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之戰結果
鄂州之戰是1258年一1259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南宋寶佑六年至開慶元年),在蒙哥攻宋之戰中,忽必烈率蒙古東路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鄂州之戰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鄂州之戰簡介
南宋的鄂州位于湖北省會武漢的武昌,地處長江中游,扼漢水入口。它在行政區劃上屬荊湖北路領轄,與襄陽、江陵構成了京湖戰區,隔江與淮南西路為鄰,東南壽昌軍(今湖北鄂州)與江南西路興國軍(今湖北陽新)接壤,形勢十分險要。"西可以援蜀,東可以援淮,北可以鎮荊湖",而且"荊湖之路稍警,則江浙之諸郡焉得高枕而臥!" 早在南宋初年,名將岳飛與岳家軍就駐兵此處??梢娝闹匾娛碌乩硪饬x。
鄂州之戰指的是發生于南宋寶佑六年至開慶元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公元1258年~1259年)的蒙哥侵宋之戰中,東路軍統帥忽必烈率領蒙古侵宋軍東路軍進攻鄂州,最后被宋右丞相賈似道擊退的作戰。
鄂州之戰背景
南宋寶佑六年,蒙哥汗八年(1258年)二月,蒙古大汗蒙哥決定發動全面侵宋戰爭,徹底征服南宋。西路由蒙哥親征攻四川,宗王塔察兒率東路軍攻荊山(今安徽懷遠西南),以分宋兵力。十一月,由于塔察兒攻宋不利,蒙哥改命其弟、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忽必烈統領東路軍。蒙哥妄想在踏平川蜀后,與忽必烈的東路軍攻下鄂州會師,直趨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同年十一月,忽必烈自開平(今內蒙古正蘭旗東北閃電河北岸)啟程。
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七月,忽必烈軍至汝南(今屬河南),得知蒙哥死于釣魚城,誤為謠言,遂采取招降與進攻兩手,繼續前進。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率主力渡過淮河。二十日,破大勝關(今河南羅山南),宋戍兵皆遁。萬戶張柔率軍攻最險要的虎頭關(今湖北麻城東北),先與宋軍戰于沙窩(今河南商城西南),其子張弘彥將宋軍擊敗,繼而破守關宋兵。二十一日,忽必烈至黃陂(今湖北黃陂北),三十日,率軍抵長江北岸。時任南宋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是權臣丁大全的黨羽,為政橫征暴斂,當地百姓無不痛恨。及蒙古軍至,漁人盡獻漁舟濟師,并充作向導。九月初一,從攻四川的宗王末哥遣使告蒙哥死訊,請其北歸爭汗位。忽必烈為立戰功,仍率師渡江。
鄂州之戰戰役開始
九月初三,忽必烈登上陽邏堡北,俯瞰大江,見江北有武湖,湖東江岸筑陽邏堡,南岸即滸黃川,宋軍以大舟扼江渡,擁兵10萬,戰船2000,陣于江中,水陸陣容嚴整。蒙古軍當即遣軍奪大舟2艘,連夜準備舟楫,欲奪據點陽邏堡,強渡大江。
初四晨,風雨昏暗,諸將以為不可渡江。忽必烈不從,令揚旗伐鼓,分兵三道并進。勇將董文炳率敢死士數十百人沖其前,乘艨艟擊鼓急進,直達南岸,諸軍亦竟相爭渡,宋軍迎戰,三戰皆敗。習水戰的部將張榮實率軍乘輕舟鏖戰于北岸,獲宋大船20艘,俘200人,斬宋將呂文信。水軍萬戶解誠部將朱國寶,率精兵與宋軍戰于中流,凡17戰,奪宋船千余艘,殺溺宋兵甚眾。宋軍三道皆敗,陽邏堡防線也累遭失敗,蒙古軍遂迅速渡江。董文炳派董文用以輕舟渡江,向忽必烈報捷。忽必烈聞報大喜,傳令全軍進圍鄂州城,同時以一部兵由鄭鼎率領襲江西;另遣兵于湖南接應繞道大理而攻擊宋朝腹地的兀良合臺軍。
鄂州之戰戰役經過
忽必烈渡江后,駐營于滸黃州,下令"軍士有擅入民家者,以軍法從事,凡所俘獲,悉縱之"。初六,派人前往招諭鄂城。使者行至東門,宋軍箭如雨下。忽必烈知道宋軍有所準備,于是在初九率軍將鄂州團團圍住。因為蒙哥進攻四川的緣故,樞密使賈似道、四川制置副使呂文德等人率領的大軍都在支援長江上游,鄂州只有都統權州事張勝主事,兵力十分空虛,守備頓時危急起來。
