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的歷史評價
李嗣源為人“質厚寡言,執事恭謹”,每當有戰功的時候,從來不在眾人面前夸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嗣源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李嗣源的歷史評價
《新五代史》:
“為人質厚寡言,執事恭謹”。“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數百年,其可道者,數君而已,況于后世邪!況于五代邪!予聞長老為予言:“明宗雖出夷狄,而為人純質,寬仁愛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稱也。”
“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屢以非辜誅殺臣下。至于從榮父子之間,不能慮患為防,而變起倉 卒,卒陷之以大惡,帝亦由此飲恨而終。”
《舊五代史》:“既壯,雄武獨斷,謙和下士。”
“明宗戰伐之勛,雖高佐命,潛躍之事,本不經心。會王室之多艱,屬神器之自至,諒由天贊, 匪出人謀。及應運以君臨,能力行乎王化,政皆中道,時亦小康,近代已來,亦可宗也。儻使 重誨得房、杜之術,從榮有啟、誦之賢,則宗祧未至于危亡,載祀或期于綿遠矣。惜乎!君親 可輔,臣子非才,遽泯烝嘗,良可深嘆矣!”
李嗣源的人物生平
謙虛和藹
李嗣源為人“質厚寡言,執事恭謹”,每當有戰功的時候,從來不在眾人面前夸耀。平時,就經常帶領將士們修理準備兵器和軍用物資,廉潔自律,不貪也不與其他人發生什么矛盾。李克用有一次試探他,讓他到自己的府中去,說你隨便拿東西吧,以前立功很多,但沒有重賞過你。李嗣源就只拿了幾卷絲織品和幾千文錢走了?;厝ブ?,又將這些東西都分給了部下。在其他時候也是這樣,不管賜給什么貴重物品他都分給了屬下。
李嗣源手下有五百名精銳騎兵,在救援被朱溫圍攻的朱瑾兄弟一戰中屢破敵軍,最后在主將李存信大敗時殿后而還。李克用為嘉獎他,就把他率領的五百騎兵命名為“橫沖都”。后來大將李嗣昭和梁將葛從周交戰,兵敗而退守青山口。這時李嗣源到了,對李嗣昭說:“步兵雖散,若吾輩空回,大事去矣。為公試決一戰,不捷而死,差勝被囚。”李嗣源率領所部憑高列陣,然后又解鞍磨箭,擺出一副決戰的樣子,先在氣勢上壓倒敵人。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劃半天,好像在調兵遣將一樣,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這時,李嗣源命部下一齊上馬,李嗣源大喊道:“晉王命我來取葛從周的項上人頭,其他將士不要上前自己送命!”手下將士橫沖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李嗣昭率主力乘勢一鼓作氣將梁軍擊退。收兵后才發現李嗣源身上有四處箭傷,流的血將大腿都浸透了。李克用親自給他解衣敷藥,還親手端過一杯酒來以告安撫。
李嗣源作為李克用的有數的幾個勇將之一,為李克用的梁晉爭鋒和李存勖的中興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青山口一戰已經使李嗣源的名聲大振,此后,李嗣源又繼續在一次次戰役中屢立奇功。
勇立戰功
在李存勖剛剛繼位時,就當機立斷,立刻出兵救援潞州,這一仗李嗣源也參加了。當時他率領一部突擊騎兵和周德威同時進兵。李嗣源在早晨到達了敵人夾城的東北角,命士兵們用斧頭砍去鹿角(用樹枝做成的阻擋敵人的障礙,形狀像鹿角),然后背來柴草填平壕溝,一舉攻克夾城。不久,周德威也在西北邊攻破夾城,李存勖乘勢大破梁軍主力,盡毀夾城,取得了夾城大捷,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
重要的柏鄉之戰中,李嗣源也是勇立戰功。在兩軍對陣時,李存勖覺得后梁軍氣勢很盛,擔心將士畏懼不前,對戰局不利,就想激勵將士,他手持銀制的巨型酒杯給李嗣源賜酒,對他說:“愛卿看見梁軍的白馬和紅馬部隊了嗎?看著幾乎要嚇破人膽,破敵立功還要靠你啊。”李嗣源說:“他們這是徒有虛表。明天就會歸我們所有了。”李存勖聽了笑道:“愛卿已經氣吞敵軍了。”李嗣源接過酒杯將酒一飲而盡,然后挺身上馬,率領一百騎兵沖入梁軍的馬陣。李嗣源沖在最前面,率領這一百精兵像把尖刀插入敵陣,左沖右突,最后活捉敵人兩名軍官而還。此戰李嗣源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梁軍并非堅不可摧,從而鼓舞了全軍的士氣。從上午到下午,李嗣源率領騎兵和敵人交戰達百次之多,頗多斬獲。戰后李嗣源因功被加授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
在李存勖派周德威北伐征討幽州刺史劉守光時,李嗣昭和李嗣源奉命領兵支援,攻下武、媯、儒三州。后相州張筠遁走,李存勖拜李嗣源為相州刺史。
在隨后的契丹入犯中,他的戰斗能力得到了充分體現。在符存審、閻寶的協助下,李嗣源選擇了有利的地形條件,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擊敵之短,最終擊敗契丹大軍。打退敵人之后,李嗣源領兵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幽州城。周德威親自出來迎接,緊緊拉住李嗣源的手,流下了眼淚。班師回魏州時,李存勖也親自到郊外迎接,并升他為檢校太保。
同光元年,晉梁雙方在河北拉鋸,晉將李繼韜以上黨降梁,李存勖非常憂慮,在看通梁朝防線的漏洞后,他意圖偷襲鄆州,從而展開戰場,釋放澤州方面的壓力。于是他派李嗣源帶領大軍出擊鄆州,鄆州守將沒有防備,于是李嗣源輕而易舉的奪取了城池。此戰后,李存勖得以從右翼威脅梁軍主力,并最終一步步掌控主動權。李嗣源也因此戰對于晉軍的重要性,得拜天平軍節度使、蕃漢馬步軍副都總管。
從軍征戰
