于是,他托詞向勾踐辭行。勾踐哪肯答應,流淚道:“你走了,叫我靠誰?你留下,我可與你平分越國江山。”又威脅范蠡說,真要走了,將殺戮范蠡的家人!誰知范蠡軟硬不吃,執(zhí)意離開了勾踐,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之中,去向不明。
西施千金贖兒記勾踐畢竟念范蠡復國有功,不但沒有殺戮范蠡家人,還賜封他發(fā)妻百里之地,并令工匠鑄了一尊范蠡的金像,置之案右,就像范蠡仍同自己在朝夕論政一樣。
那么,范蠡上哪里去了呢?范蠡去太湖找西施去了!
原來,范蠡早就察覺到勾踐是個反目無情的家伙,在越兵攻打下館娃宮時,他就伺機掩護西施先離開了館娃宮,并與西施暗下訂立計劃:一旦自己離開勾踐,就立即去太湖中的三山島與喬裝隱居在那里的西施會面。爾后他們隱名改姓,棄政從商。
轉(zhuǎn)眼二十多年過去了,范蠡與西施有了三個兒子:大兒大男,二兒中男,三兒小男。一家人齊心合力,初在東海之濱治產(chǎn)業(yè),后又在齊國經(jīng)商,積蓄數(shù)十萬。只因齊侯知范蠡有才能,要聘他為相,范蠡不從,推說“久受尊名不祥”,盡散家財于親友鄰里,離開了齊國轉(zhuǎn)移到太湖之濱從商,并改號為陶朱公,在太湖邊一個小鎮(zhèn)上安頓了下來。
誰料這時范蠡家中出了件大事:范蠡二兒中男因犯罪被楚國拘囚,并將處以死刑!噩耗傳來,如雷擊頂,西施更是肝腸寸斷,哭成個淚人一般。當年這個回眸一笑醉三軍的絕色美女,如今已是四十開外的女人了,盡管這二十多年舒心安逸的生活使她風韻猶存,但是經(jīng)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她明顯憔悴多了。她哀求丈夫道:“朱公,快想想辦法.救救中男吧!”
“爹,快想辦法救救二弟吧!”大男也忍不住一再向父親懇求。
范蠡深思良久,最后決定不惜萬貫家財救出中男。他先奮筆疾書,給在楚國當楚王幕僚的好友莊生寫了一封密信,然后打開地窖,搬出一車黃金。沉吟道:“救兒之事,看來非莊生兄不可了。”
“不!”西施忽然想起了什么,驚慌地站了起來,她抓住范蠡的手,“你不能去楚國!”范蠡點點頭,他心明如鏡:自己是斷斷不能去楚國的。因為這里還有一段故事。范蠡本是楚國人,當年,只因楚王暴虐兇殘,嫉賢妒能,胸有大志的范蠡一氣之下,同好友文種一起投奔了越國。為此,楚王對范蠡恨之入骨。范蠡如果重返楚國,楚王能放過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