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歷史斯巴達克起義介紹
斯巴達克起義是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羅馬共和國爆發的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羅馬歷史斯巴達克起義,希望能幫到你。
一、斯巴達克起義簡介
斯巴達克起義(拉丁文:Spartak tumultu,意大利文:Spartak rivolta,英文:Spartak Uprising)是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羅馬共和國爆發的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
這次起義是古羅馬最大的一次起義,也是古代社會大規模奴隸反抗事件,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
二、歷程
起因
公元前73年的一個深夜。羅馬中部卡普亞城的角斗士的鐵窗內突然發出可怕的慘叫,在靜寂的夜晚里顯得格外凄慘。3名衛兵急忙趕了過去,隔著鐵窗厲聲問道:“干什么?找死啊!還不老實睡覺!”
一名角斗士伸了腦袋說:“打死人了。高盧人打死了我們的伙伴。他被我們制服了,你們看該怎么處理他?你們不管我們就勒死他。”
衛兵拿著油燈一照,果然是死了一個人,另一個人正被幾個人反扭著手。士兵說:“把他交給我們吧。把死人也抬出來。”邊說邊開了門。說時遲,那時快,角斗士們迅速擊倒他們,撥出他們身上的短劍,沖出牢門。沉重的鐵門被一扇扇打開,角斗士們揮舞著鐐銬向屋外沖出。
“向維蘇威跑啊!”只見一聲高昂的呼喊聲劃破夜空,角斗士們蜂擁著向外跑去,消失在夜幕中。
這次角斗士起義的領袖是斯巴達克。他本是希臘東北的色雷斯人,生得英俊健美,勇毅過人。
在一次反羅馬的戰斗中被俘,淪為奴隸。因他聰明,富有教養,體格健壯,他的主人把他送進角斗士學校,想把他訓練成一名出色的角斗士。在角斗士學校,他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斗士們的精神領袖。他利用一切機會勸說角斗士們為自由而死,而不應成為羅馬貴族取樂的犧牲品。他組織了200多個角斗士準備暴動的時候,不慎泄密,于是他決定提前行動,結果有78人沖出虎口。
隊伍壯大
公元前74年末—前73年初,斯巴達克起義軍迅速壯大,大量收容了坎帕尼亞省的逃亡奴隸、角斗土、破產農民,以及從羅馬軍團逃出的士兵,達1萬人,多次打敗了羅馬軍許多小部隊。起義從坎帕尼亞擴展到意大利南部阿普利亞、盧卡尼亞、布魯蒂烏姆地區。
斯巴達克仿照羅馬軍隊的形式改編軍隊,除步兵軍團外,還有騎兵,以及偵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輜重隊。武器從敵人手中奪取或起義軍自己制造。軍隊指揮建立在民主(軍事長官會議和軍人大會)基礎之上。對士兵進行訓練,宿營和行軍都有嚴格的制度。
公元前73年秋,羅馬派大法官瓦里尼烏斯率軍隊討伐斯巴達克,結果遭到起義軍痛擊。
至公元前72年初,斯巴達克軍隊已增至6萬人。他進軍阿普利亞和盧卡尼亞,總兵力增長到12萬(其他史料為9—10萬)。
受起義軍的聲勢所震驚的羅馬元老院,于公元前72年年中派執政官楞圖魯斯和蓋利烏斯率兩支軍隊討伐斯巴達克。正在這時,起義軍內部產生了分歧。大部奴隸,包括斯巴達克,主張離開意大利,沖出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勢力尚未到達的高盧地區,擺脫羅馬統治,獲得自由,或打回家鄉。而參加奴隸起義運動的當地的牧人和貧農則不愿離開意大利,希望繼續與羅馬軍作戰,以奪取失去的土地。這種分歧使三萬起義軍離開了主力,在加爾加諾峰下(阿普利亞北部)全部被羅馬軍隊殲滅(死亡兩萬人)。斯巴達克聞訊趕來救援,已經來不及了。
斯巴達克軍隊雖已削弱,但他利用羅馬軍兵力分散作戰的弱點,將其擊潰。斯巴達克殺死了300名羅馬俘虜,祭奠了陣亡戰友的“亡靈”,繼續率軍北上。
公元前72年,斯巴達克軍隊沿亞得利亞海岸轉戰整個意大利。斯巴達克在南阿爾卑斯高盧省(北意大利)穆蒂納會戰中,擊潰了卡修斯總督的軍隊。斯巴達克本應越過阿爾卑斯山繼續北進,但不知何故,他竟中途折返,繞過羅馬,揮師南下。 為了粉碎斯巴達克軍隊,羅馬元老院再派統帥克拉蘇率兵四萬人進行征討。
公元前72年秋,斯巴達克軍隊在意大利布魯蒂烏姆半島(今卡拉布里亞)集結,企圖乘奇里乞亞海盜船渡過墨西拿海峽。但海盜不守諾言,沒有向斯巴達克提供船只,想利用自造木筏渡過海峽的企圖亦未能實現。這時,克拉蘇在起義軍軍營后面構筑了一道防線,切斷了起義軍去意大利的退路。這道防線是一條兩端通海的壕溝(長約55公里,寬和深均為4.5米),溝上筑有圍墻。但是,起義軍用土和樹木填平了壕溝,強攻筑壘,突破防線。斯巴達克在強攻中損失兵力約2/3。
斯巴達克軍隊很快得到補充(達7萬人)之后,于公元前71年春試圖奇襲意大利南部主要港口——布林的西,乘船渡海直奔希臘,然后到色雷斯(今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歐洲部分)。
羅馬元老院力圖盡快鎮壓起義軍,派遣格奈烏斯·龐培和瑪庫斯·盧庫魯斯兩支軍隊分別從西班牙和色雷斯馳援克拉蘇。為了阻止羅馬軍隊會合,斯巴達克決定對克拉蘇舉行總決戰。他以急行軍率軍北上,迎擊克拉蘇。在阿普利亞省南部一場激戰中,斯巴達克全軍(六萬人)被擊潰。斯巴達克奮戰在最前列,直至犧牲。約5000人逃往北意大利,被龐培殲滅,6000名俘虜被羅馬軍釘死在羅馬至卡普阿沿途的十字架上。
流散在各地的起義軍,盡管沒有統一的領導,在意大利許多地區仍堅持戰斗10余年。
三、意義
起義軍沒有一個聯合廣大被剝削群眾的總綱領。
然而,斯巴達克起義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起義的本身,它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統治階級,加劇了羅馬奴隸制的經濟危機,加速了羅馬政權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過渡。
斯巴達克在起義中表現了英勇的斗爭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人民群眾爭取社會解放斗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跡。
看了羅馬歷史斯巴達克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