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丁家洲之戰背景與過程
宋元丁家洲之戰是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二月,在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元軍于丁家洲(今安徽銅陵北)擊敗宋軍水陸阻擊,瓦解宋軍主力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宋元丁家洲之戰背景與過程,希望對你有用!
宋元丁家洲之戰背景與過程
元軍攻占鄂州(今武漢武昌)后(參見鄂州之戰),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率水、步軍10余萬,以宋降將呂文煥為先鋒,沿長江東進。宋沿江諸將,多為呂氏舊部,及元軍至,皆望風歸降。至元十二年正月初,元軍至黃州(今湖北黃岡),沿江制置副使知黃州陳奕降。十一日,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守將管景模降。十三日,宋提舉江州興國宮呂師夔、江西安撫使知江州錢真孫派人迎降元軍。十四日,伯顏率軍至江州,宋知南康軍葉閶以城降。十六日,知安慶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饌至江州迎接元軍。二月初一,伯顏率軍至安慶府(今安徽安慶),范文虎以城降。南宋攝政太皇太后謝道清,急令丞相賈似道督師抗元,督諸路軍13萬,戰艦2500艘,出師西上迎戰元軍。二月,進至蕪湖(今屬安徽)后,非但不積極部署御敵,反而先遣返元軍戰俘,并向元伯顏乞和,遭拒絕后,方令步軍指揮使孫虎臣將精兵7萬列陣于丁家洲之長江兩岸,命淮西安撫制置使夏貴以戰艦2500艘橫亙江中,自率后軍駐魯港(今安徽蕪湖西南),阻止元軍東下。初六,伯顏率軍至池州(今安徽貴池),都統制張林以城降。十六日,伯顏率軍進至丁家洲,與宋軍相距數里。見宋軍陣勢,伯顏度寡不敵眾,當以計勝。乃召諸將授以方略,令軍中作大筏數十個,上置柴草,佯言將焚燒宋舟,使宋軍晝夜嚴備而兵疲。二十一日,伯顏督步騎軍沿江兩岸進攻,令戰船同步騎軍合力向宋軍沖擊,并以巨炮轟擊孫虎臣軍。宋前鋒將姜才方與元軍接戰,孫虎臣竟棄陣先遁,諸軍遂潰。元平章政事阿術率戰船數千艘,乘風急進,突入宋陣,橫擊宋艦。夏貴恐賈似道督師獲勝,而受責于鄂州之敗,不戰而逃,賈似道聞之,驚愕失措,急忙鳴金收兵,乘船逃往揚州(今屬江蘇)。宋軍失去指揮,潰軍蔽江而下。阿術督舟師追擊,并登舟掌舵沖宋船,以小旗指揮何瑋、李庭等將并舟追擊,伯顏令步騎左右夾擊,追殺150余里。宋軍死傷甚眾,戰艦多沉沒,元軍獲大批軍資器械,乘勝東進。
宋元丁家洲之戰點評
此戰,宋軍雖眾,然而,多次援救襄樊失利,呂文煥投敵,諸軍自是氣奪,將領各懷異志,不齊心協力,統帥賈似道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招致慘敗。元軍伯顏采取疲而攻之、水陸合擊的戰法,以少勝多,取得了殲宋最后抵抗余力的重大勝利。
南宋歷史簡介
南宋(1127-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后遷都臨安,史稱南宋。南宋由于軍事力量較弱,又通過經過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后來金國幾度南下都不曾滅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時期以及后期也有過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西邊與西夏和大理為界。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不堪,而此時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蒙古人在滅掉金國之后開始大舉入侵江南的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
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占,宋室南遷,1279年,厓山海戰爆發,宋末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覆亡。南宋雖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南宋與金朝、西遼、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并存的政權。游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產關系的毀滅性打擊,使一直處于上升階段的東方先進文明,從此逐漸轉向衰落,最終沒落于世界主流舞臺之后。
元朝歷史簡介
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滅南宋,完成統一。元朝且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的宗主國,名義上五國同為蒙古帝國,其藩屬國涵蓋東南亞各國。蒙元征服中國后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后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占大都,元順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與明王朝對峙,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繁榮,其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知識分子被失去上升階梯(科舉)導致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