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子妃張良娣的真實歷史
唐朝太子妃張良娣的真實歷史是怎樣的?歷史上的唐朝太子妃張良娣的生平經歷了什么?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唐朝太子妃張良娣的真實歷史,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唐朝太子妃張良娣的真實歷史:
李隆基后來當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的第一任太子是李瑛,和兩個弟弟一起,被武惠妃讒毀而死。按照無嫡立長的原則,年齡較長的忠王李亨被立為太子。武惠妃費盡心機,本來想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當太子,沒想到被李亨漁翁得利。而且這個倒霉的壽王后來連老婆楊玉環都被父親搶走了,這也算是報應吧。
李亨為忠王時,納兗州都督韋元珪的女兒為妾。后來李亨當了太子,便以韋氏為太子妃。不久一位姓張的女孩子被選入東宮,冊封為良娣。太子妃的哥哥韋堅任刑部尚書,與奸相李林甫斗爭,失敗被殺。李亨害怕惹禍上身,于是上表,說自己與韋妃感情不和睦,請求離婚,得到了玄宗的批準。韋妃被廢,削發為尼,在禁中佛舍出家。755年發生安史之亂以后,韋氏并沒有被玄宗父子帶著逃走。她被遺忘了。長安陷落,她被安史亂兵殺死在佛舍里。
韋妃出師未捷身先死,她的太子妃升職記就這樣戛然而止了。不過,砍頭不要緊,自有后來人。張良娣由此獲得了機會。她的背景不錯,祖母竇氏是玄宗的姨媽,曾經撫養玄宗長大。她聰明巧慧,而且口才十分好。當時李亨去靈武,跟隨的士兵很少,每天夜里睡覺,張良娣都睡在李亨身前,以為護衛。李亨說:“抵御賊寇不是婦人的事。”張良娣說:“假如事起倉促,妾以身體抵擋,殿下就可以從后面逃跑。”李亨非常感動。在靈武的時候,張良娣生了一個兒子李佋。生下孩子才三天,張良娣便起來為戰士縫衣服,李亨制止她,她說:“現在不是養身體的時候。”于是李亨就更加疼愛她了。雖然在戰亂中,張良娣并沒有被正式補缺,立為太子妃,但是她已經享受專房之寵,成為實際上的太子妃了。
756年,李亨在靈武繼皇帝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尊李隆基為上皇天帝。李亨非常信任大臣李泌。他想立張良娣為皇后,問李泌是否可以。李泌回答說:“陛下在靈武得到群臣的擁護,是因為要領導平定叛亂,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至于家事,還是應該等待上皇的命令,這也不過就是稍晚一年半載的事情罷了。”李亨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
張良娣此時野心開始膨脹,暗恨李泌。她與宦官李輔國勾結,培植自己的勢力,并向肅宗進讒言,害死了敢于挑戰自己的建寧王李倓。李泌于是又趁著與肅宗夜談的機會,巧妙地開導皇帝,讓他明白將李倓賜死的錯誤。肅宗醒悟,表示絕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這就保全了別的皇子,尤其是后來被立為太子的李豫。
758年,唐軍收復長安。肅宗返回長安,冊封張良娣為淑妃,幾個月后就又立她為皇后。又立在戰爭中立下大功的成王李俶為太子,改名李豫。李豫是個聰明人,見張皇后勢大,又心狠手辣,所以委曲求全,對她非常恭敬,百般討好她。本來他這樣也沒有什么用,張皇后一心要干掉他,讓自己的長子李佋做太子。但是沒多久李佋就病死了,當時只有三四歲,而張皇后的次子李侗更加年幼,難以對李豫形成實質競爭。這樣,李豫才暫時被張皇后放過了。
張皇后越來越驕橫。她與宦官李輔國本來表里勾結,專權用事,但是后來發生了利益沖突,雙方產生了裂痕,矛盾越來越深。762年,太上皇玄宗去世。沒多久,肅宗也病重。張皇后想要掌控肅宗死后的政局,密謀除掉李輔國和他親信程元振,但陰謀泄露,李輔國、程元振搶先下手,領兵入宮,在長生殿肅宗的病榻前將張皇后強行帶走,幽禁于別殿。肅宗受到驚嚇,兩天后就死了。于是李輔國等殺死張皇后及其黨羽,擁立太子李豫即位,是為代宗。
