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臺攻宋的經過及點評
1234年冬蒙古帝國聯合南宋攻蔡州,金哀宗自縊,金亡。但與此同時,由于與南宋接壤,雙方的沖突日漸加劇,也拉開了雙方往后45年不斷爭戰的序幕。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窩闊臺攻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窩闊臺攻宋的經過及點評,希望對你有用!
窩闊臺攻宋戰爭經過
窩闊臺汗六年
蒙古窩闊臺汗七年至十三年(宋端平二年至淳祜元年,1235—1241年),在蒙宋戰爭中,蒙古軍進攻南宋四川、荊襄、江淮地區的作戰。
蒙古窩闊臺汗六年(1234年),蒙、宋聯合滅金后(參見蔡州之戰),宋乘蒙古軍北撤之機,派兵北上收復西京、東京、南京(今河南洛陽、開封、商丘南),被蒙古軍擊敗。七年夏,蒙古窩闊臺汗以宋背盟為借口,遣軍分兩路大舉攻宋。東路由其三子闊出(曲出)及宗王口溫不花、國王塔思等統率,攻宋荊襄、江淮地區;西路由其子闊端、都元帥達海紺卜等率領,攻取四川。戰初,東路軍沿漢水南下。八月,先鋒口溫不花軍攻克唐州(今河南唐河),繼而轉攻淮西,掩護主力進攻襄、郢(今湖北襄樊、鐘祥)。十月,塔思率軍攻破棗陽(今屬湖北),闊出率軍西掠襄、鄧(今屬河南),攻取光化軍(今湖北老河口西北)。塔思率軍一部南攻郢州,遭守城宋軍頑強抗擊,屢攻不克,擄掠北還。十一月,西路軍以鞏昌總帥汪世顯部為前鋒,自鳳州(今陜西鳳縣東北)南進。攻占沔州(今陜西略陽)后,進圍方進屯青野原(今陜西略陽北)的四川制置使趙彥吶,宋差權利州駐扎御前諸軍都統制曹友聞率軍救援,擊敗蒙古軍。蒙古汪世顯率軍轉攻大安軍(今陜西寧強西北),又被曹友聞軍擊退,宋軍北上扼守仙人關(今甘肅徽縣東南)(參見沔州之戰)。
窩闊臺汗八年
窩闊臺汗八年三月,闊出率東路軍攻降鄂北重鎮襄陽,使南宋在長江中游的荊湖戰略要地失去了屏障。四月,闊出軍攻克隨(今屬湖北)、郢二州及荊門軍。八月,破棗陽軍、德安府(今湖北安陸)。九月,闊端率西路軍分兵兩路合擊成都。闊端親率主力出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攻取武休關(今陜西留壩東南),擊敗宋將李顯忠軍,占領興元(今陜西漢中);以一部猛攻大安軍,主力攻陽平關(今勉西縣西老勉縣)。宋四川制置使趙彥吶,未納曹友聞堅守沔州仙人關要隘的建議,強令其前往無險可守的大安御敵。數經激戰,曹友聞于陽平關全軍履沒,蒙古軍長驅南下(參見陽平關之戰)。宗王末哥率軍攻克宕昌(今屬甘肅)、階州(今甘肅武都)后,揮軍南進,攻取文州(今甘肅文縣)。宋知州劉銳、通判趙汝向率軍民固守,蒙古軍久攻不克,后斷城中水源,破城。繼招降吐蕃18族,經石泉(今四川北川西北)等地,趨漢州(今四川廣漢)。十月,東路軍主帥闊出病死于軍中,窩闊臺派忒木臺率軍繼續南攻江陵(今屬湖北)。為突破江陵東西防線,兵分兩路,一路攻復州(今湖北天門),一路在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監利(今屬湖北)編造木筏,準備渡江。宋廷聞訊,急遣節制蘄黃光信陽四郡軍馬孟珙赴援。孟珙巧施疑兵計,反復變換旗幟和軍服顏色,夜點無數火把,以少示眾,并遣軍襲擊蒙古軍,破24寨,奪回被掠軍民2萬余人,迫蒙古軍北撤(參見江陵之戰)。與此同時,蒙古馬步軍都元帥察罕率軍攻真州(今江蘇儀征)也被擊退(參見真州之戰)。是月,西路軍闊端攻破成都,大掠四川腹地。后聞東路主帥闊出死,率軍北歸,至漢州會末哥軍,遂留部分兵力扼守沔、階、興元等要地,主力退出四川。不久,所占州縣均被宋軍收復。九年十月,蒙古東路口溫不花、塔思軍破光州(今河南潢川),繼而進取隨州、復州、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圍攻黃州(今湖北黃岡),宋守軍迎戰失利,孟珙率軍救援,將其擊退(參見黃州之戰)。口溫不花率軍東進,會史天澤攻安奉軍(今安徽壽縣)。蒙古軍集敢死士強攻,遭宋守將杜杲率軍奮勇抵抗,攻城失利,遂填平城濠,筑27壩,乘風縱火攻戰;宋軍反擊,奮勇沖殺,奪取高壩;后池州都統制呂文德率軍入城增援,合力守御。蒙古軍屢攻不克而退兵。西路汪世顯部襲掠武信城(今四川遂寧)、資(今四川資中)、普(今四川安岳)等州。達海紺卜部將郝和尚拔都及梁秉鈞窺開、達(今四川開縣、達縣市)二州,進逼瞿塘(今四川奉節東)。
窩闊臺汗十年
