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生平經歷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啟長子,啟病死后繼位。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啟享樂,即位后生活比啟還腐敗,只顧飲酒游獵,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獵時,為后羿奪去國政。實際上只在位兩年(名義上在位29年),病死,葬于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太康生平經歷,希望對你有用!
太康生平經歷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啟長子。啟病死后繼位。實際上只在位兩年(名義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獵時,為后羿奪去國政。病死,葬于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西)。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于朝政。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于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
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的故事。但后羿也是一個殘暴的統治者,他自恃有強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獵游樂,把政事交給寒浞經營。后來,寒浞又勾結后羿的“家眾”,殺死后羿及其家屬,篡奪了統治權。 有一次,他帶著家屬、親信去洛水北岸游獵。一去3個多月不回來,弄得百事廢弛,民怨沸騰。
東夷族有窮氏(在今山東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領后羿乘機起兵,奪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帶著獵物興高采烈地回來,在走到洛水岸邊時,見對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過河探問,這才知道是后羿不讓他回都,各部落首領都不滿意太康的荒唐,又懼怕后羿的實力,誰也不來幫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陽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來。史稱“太康失國”
太康的五個弟弟見兄長不能回都,就陪著母親來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終沒有能等到。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來追念他們的祖父禹的功績和品德,傾訴目下的凄涼悲哀之情。這首歌就是<尚書>中著名的<五子之歌>。歌詞的大意是: 我們的祖先大禹曾經訓導子孫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君主應當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貪酒色、好游獵,或者大興土木,建造亭臺宮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會失去民心,導致亡國。緬懷我們的祖先大禹大世時,他身為萬邦之君,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使百姓安居樂業,他是一位多么賢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訓,荒廢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視我們,使祖先創建的王朝被人顛覆,陷我們于凄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鑄下了大錯,我們心中是多么痛苦啊!27年后,太康病死于陽夏。
太康政治生涯
太康失國 后羿代夏
后啟得到權位后,便設宴款待各個部落的首領,希望他們對自己的地位給予肯定。但自古以來施行公天下制度,有能者居之,而啟現在提出個家天下的世襲制度,使得王道更替,各族部落首領對此頗有不滿。其中的有扈氏以“王道由天定,非人所能改”為由,拒不出席宴饗。結果后啟大怒,發兵討伐有扈氏,雙方大戰于甘,最后有扈氏戰敗被滅,族人全部被殺。這時眾部落首領意識到了事態的輕重,于是不敢再有異議。后啟這才在各首領中建立了威信,使得各方首領此后稱臣于夏后氏。后啟封這些部落首領為諸侯,令他們的部落為諸侯國,各諸侯國以夏后氏的地位為尊,并且每年要向夏后氏進貢牛羊糧食和奴隸,從此建立了一種以強力制國的國家的制度。由于一種新的制度建立,統治者依靠自己的勢力強迫奴隸為他們勞動,一時間社會的生產發展得很快,夏王朝也很快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少康中興
太康出逃后,傳位給仲康,仲康傳子相,為寒浞追殺,其妻逃回娘家有仍氏,生子少康,少康后為牧正,又為有虞氏的庖正,有田一成,有眾一旅,最后起兵復國,恢復了王位,重建夏國,即位后,獎勵農耕,發展了武力,使國勢強大,史稱“少康中興”。少康還發明了釀酒,他即“杜康”。
少康滅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間的斗爭還沒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們的弓箭很厲害。后來少康的兒子帝杼(音shù)即位,發明了一種可以避箭的護身衣,叫做“甲”,戰勝了夷族,夏的勢力又向東發展了。
太康的歷史評價
太康是個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專愛打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