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之戰的結果
真州之戰是1236年(蒙古窩闊臺汗八年,宋端平三年),在窩闊臺攻宋之戰中,蒙古將察罕攻宋真州(今江蘇儀征),被知州丘岳擊敗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真州之戰的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真州之戰蒙古帝國皇帝
孛兒只斤·窩闊臺(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公元1225年受封于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額敏縣)。公元1229年忽里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征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在位期間,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采用漢法,并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
公元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窩闊臺廟號為太宗,謚號英文皇帝。
真州之戰南宋皇帝
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九世孫。
原名趙與莒,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宋寧宗死后,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是為宋理宗。 宋理宗繼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權相史彌遠挾制之下,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自己則尊崇理學,縱情聲色,直到紹定六年(1233年)史彌遠死后,宋理宗才開始親政,親政之初立志中興,采取罷黜史黨、親擢臺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 執政后期,又沉緬于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國勢急衰。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聯合蒙古國滅金。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義向蒙古稱臣,并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景定五年(1264年)11月16日,宋理宗在臨安去世,在位40年,享年60歲,遺詔太子趙禥即皇帝位。咸淳元年(1265年)三月葬于會稽府永穆陵。咸淳二年(1266年)十二月上謚號為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真州之戰簡介
窩闊臺汗八年十一月,宗王口溫不花等率軍攻宋淮西地區。宋蘄(今湖北蘄春)、舒(今安徽潛山)、光(今河南潢川)等三州守將棄城逃走。口溫不花收三州兵馬糧械,以游騎從信陽(今屬河南)向廬州(今安徽合肥)方向襲掠;遣部將察罕率軍攻真州;自率軍繼續南進。察罕率軍至真州,知州丘岳治軍嚴明,防守嚴密,力挫攻城蒙古軍,并乘勝出擊,戰于胥浦橋(今江蘇儀征西),以強弩射殺一將,蒙古軍稍退。丘岳度其兵力10倍于已,不能力勝,乃設3道伏兵,并于西城置炮。及蒙古軍再次進攻,宋伏兵突起,炮石俱發,將其擊退。丘岳繼遣勇士襲擊蒙古軍營壘,焚其廬帳,蒙古軍被迫撤圍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