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沙陽新城之戰經過
宋元沙陽新城之戰是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在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元軍沿漢水南下,攻破沙洋堡、新城(均?在今湖北鐘祥南)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宋元沙陽新城之戰經過,希望對你有用!
宋元沙陽新城之戰經過
元至元十一年九月,元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率元軍主力,自襄陽(今屬湖北襄樊)出發,沿漢水南進,繞過郢州(今湖北鐘祥)后,于十月二十二日進至沙洋堡。伯顏遣斷事官楊仁風去招降,宋守將不肯與之對話,又遣一降將持黃榜和檄文,帶上趙文義人頭入城招降。宋守將王虎臣、王大用斬使焚黃榜,堅壁不降。時宋裨將傅益帶水軍17人乘船降元,繼而又有7艘戰船降元。王虎臣等將欲降而未及者全部處死。相恃至日幕,伯顏命新軍萬戶忙兀臺架設巨炮12座,準備攻城。二十三日,伯顏命參知政事呂文煥至城下招諭,又不應,遂命諸軍發起強攻。知印百家奴立云梯于東角樓,登城力攻,奪其旗幟、弓矢、衣甲;新軍萬戶忙兀臺也豎云梯登城,焚其樓櫓,拔羊角壩;易州等處管軍總把鞏信,率勇士50人,縱火焚寨,宋軍大亂。
日暮,北風大起,伯顏命炮水手元帥張榮等人順風發金汁炮,焚其廬舍,煙焰燎天,城中房舍幾盡,沙洋被攻破。守將王虎臣、王大用等人被忙兀臺俘獲,其余全部被屠。沙洋堡南五里為新城,由善于守城頗得人心的京湖制置帳前都統邊居誼戍守。二十四日,元軍至新城。呂文煥以為小堡,可不攻而破,乃遣人招降。邊居誼拒絕招降,率舟師拒戰。伯顏命萬戶帖木兒、史弼列沙洋所斬人頭于城下恫懾并縛王虎臣、王大用至城下喊話勸降,邊居誼仍拒不出降。元軍又射黃榜和檄文入城中,邊居誼佯邀呂文煥面談,次日,呂文煥馳至城下,宋伏弩亂發,呂文煥身中三箭墜馬,幾為宋軍鉤獲,幸為元軍挾救,倉皇奔還。二十六日,宋守城總制黃順越城出降,伯顏授其招討使職,令至城下再次招降,邊居誼誓以死守。黃順乃呼城上守軍,其部曲欲縋城出降,被邊居誼截獲斬殺。二十七日,宋軍副都統制任寧也出降。伯顏見招降不果,乃督軍占據周圍堡寨,全力攻城。宣令降者悉免,拒戰者皆斬。
邊居誼仍不為其威脅所動,率軍以火具、弓弩頑強抵抗,擊退呂文煥軍進攻。元軍總管李庭攻破新城外堡,豎云梯,蟻附而上,邊居誼以家資盡散將士,往來督戰,拒戰至傍晚,元軍破侵漢樓,樓火延綿,毀及民居,邊居誼度力不能支,乃還宅弟,劍刎不死,赴火自焚。邊居誼所部3000人,除黃順、任寧外,皆盡力死戰,悉為元軍所屠,新城陷落。
宋元沙陽新城之戰點評
此戰,元伯顏針對沙洋、新城宋軍防守嚴密的情況,反復進行招降,瓦解宋軍,繼而集中全力實施強攻,迅速破城,是其實行戰撫相兼策略的初步嘗試。
南宋歷史簡介
南宋(1127-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后遷都臨安,史稱南宋。南宋由于軍事力量較弱,又通過經過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后來金國幾度南下都不曾滅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時期以及后期也有過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西邊與西夏和大理為界。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不堪,而此時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蒙古人在滅掉金國之后開始大舉入侵江南的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
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占,宋室南遷,1279年,厓山海戰爆發,宋末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覆亡。南宋雖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南宋與金朝、西遼、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并存的政權。游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產關系的毀滅性打擊,使一直處于上升階段的東方先進文明,從此逐漸轉向衰落,最終沒落于世界主流舞臺之后。
元朝歷史簡介
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滅南宋,完成統一。元朝且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的宗主國,名義上五國同為蒙古帝國,其藩屬國涵蓋東南亞各國。蒙元征服中國后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后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占大都,元順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與明王朝對峙,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繁榮,其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知識分子被失去上升階梯(科舉)導致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