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
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你是否在尋找“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篇1)
王亞龍,男,漢族,現年28歲。20__年7月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后前往廣東東莞長安鎮從事手機研發工作,任職射頻助理工程師。20__年5月參加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考上阿勒泰市阿葦灘鎮初中數學崗。20__年9月服從阿勒泰市教育局統一安排借調入北屯鎮中學任教。20__年入北屯鎮中學教師編制。
王亞龍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一貫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不怕苦,有著一股實干精神,在單位受到領導和同事的稱贊。在生活中,勤儉節約,團結同事,助人為樂,為人坦誠,深受鄰里和轄區群眾的信任和好評。
不顧安危攔劫賊盡己全力斗非法
20__年4月6日下午1點半左右,王亞龍和往常一樣從員工宿舍樓出發,準備上班。走了約200多米,行至宿舍樓旁邊的巷道時,傳來了“搶劫了!搶劫啊……”的呼叫聲,王亞龍立即沖上前去,當即一輛摩托車正加速朝他駛來,后面一個女孩奔跑呼喚著,王亞龍想都沒想就用身體擋住摩托車的去路并大叫“停車”,此時騎摩托車的人略有遲疑但還是沒有停下,并繼續朝他的方向加速駛來,王亞龍沒有退縮,而是在摩托車臨近之時閃到摩托車的左側,一只手扯住了劫賊的外衣,另一只手順勢拽住了劫賊的胳膊,試圖用力將劫賊拉下車來,劫賊吃痛減速,此時聞聲趕來的同事史磊、吳宜中等四人迎上,與王亞龍一同將劫賊治服,并當場報警。王亞龍同志的這種不顧個人安危,用身體攔住劫賊的摩托車并最終將劫賊治服的事跡,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事后,有人問過他,“在這樣的住宿環境下,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搶劫事件發生,如果再碰到類似的情況,你還會毫不猶豫么?”他總是笑著說,”如果再遇到,我還是會像這樣,盡最大的全力與不法分子做斗爭。”
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篇2)
世界上最該讓人敬畏的是什么?是生命!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以生命為賭注,不惜代價、不計成本的“見義勇為”是對見義勇為片面而盲目的解讀。雖然見義勇為的“英雄譜”上鐫刻的每個英雄名字都散發著一道道的道德光芒,但這背后卻常常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悲劇:看到有人偷竊女同學的背包,19歲的大學生秦占豐沖上前抓小偷,結果被連扎3刀不幸身亡;11歲的小學生曹楊,因為見義勇為去救一個落水的同學,不幸溺水身亡;高三學生程乾,在學校門口因見義勇為被刺,刀捅中胸部死亡……那么,“見義勇為”,到底為還是不為?如何為?
魯迅說過:“無謀之勇,非真勇也。”在我們的社會里,應當在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的'前提下,大力倡導“見義智為”。那么,何為“智為”?筆者認為,所謂“智為”,應該是以生命為本,自衛自護,量力而為。20見義勇為800字高中作文年,四川達州市郊蓮花湖景區,有一女性不慎墜湖,28歲的吳波立即潛水救援,但由于對方太重,無法將其救起,他為求自保而最終選擇了放手……救人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活著,當施救者發現有人落水需要救援的時候,沒有半點遲疑,入水救人,這就是義的力量。在救人的同時力求“自保”,面對“也會把命搭進去”的險情,選擇“放手”,這樣的放手并不代表軟弱,而相反代表著他們堅強立于世,代表責任扛于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匹夫之勇也。而救人之命不應逞匹夫之勇,應理智救人,不要因為救人而釀成更大的悲劇。
從為救集體的羊群而遭凍傷截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為撲救山火而犧牲的少年英雄賴寧淡出中小學課本,到《中小學生守則》擬刪除“見義勇為”,并不意味著“見義勇為”不應該成為未成年人學習的榜樣,它更多地告訴我們,見義勇為不再是一種標準、準則,它更應該作為一種價值觀存在:量力而行,見義智為。
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篇3)
楊科璋,男,漢族,1988年3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公安消防支隊名山中隊政治指導員。
