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鐐銬教堂有什么傳說
圣彼得鐐銬教堂(SanPietroinVincoli)教堂內部左右各有一排大理石圓柱,圓柱頂端的圣物箱,收藏著圣彼得當時被囚在獄中的鐵鏈。教堂最有名的是摩西雕像,這是米開朗基羅完成梵諦岡西斯汀禮拜堂(LaVoltadellaSistina)著名的拱頂壁畫「最后的審判」后完成的。
基本介紹
圣彼得鐐銬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
教堂內部左右各有一排大理石圓柱,圓柱頂端的圣物箱,收藏著圣彼得當時被囚在獄中的鐵鏈。
教堂最有名的是摩西雕像,這是米開朗基羅完成梵諦岡西斯汀禮拜堂(La Volta della Sistina)著名的拱頂壁畫「最后的審判」后完成的。頭上長角的摩西,右臂緊夾著十誡,眼神也刻畫出憤怒與失望的表情,十分傳神,是米開朗基羅非常重要的作品。
傳說
圣彼得鐐銬教堂修建于五世紀中期,內部左右各有一排大理石圓柱,圓柱頂端的圣物箱,收藏著在耶路撒冷圣彼得當時被囚在獄中帶著的鐵鏈。據傳說,其中一條鐐銬被皇后優多克修皇后(Empress Eudoxia,瓦倫提尼安三世-Valentinian III的妻子)作為禮物送給了教皇利奧一世(Leo I),教皇把送來的鐐銬與圣彼得第一次關押在羅馬的馬梅爾蒂尼監獄時攜帶的鐐銬進行比較,把兩條鐐銬竟然奇跡般的融合在一起。
修復歷史
概述
圣彼得鐐銬教堂經歷多次的修復和重建,其中有羅馬教皇艾德里安一世(Pope Adrian I)進行的修復,以及羅馬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Sixtus IV,1414年7月21日—1484年8月12日)和朱利歐二世(Pope Julius II,1443-1513)進行的重建。
實例
1505年教皇朱利歐二世命令米開朗基羅開始為其墓地制作40座葬禮紀念雕像。然而不久,教皇又要求米開朗基羅翻修圣彼得大教堂,于是墓地工程被擱置一邊。1513年教皇去逝后,米開朗基羅重新開始著手墓地的建設,但他僅僅完成了《垂死的奴隸》(現存于巴黎和佛羅倫薩)與《摩西》兩尊雕塑,很快他又被命令去繪制西斯廷教堂的《最后審判日》。教堂在1875年還進行翻新,當時還加入一些現代化設施。
延伸閱讀:
教皇(1471~1484年在位)。原為熱那亞方濟會會士,通過買賣圣物神職和收取高額稅收而使家庭和教皇國致富。容許法國教會自由行動的布爾日國事詔書曾造成他同法國關系緊張,而其使俄羅斯教會與羅馬教會重新聯合的意圖也未能實現。他雖未認可對梅迪契(羅倫佐)的暗殺,但卻認可帕齊陰謀。他還唆使威尼斯向費拉拉進攻,其間變節,認為威尼斯反教皇國而向其下禁令(1483)。他資助藝術和文學,修建了西斯廷禮拜堂,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1478年,西克斯圖斯四世設立西班牙異端裁判所,辦案極其嚴酷,這在西班牙和拉美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總的來說,他的行為為羅馬教會聚集了大筆財富,卻進一步使教皇國失去民心,在之后幾百年內一步步淪為世俗政權進行博弈的棋子。
瓦倫提尼安三世(Placidius Valentinianus,419年7月2日-455年3月16日),是西羅馬帝國末期的皇帝(425~455年在位)。在位時間雖長卻從未親理朝政。貴族弗拉維烏斯‧君士坦提烏斯(Flavius Constantius,421年進行統治,稱君士坦提烏斯三世)與普拉西狄亞(皇帝洪諾留妹妹)之子。公元419年7月2日生于拉文納,423~437年,普拉西狄亞以其年幼兒子的名義控制帝國西部,而在她攝政的末期,有勢力的貴族埃提烏斯(Aetius)變成了實際的統治者。這些年間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429年汪達爾人在非洲登陸。10年后,他們推翻了瓦倫提尼安政府的宗主權。437年10月29日瓦倫提尼安三世與狄奧多西二世之女莉西尼亞‧歐多克西亞(Licinia Eudoxia)結婚。婚后情況不詳。他耽於聲色,而由埃提烏斯主持政府。454年9月21日他卻在羅馬的皇宮中親手謀殺了這位號稱最后的羅馬人的帝國名將。不過半年,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串通親兵殺死瓦倫提尼安三世,篡位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