窩闊臺汗十年九月,窩闊臺復派察罕率東路軍攻廬州(今合肥),欲造舟巢湖,以窺長江。蒙古軍筑高壩攻城,守城宋將杜杲率軍奮力抵抗,大敗蒙古軍。蒙古軍遂轉軍東下,克滁州(今安徽滁縣),又轉戰天長(今屬江蘇),被宋軍擊敗,察罕被迫引軍退出宋境(參見廬州之戰)。西路蒙古軍由達海紺卜率領復入四川,攻克隆慶(今四川劍閣)后,四出擄掠。十一年四月,孟珙乘東路蒙古軍進攻淮西,對長江中游放松進攻之機,遣軍收復京襄諸郡(參見京襄之戰)。六月,闊端遣達海紺卜、率軍入蜀,再戰成都,四川制置使丁黼戰死。汪世顯部經開、達二州,進至萬州,宋軍守大江南岸,蒙古軍以夜乘革舟迂回渡江之策,擊潰宋軍,東下破夔州(今四川奉節),抵巫山,企圖出三峽,入兩湖。十二月,宋將孟珙分兵屯峽、歸(今湖北宜昌、秭歸)、施(今湖北恩施)諸州,控扼蒙古軍東進之路,于歸州大埡寨一舉擊潰蒙古軍的進攻,收復夔州。宋廷旋以孟珙為四川宣撫使,加強四川防御(參見大埡寨之戰)。十三年十一月,蒙古軍復入蜀,破20余城,進圍成都。宋制置使陳隆之固守10余日,其部將夜開城門出降,陳隆之被俘殺。是月,窩闊臺汗病死。蒙古軍主力北歸,蒙宋戰爭暫告一段落。
窩闊臺攻宋點評
此戰,歷時七年,蒙古軍主力用于西征,攻宋的兵力較弱,且戰線過長,兵力分散,無明確的主攻方向,加之深入漢淮河網和巴蜀山地,不便發揮騎兵優勢,又缺乏水軍,故未實現戰爭企圖。
孛兒只斤·窩闊臺人物介紹
孛兒只斤·窩闊臺(1186-1241),又譯月古歹、月可臺、月闊歹、斡歌歹等。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第三子,母孛兒帖皇后。蒙古大汗,1229年8月至1241年11月在位。廟號太宗,謚號英文皇帝,尊號木亦堅合罕。早年隨父征服漠北諸部,參與西征、攻金、滅夏等戰爭。1229年,經忽里臺選舉,即大汗位。隨后,建朝儀,頒札撒(法令),置驛站,設倉廩,定賦額,國家制度日趨完善。次年,采納耶律楚材的建議,在漢地設置十路徵收課稅使,推行賦稅制度。三年,與孛兒只斤·拖雷等率軍大舉攻金。次年,蒙古軍殲金軍主力于鈞州(今河南禹縣)三峰山,進圍汴京(今河南開封)。六年,滅亡金國。七年,建和林城。后分遣諸王、皇子統兵西征,又攻南宋和高麗。八年,印行交鈔。以括中原民戶分賜諸王貴戚,實行五戶絲制,設達魯花赤和官吏管理軍民財政,以探馬赤軍鎮戍各地。晚年,任命回回商人奧都剌合蠻、牙老瓦赤主管漢地民政賦稅,統治出現混亂。
1241年,窩闊臺因為酗酒而突然暴斃,使他的西征進程被逼中止。當時大軍正朝往維也納推進,但為了趕返參加位于蒙古的庫里爾臺大會而急忙撤軍,自此以後,蒙古大軍再也沒有踏足這片土地。
窩闊臺去世后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后乃馬真專政,直到他的兒子貴由繼任為止。
在位期間,制定蒙古地區值百抽一的賦稅制,無水處挖井,遷牧民居住。設驛站,制定烏拉制(驛站服役),加強了蒙古本土與占領地區之間的聯系。1235年筑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城,建萬安宮。制定中原和西域的賦稅制度,令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賦調,麻合沒的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賦調。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立中書省,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粘合重山為左丞相,鎮海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課稅使。始行交鈔。立燕京編修所和平陽經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孫孔元措為衍圣公,修孔廟,試諸路儒士,中選者除任本地議事官外,還得四千零三十人,免除他們的賦稅。為加強蒙古統治階級的統治權,任命失吉忽禿忽為中州斷事官,設治燕京(今北京),“主治漢民”。1238年,將中原課稅以二百二十萬兩賣給回回商人奧都剌合蠻,并命他為提領諸路課稅所官,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負擔。1240年命張柔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