楊科璋勇救被困群眾,用血肉之軀給孩子充當“救生墊”,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彰顯了舍己為人、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
2015年5月29日,玉林市新民社區泉源街一棟9層正在改建的民宅突然發生火災。有人被困在5樓,情況十分危急。
玉林支隊調派16輛消防車65名官兵趕赴現場。楊科璋主動請纓,帶領搜救組逐層搜索至5樓。找到了受困的母子3人。3人被有毒濃煙熏得癱軟在地,2歲女童一直大哭。
濃煙滾滾不斷涌來,情勢非常危急,眾人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楊科璋果斷行動,抱起女孩開始撤離。
濃煙中能見度極低,女童又哭又鬧、使勁掙扎,楊科璋抱著她邊哄邊在黑暗中摸索尋找轉移通道。
突然,他一腳踏空,掉進了尚未安裝電梯的電梯井里,瞬間失去蹤影……
凌晨5時,大火被撲滅,搜救人員打開一樓的卷閘門發現,楊科璋仰面朝上,口鼻處都是血跡,雙臂成環狀,緊抱著女童……經緊急搶救,女童得以生還,楊科璋壯烈犧牲。
參與搶救的醫生說:“從本能應急反應來說,意外跌跤都會自然張開雙手,尋找支撐保護,但他始終沒有松手。如果不是他緊緊抱住,并當‘保護墊’緩沖,女童絕無生還可能。”
楊科璋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用忠肝義膽詮釋了軍人的忠誠與光榮。
楊科璋出生于一個武術世家,受家風家教影響,具有強烈的正義感。
有一次,楊科璋和同事一起到農貿市場采購伙食。走到一處僻靜的街道,他發現有人搶劫,當即出手勇斗歹徒,救下被劫持者。
還有一次,楊科璋休假期間去拜訪同學。剛到樓下,突然聽到樓上傳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他抬頭看,只見8樓一名男孩身體懸空,卡在防盜網格上,危在旦夕。他一邊迅速請求支援一邊跑上樓,指揮眾人上拉下托做好安全防護,對孩子進行安撫。消防隊一到,他從戰友手中接過液壓剪切鉗,小心翼翼地剪斷防護網,救下了孩子。
楊科璋被公安部批準為烈士,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追授他為全區優秀共產黨員。
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篇4)
涂成章,瀏陽市集里街道集里橋社區居民。獲得第五屆“長沙市道德模范”見義勇為模范。
危難之刻,他不顧自身安危,將困在火海中的陌生人救出。他是涂成章,一位三入火海舍己救人的“平民英雄”。
1月28日上午,涂成章去母親處拜年。一聲巨響后,他在陽臺聽到樓下有人在呼救。呼喊業主無果后,他奮力踢開發出求救聲的住宅鐵門。此時,屋內都是火,沙發、窗簾正在熊熊燃燒。他捂鼻隨著呼救聲走到陽臺,發現一位娭毑正躲在那兒,他將老人迅速背離火場。火勢不斷蔓延,但屋內仍有人在喊“救命”,涂成章第二次沖進火海,用潑水后的棉被一把包住被困住的另一位老人,將其帶離險境。安頓好兩位老人后,他立即撥打119、120,并再一次返回火場關掉電源,拖出液化氣罐。
連續三度沖入火海的涂成章,身上多處被燒傷,精疲力盡的他,事后只是低調安靜地返回家中。直到被救者的女兒將一封感謝信送到社區,街坊四鄰才知道他當日的英雄義舉。面對眾人的贊譽,他總是說:“看到發生了火災,我就只有一個念頭:救人、滅火。”
遇難就幫,這樣做很值!這是涂成章日常生活中的信條。他的壯舉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生活點滴修煉的結果。他曾在訪友時,機警判斷意外失去聯系的友人或許遭遇危險,果斷破門的他將已經雙雙一氧化碳中毒的友人夫妻救出;他也曾在回家途中,勇救溺水男童;他還曾慷慨解囊,為重傷鄰居送去關愛……這樣的日常善舉還有很多。面對謝意,他也總是謙遜地回應,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換做任何人,都會像他一樣做。
心系大家的同時,涂成章也十分注重小家的建設。在涂家,每年團年飯后,都會舉行一次特別的家庭會議,家庭成員之間就各自一年來的綜合表現進行互相評分,敬老愛老、奮發向上是每年不變的“評價關鍵詞”。通過這樣的年終總結方式,涂成章和家人營造了一種崇德向善的家庭文化,他們家也成為小區里公認的幸福和諧家庭。
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篇5)
人物名片
__,中小學二級教師,體育教師,政教處副主任。畢業于武漢體育學院,-就職于焦作市溫縣番田鎮中心校,20至今就職于濟源一中附屬初中。曾獲得過田徑運動會優秀教練員、中心校優秀教師、中心校優秀班主任、濟源一中優秀教師等榮譽。
教育理念:身體教育和知識教育之間必須保持平衡,體育應造就體格健壯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體格。
人物事跡