李嗣源先后隨從李克用征戰三十載,排難解紛,冒刃血戰,體無完膚,屢建奇功。唐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率部大敗梁軍于任城,遂解兗州之圍,獲得了“李橫沖”稱號,第二年,大敗梁將葛從周于青山口,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聞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為河東大將,歷任代、相二州刺史,昭德軍、天平軍節度使,一直作到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并追隨后唐莊宗李存勖浴血轉戰十余年,打敗契丹入侵,生俘燕王劉守光及其父劉仁恭,消滅了勁敵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統一了中國北方。當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嗣源率晉軍前鋒率先進入梁都汴京,并于路側迎接李存勖時,“莊宗大悅,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觸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立’。尋進位兼中書令。”后又受賜鐵券,開府儀同三司,進位中書令,檢校太尉,軍政大權兼收,堪五代之異。
莊宗早期對李嗣源非常寵信,同光二年,封李嗣源為宣武軍節度使、蕃漢馬步總管,諸子皆賜高位,宣武、鳳翔方面軍內,掌權者“皆李嗣源諸子也”。后以帝義兄位得以拜王,堪稱滿朝榮寵之最。
然而后唐莊宗晚期“頗為謠言所屬”,屢次懷疑李嗣源有不臣之心,開始猜忌起來。后來后唐莊宗有心收軍鎮割據大權,于是派諸軍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監視他的起居。同光四年(926年),趙在禮占據魏州反叛,莊宗派李嗣源率大軍征討叛軍。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發生嘩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來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誨、霍彥威的勸誘之下,自立而反。于是,他回師南下,先入汴州,繼而向洛陽進發。此時后唐莊宗為伶人郭從謙所殺。李嗣源入洛陽,被群臣擁戴監國,不久承繼皇位,改元天成。
知過能改
李嗣源不喜歡聲色淫樂,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諸臣進獻珍奇玩等物。后宮只留老成宮女100人,宦官30人,鷹坊20人,御廚50人,教坊(樂隊)100人。他不喜歡臣下阿諛奉承,下令免除“諸道節度、刺史、文武將吏舊進月旦起居表”。他比較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經常“召文武百辟極言時政時失”,并能夠接納臣下的忠諫。他的這種平實簡樸的作風一直保持到晚年。
李嗣源還知過能改,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正月,他誤聽巡檢軍使渾公兒的口奏,派石敬瑭屈殺兩名村童。當他審明真相后,“方覺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令減常膳十日,以謝幽冤”,罰了石敬瑭一月俸銀,將渾公兒撤職,決脊杖二十,配流登州,并對冤死者“賜絹五十匹,栗麥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后在朝及諸道州府,凡有極刑,并須仔細裁遣,不得因循。”其仁愛慎刑,謙謹自責,從嚴御下的作風,由此可見一斑。
寬仁為政
李嗣源為政寬松,比較關心百姓疾苦。他經常誦讀晚唐詩人聶夷中的憫農詩,念念不忘民間的艱難,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減免災區百姓的賦稅丁徭,并諄諄告誡官吏“不得科斂百姓”,“不得邀難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詔今“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稅租,并主持務局敗闕課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殘欠夏稅,并特與除放。”長興二年(931年),他下令諸道均平民間田稅,又準許百姓民間自鑄農具及雜鐵器;每田二畝,夏秋只納農具錢三文,此外,還開放酒禁,允許百姓制曲造酒。這樣,就撤除了國家對鹽鐵、造酒的專營壟斷,的確不失為便民措施,也說明李嗣源的確是關心農事的。李嗣源還常到民間視察。長興三年(932年)三月,“帝觀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閔之,賜耕牛三頭”。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龍門,觀修伊水石堰,賜丁夫酒食。后數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滿,請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時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寬仁體恤,由此可見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戰事稀少,屢有豐年,邊境“諸蕃不相侵擾”,飽經戰亂之苦的中原民眾,總算是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機會。
李嗣源不識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樞密使安重誨誦讀,于是他就每天跟著學習漢文漢語。安重誨建議設置端明殿學士,以馮道等為大學士,宣講儒家經書,他聽得很有興趣。他曾教訓皇子李從榮說,我喜歡聽儒生講經義,很能開發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兒子認真學習漢族文化,還鼓勵大臣們督導子弟們學習儒家經典。
看了“李嗣源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中國歷史上最小的國家
2.中國歷史上最小的國家是
3.五代十國后唐的歷史
4.五代十國的名將有哪些
5.五代十國后梁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