太子真是個高危職業,要順利即位,常常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可想而知,那許許多多闖關失敗的太子,他們的大小老婆,也都一起跟著倒霉了。所以,不要總想著穿越回去做太子妃,那真的一點都不好玩。即便人品爆棚,得以一路過關斬將升職為皇后,也并不意味著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照樣隨時都有可能被宰掉。另一方面,人在獲得巨大的權力后,也往往會被權力異化,而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了。韋皇后、張皇后都曾經和丈夫共過患難,表現出過人的美德,但是隨著地位的提高,逐漸利欲熏心,強橫暴虐,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假如她們能夠不改初心,嚴于律己,善自謹飭,則將會在歷史上留下一代賢后的美名,而不會得到那樣悲慘而可恥的下場。
唐朝太子妃張良娣簡介:
張良娣 (?~762)唐鄧州向城(今河南省南陽市東北)人,一說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徙新豐(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北)。唐肅宗之皇后。祖母竇氏為玄宗母昭成皇太后之妹,撫養玄宗,際遇甚隆。
肅宗為太子時,納為良娣,頗得寵愛。肅宗即位后,冊為淑妃。與宦官李輔國勾結,干預政事,謀逐李泌,屢遭建寧王李倓指責,乃與輔國讒殺倓。乾元元年(758年)被立為皇后。欲立己子為太子,常圖害太子李豫(代宗)。后與李輔國不和,及肅宗死,為李輔國與程元振所殺。
《舊唐書》卷五十:
肅宗張皇后,本南陽西鄂人,后徙家昭應。祖母竇氏,玄宗母昭成皇太后之妹也。昭成為天后所殺,玄宗幼失所恃,為竇姨鞠養。景云中,封鄧國夫人,恩渥甚隆。其子去惑、去疑、去奢、去逸,皇姨弟也,皆至大官。去盈尚玄宗女常芬公主。去逸生后,天寶中,選入太子宮為良娣。后弟清,又尚大寧郡主。
后辯惠豐碩,巧中上旨。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太子與良娣俱從,車駕渡渭,百姓遮道請留太子收復長安。肅宗性仁孝,以上皇播越,不欲違離左右。宦者李靖忠啟太子請留,良娣贊成之,白于玄宗。太子如靈武,時賊已陷京師,從官單寮,道路多虞。每太子次舍宿止,良娣必居其前。太子曰:“捍御非婦人之事,何以居前?”良娣曰:“今大家跋履險難,兵衛非多,恐有倉卒,妾自當之,大家可由后而出,庶幾無患。”
及至靈武,產子,三日起,縫戰士衣。太子勞之曰:“產忌作勞,安可容易?”后曰:“此非妾自養之時,須辦大家事。”肅宗即位,冊為淑妃。贈父太仆卿去逸左仆射,母竇氏封義章縣主,姊李曇妻封清河郡夫人,妹師師封郕國夫人。乾元元年四月,冊為皇后。弟駙馬都尉清加特進、太常卿,同正,封范陽郡公。皇后寵遇專房,與中官李輔國持權禁中,干預政事,請謁過當,帝頗不悅,無如之何。后于光順門受外命婦朝,親蠶苑中,內外命婦相見,儀注甚盛。
先在靈武時,太子弟建寧王倓為后誣譖而死。自是太子憂懼,常恐后之構禍,乃以恭遜取容,后以建寧之隙,常欲危之。張后生二子:興王佋、定王侗。興王早薨,侗又孩幼,故儲位獲安。
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大漸,后與內官朱輝光、馬英俊、啖廷瑤、陳仙甫等謀立越王系,矯詔召太子入侍疾。中官程元振、李輔國知其謀,及太子入,二人以難告,請太子在飛龍廄。元振率禁軍收越王,捕朱輝光等。俄而肅宗崩,太子監國,遂移后于別殿,幽崩。誅馬英俊,女道士許靈素配流,山人申大芝賜死,駙馬都尉清貶硤州司馬,弟延和郡主婿鴻臚卿潛貶郴州司馬,舅鴻臚卿竇履信貶道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