見義勇為,是我們中華傳統的美德,是我們每個人所推崇的。世上事有善有惡,有美有丑。何為見義勇為?顧名思義:“見”就是看見;“義”就是正義;“勇”就是奮勇;“為”就是行動、作為。見義勇為便是看到正義的事情奮勇地去做。自古就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情懷,就有“舍己為人,扶危濟國”的無私精神,義勇二字,撐起了中華美德的一片天。
在周末的一天晚上,他正陪家人在小吃街散心,當他路過一個賣紅薯的攤位前,聽見有人在吵架,他先是湊到跟前聽了一下,身邊的家人勸說不讓管閑事,剛開始他也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剛打算要走,看見幾個年輕人要踢東西,他就忍不住了。他上前先制止了雙方,并向賣紅薯的老大爺了解情況,才知道是幾位年輕人喝多了,來買紅薯吃,嫌紅薯太小,老大爺說給他們換成最大的,結果幾位年輕人還不同意,就開始吵起來了,這幾個年輕人趁著酒勁在這鬧事……
他先跟幾個喝酒的年輕人講道理,嫌小已經同意給你換大的了,況且沒有多收你錢,為什么不同意呢,幾位年輕人說多管閑事,就是不行,必須把錢退了才愿意,聽到這之后他說退錢可以,把吃的小紅薯也退回來也行,年輕人開始推他,他面無懼色,拿出手機說我拍有視頻,再無理取鬧就報警了,這個時候圍觀的人也多了起來,都在指責這幾位年輕人,他們見人多之后沒有理就灰溜溜地跑了,這時候身邊也響起了陣陣掌聲,老大爺也感動不已,一直要感謝他,還主動塞給他紅薯,他沒有接受簡單安慰一下老大爺就走了。后來,他的家人說:“今天的事,如果碰見幾個不講理的真的動起手來,咱們身單力薄,吃虧了怎么辦?你后悔嗎?”他說他不后悔這樣做,他堅信只要站在公理的一邊就不怕吃虧,況且現在是法治社會,學會拿著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也要勇于幫助他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教師是一個平凡的崗位,既然選擇了老師,就是選擇了大愛;既然選擇了老師,便是選擇了奉獻。見義勇為不僅表現在立足本職,敢于擔當,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做出自己的貢獻,更表現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率先垂范,扶危濟貧,努力做社會道德的踐行者!
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篇6)
李忠華,男,漢族,1970年12月生,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江畔花園小區居民。
20多年來,他勇救30余名落水者,人們喊他“水上救援衛士”。他演繹了一段段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并用質樸的行動帶動更多人加入見義勇為的行列。
嫩江是黑龍江和松花江支流。江水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激流暗涌,每年都會有人被無情的江水吞噬。1988年夏,18歲的李忠華在嫩江對岸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額爾和鄉二道橋處,忽然聽到喊叫:“不好!有人落水了!”來不及多想,他跳進了水中,奮力向落水者游去,拼盡全身力氣拉住落水者,掉頭往岸邊游去。自此,李忠華開始了20余年的水中救人生涯。
2015年,嫩江縣紅十字會牽頭組建了水上志愿救援服務隊,李忠華擔任副隊長。他組織隊員在江岸兩旁豎立警示牌,拉起了“珍愛生命、下水危險”的條幅。在他的帶動下,隊員們輪流換崗,做起了“水上救援小衛士”。
2017年6月3日,李忠華與同事魏濤正在江邊作業,忽然聽到有人喊救命,遠遠望去有3個孩子掉入江中。孩子們在拼命地掙扎著,岸邊還有兩個女孩哭喊。情況十分危急,落水的孩子隨時可能會被江水沖走。
看到此情此景,兩個人來不及多想,顧不得脫掉身上的衣服就跳入江中,朝落水的區域游去,救起了其中的兩個孩子。
而此時,另一個孩子已經被水沖出好遠。危急關頭,李忠華不顧體力透支,又一次扎入江中,與時間賽跑,使出渾身力量向孩子游去。此時,這個孩子已經漸漸被水淹沒。李忠華奮力游到孩子身邊,由于孩子在水中拼命掙扎,加大了救援難度。李忠華連續嗆了幾口水以后,左手一把攬住孩子的腰,右手拼命劃水,向岸邊游去。水流湍急,體力下降,李忠華抱著孩子越游越慢。
這驚心動魄的畫面牽動著岸邊所有人,一位好心人下到江中幫助李忠華將孩子救上了岸。李忠華早已筋疲力盡,拖著疲憊的身軀癱軟在岸邊。
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事跡(篇7)
張西志,男,1968年3月生,初中肄業,潁州區潁西街道辦事處八里村(原雙新宅村)張小莊村民,自輟學后一直靠干瓦工活謀生,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配偶肖燕芝與他同在一個建筑隊,家有一子,現讀小學。張西志生性憨厚老實,孝順長輩,妻子賢惠本分勤儉持家,兒子乖巧聽話,夫妻同在建筑工地干瓦工活,工作艱苦,掙錢不多,但一家三口生活平靜、和睦,倒也其樂融融。