十一日,忽必烈登城東北壓云亭,立高樓觀察城中軍情,見城中出兵,即遣兵迎戰,俘宋軍2人。后遣將攜宋降人至城下勸降,張勝殺死降人并遣兵出擊,又被擊敗。張勝遂以緩兵之計,佯稱歸附,誘勸蒙古軍東撤。蒙古軍中計后撤,張勝趁機將城周圍民居焚毀,使鄂州城防成為一體。這時宋將高達、邛應從江陵率軍入援。蒙古軍百戶長鞏彥暉迎戰,高達埋下伏兵后假意撤退,一舉擒殺鞏彥暉。鄂州之戰處于相持狀態。
宋理宗一面組織義勇,一面命各制司進兵赴援。二十八日,宋廷詔賈似道節制江西、兩廣人馬,立即援助中流,以增強抵抗蒙軍進攻的能力。
十月,賈似道自漢陽(今湖北漢陽)進入危急的鄂州城內督師,親自指揮鄂州保衛戰。宋理宗也派使者拜賈似道為右丞相。
蒙古軍包圍鄂州后,在城外造起了一座五丈高的瞭望臺。忽必烈每日在上面指揮攻城。由于久攻鄂州不克,又聽說宋援軍到來,忽必烈下令抓緊攻城。蒙古軍遂組織敢死隊,由勇將張禧、張弘綱父子率領,自城東南角入戰,高達率諸將力戰,張禧身負重傷而退。忽必烈見狀,對張柔說:"吾猶獵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獵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張柔乃命部將何伯祥造鵝車,掘洞入城,又選勇士登城,經激烈戰斗后破城東南隅。高達率軍奮力抗擊,并組織人力修城墻,隨破隨修,使蒙古軍不得入。
為防止蒙古軍再穴城而入,賈似道命宋軍沿城墻內壁建造木柵,形成夾城。僅一夜時間,環城木柵全部竣工。忽必烈聽說后,不得不承認賈似道的軍事才干,感慨地說:"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有些將領就歸罪于士人,說都是士人力勸忽必烈不可殺人,造成鄂城不肯投降之故。忽必烈當即駁斥道:"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在賈似道的指揮下,南宋各路援軍紛紛奔救鄂州。尤其是呂文德部自重慶沿江而下,在岳州(今湖南岳陽)擊敗張柔部的攔截后,于十一月初一日遣抵鄂城,使"(城)守愈堅"。
雖然鄂州暫時可保,但是宋朝的軍事形勢仍不容樂觀。繞道云南的蒙古軍兀良合臺嘗試攻擊柳州(今廣西柳州)與靜江府(今廣西桂林)失敗,星夜從小路北上,殺到了宋荊湖南路首府潭州(今湖南長沙)城下。江西一帶也受到蒙古騎兵的騷擾。南方腹地四面開花,這一情況引起了宋廷的極大震驚。監察御史饒應子認為:"今精兵健將咸在閫外,湖南、江西地闊兵稀,雖老臣宿將可以鎮壓,然無兵何以連捍敵之來?當自內托出,不當自外趕入。"于是宋理宗在十一月初一日下詔,命賈似道突圍移司至黃州(今湖北黃岡),在那組織起一道新的防線,以便更好地指揮宋軍全局戰斗。然而從鄂州突困到黃州,是一條十分危險的道路。呂文德遣部將孫虎臣將精兵七百護送,途中遭遇蒙古軍,幸虧都是老弱殘兵及所掠金帛子女,孫虎臣率軍將其打敗后,賈似道才得以順利地入黃州。賈似道移司成功,鼓舞了兩淮、江西一帶的士氣,"下流之兵始振"。
時間進入冬季。蒙古軍屢屢向鄂州發起強攻,但是疫病、缺糧使圍城部隊減員十之四五;宋軍死傷已經達到一萬三千余人,鄂州之戰初期的守將張勝也英勇地犧牲在了城頭上。令忽必烈更加擔心的是,妻子察罕寄來書信說忽必烈的汗位將被奪取。
這時賈似道向蒙古派出了使者,忽必烈拒絕了賈似道乞和之請。后忽必烈迫于形勢,答應了賈似道的賣國請求。那么歷史上究竟有無所謂"鄂州和議"之事,容下文討論。
鄂州之戰結果
十一月二十八日,忽必烈決定撤軍,從牛頭山出發后,一面聲言趨臨安,留大將拔突兒等帥諸軍繼續圍鄂。一面于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的閏十一月初一,還駐青山磯。第二天,忽必烈在長江岸邊,派張文謙告諭諸將,6天后撤離鄂州;自己率軍北返,開始了爭奪蒙古汗位的斗爭。
南宋方面,鄂州之戰的結束使南宋擺脫了一場近似亡國的危機。作為總指揮的賈似道班師回朝,只字不提議和的事情,上表稱"諸路大捷,鄂圍始解,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休!"宋理宗親自在臨安城外等候迎接,"依文彥博故事,郊勞于城外","擇日對御賜宴",贊揚賈似道"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下詔加其少傅、衛國公銜,可謂隆恩浩蕩。賈似道自此走上了南宋末位權臣的道路。參與鄂州之戰的諸位大將也都各有封賞,呂文德兼領夔州路策應使,賜錢百萬;守鄂州的高達升為湖北安撫副使、知江陵府,賜錢五十萬;守潭州的向士壁遷兵部侍郎;劉整升任知瀘州兼潼川安撫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