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農學家魯明善簡介
魯明善 元代杰出的畏兀兒農學家。名鐵柱。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約二十余里的哈拉和卓堡)人。生卒年不詳,生活與元代后期。魯明善是維吾爾族人。下面是元代農學家魯明善簡介。
魯明善,元代杰出的畏兀兒農學家。名鐵柱。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約二十余里的哈拉和卓堡)人。生卒年不詳,生活與元代后期。魯明善是維吾爾族人。父迦魯納答思官至大司徒。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縣)、安豐路(治今安徽壽縣)達魯花赤。延祜元年(1314),出任安豐肅政廉訪使,兼勸農事。
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周秦以來的農本思想,認為以農桑為本,才能使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知禮明義,任內,察視江淮地區(qū)農情,研討諸農書,編纂刊印了《農桑衣食撮要》又名《農桑撮要》、《養(yǎng)民月宜》二卷。約一萬五千余字,按“月令”體裁撰寫,列有農事二百零八條。按月列舉應做之農事,包括農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飼養(yǎng),農產品的加工、貯藏等。全書文字通俗,簡明扼要。至順元年(1330),調任大都(今北京)后,此書再次刊印。對元代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長期活動在淮河流域。他認為:“農桑是衣食之本。務農桑,則衣食足;衣食足,則天下可久安長治。”他主張作為地方官,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勸農”這件事,使老百姓能安心從事農業(yè)生產,在他擔任地方官的壽春郡(今安徽壽縣)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但他對此并不滿足。
公元1314年,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刻印。這是他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編寫成的一部通俗易懂的農業(yè)技術推廣資料。他從指導農民進行農業(yè)生產出發(fā),大膽否定和剔除了以往農家月令書中不切實際的內容及糟粕。全書約一萬余字,包括農、林、牧、副、漁各個方面,是一本農村小百科全書。
延伸閱讀
維吾爾族,古代北亞民族回鶻和中亞中世紀各穆斯林民族的后裔(由九姓烏古斯、葛邏祿、回紇后裔發(fā)展而成,維吾爾族的民系有塔蘭奇人、吐魯番(哈密)人、喀什噶爾人,外加薩爾特人),“維吾爾”是“聯合、團結”的意思,維吾爾族說維吾爾語,使用維吾爾文,信仰伊斯蘭教。
畏兀兒據有以合剌火州(又稱高昌)和別失八里為中心的地區(qū),其君主稱亦都護(Iduq-qut),乃借自突厥拔悉密人的稱號,即“神圣陛下”之意。西遼稱雄中亞,畏兀兒被迫臣服。西遼派出的少監(jiān)駐合剌火州進行監(jiān)治,“驕恣用權,奢淫自奉”。亦都護巴而木·阿而忒·的斤決定依靠蒙古反抗西遼,于是殺少監(jiān),歸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稱他為第五子,嫁以也立安敦公主,保留亦都護世襲統(tǒng)治畏兀兒的權力,并在別失八里、合剌火州等地派駐達魯花赤。窩闊臺、貴由相繼任命回回人麻速忽總管征收畏兀兒至河中地區(qū)的稅賦。蒙哥以訥懷、塔剌海同麻速忽充別失八里等處行尚書省事。
中國元代月令類農書。作者魯明善,名鐵柱,維吾 爾族人,生卒年不詳。延□元年(1314)任壽陽(今安徽 壽縣)郡監(jiān)時撰刊此書,元代時已有延□甲寅(1314)原 刊本和至順元年(1330)重刊本兩種版本。明初被收進 《永樂大典》,各地也多有傳刊。明刊本有題名為《農 桑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