20__年3月6日凌晨2時許,冰冷的寒夜被急促的呼救聲打破寧靜,一場大火讓八里村張小莊沸騰了。張西志的鄰居張西金家因為電線老化引起短路突然起火,大火來勢洶洶。“著火了,快救火啊!”一聲聲呼天喊地的求救聲頓時響徹整個小村莊,周圍群眾紛紛趕來救火。張西志聞訊后,迅速趕到現場。此時火勢越燒越猛,如不立即草去措施切斷火源,大火將很快蔓延,不僅張西金的三間房子會毀于一旦,甚至會殃及鄰居,其后果不堪設想。危難關頭,張西金一下子頭腦懵了,亂了陣腳,不知如何是好了,群眾們七嘴八舌地討論如何施救。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正在許多人躊躇不前之時,正在許多人畏首畏尾不敢“沖鋒陷陣”之時,只見張西志甩掉鞋子、襪子,打著赤腳,三下五去二攀上了張西金家的房頂。
張西志貓著腰,用手摸著瓦片彳亍前行到火源處,他試圖揭開瓦片,控制火勢,防止火勢蔓延。張西志把瓦片揭開后,下面的群眾開始接力將一桶一桶的水傳遞給張西志,讓他把水澆到火勢最旺的地方。此時正值凌晨,天寒地凍,瓦片上結凍,太滑,而且天又刮著大風,火苗亂舞,救火非常困難。水繼續在澆,火仍舊在燃燒,時間在一秒一秒地溜走,危險也在一步一步地迫近。房梁和竹木都被大火燒得很脆弱了,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對此,大家都有清醒的認識,張西志自己也知道其中的厲害。這個時候一般人都會為自己的安危考慮的,張西志的家人在房下膽戰心驚,多么希望張西志趕緊從房頂下來啊。可張西志仍舊奮不顧身,繼續把一桶一桶的水澆向肆無忌憚的火苗,并鼓舞大家不要松懈。正在大家捏一把冷汗之時,房梁坍塌了,英勇的張西志從4米高的房頂摔落到地面,當即昏迷不省人事。張西志被緊急送往阜陽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經檢查,其左尺骨鷹嘴粉碎性骨折。住院20余天,治療費花去兩萬四千多元。雖經全力救治,但張西志的左臂仍落下了三級殘疾,至今不能負重。
奮不顧身地救火,卻摔成三級殘疾并且花費一大筆治療費,當問及他是否為當初的舉動后悔過,張西志嘿嘿一笑,“那后悔啥!我就看不了誰家有難,誰有困難咱都要幫一把手。”語言樸實,但透露出來的無私的愛閃耀了璀璨的光芒。
張西志的義舉傳出后,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好評和社會的充分肯定,阜陽日報、阜陽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都曾報道過他的先進事跡,潁西街道辦事處、八里村的領導干部多次對其進行>慰問,幫助其辦理殘疾證,并積極奔走解決你所面臨的困難。20__年4月20日潁州區綜治委授予張西志同志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以表彰其在和諧社會創建過程中,弘揚社會正氣,挺身而出保衛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義舉。20__年3月27日阜陽市綜治委召開第二屆見義勇為表彰大會,張西志同志榜上有名,授予其“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光榮稱號,獎勵其現金3000元,以表彰其在維護社會治安、匡扶社會正氣方面的突出貢獻。
張西志同在在家是位好兒子、好老公、好父親,在外是位熱心腸的好人。他一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遵章守紀,恪守本分,尊老愛幼,扶危濟困,團結鄰里,助人為樂,廣受群眾的稱贊。幾年前的一個秋天,在三里橋附近,一位老大爺被車撞了,圍觀的群眾很多,但大家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無人相助。張西志途徑此處時,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使老大爺得到了及時救助。還有一次在阜陽十中西邊,一個騎摩托車的人撞了一個學生后逃逸,張西志欲上前幫忙。許多圍觀的群眾講:“這年頭好人不好做,你還是不要旁他,不然他訛你怎么辦。”張西志并沒有顧慮什么,他仔細詢問孩子家長的電話,隨后撥了電話,學生的父母才得以及時趕來。這樣助人為樂的事情張西志做了很好,有多少,他自己也說不完。
張西志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在群眾危難時舍身相濟,用鮮血保衛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正氣歌。在張西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扶
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體現了舍己救人、勇于獻身的高尚情操。他的行為,為我們干部、黨員、一般群眾都樹立了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