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
作為中國偉大科學家,他們用汗水磨礪人生,用靈感突破創新,用機遇實現跨越;你知道哪些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篇1)
文中說道,新中國成立時,錢學森已經是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和實驗中心主任,他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實驗室,享有非常優越的生活,但他的心卻向著祖國,想為祖國報效的心愿像一團燃起的火焰般。1950年,他辭去了美國科學界的重要職務,打算繞道回國,來完成他一個身為中國人民應做的義務。美國政府百般阻撓,像一只只擾人的魔鬼,揮之不去。他們甚至制造借口拘禁了他,還說:“如果你堅決要回中國,我就讓你死!”聽到這兒,我不禁緊握雙拳,牙齒咬得格格響......一心為國的錢學森的心并沒有被他們扣留。似一直離弦的箭,再也不回來了。
后來,在美國人民的幫助下,特別是在許多美國科學家的支持下,才被保釋出來。1955年,在我國政府的幫助下,錢學森爺爺沖破了重重阻力,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后,在他的組織指導下,我國創建了自己的火箭、導彈航天事業。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第一枚州際導彈發射成功,“神州五號”飛天,“長征”火箭騰空......都傾注了他的心血。他被外國人譽為“中國的神父”,譽“錢學森是中國的驕傲”。
通過錢學森從事科學研究態度嚴謹,不懈地努力,終于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中國如果沒有錢學森,就不會有這樣輝煌的成就;如果沒有錢學森,就不能奪回香港、澳門這兩個地;如果沒有錢學森,中國就永遠抬不起頭;如果沒有錢學森,中國的航天、導彈、火箭事業就不能獨立,獨占熬頭。
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踏著科技的新時代的道路,可曾回眸看看那些為祖國的興盛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的人?或許愛國對我們來說是人人都想的,我們雖不能像錢爺爺那樣,但是我們要懷著一顆真誠沒有半點污垢的心,去熱愛我們的祖國,中華大地怎能任人踐踏?
“四大發明”在故鄉騰飛,在崛起,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中華造福。讀了《錢學森》這篇文章,追昔撫今,我心潮澎湃。我們要樹雄心,立壯志,記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設好祖國的明天!
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篇2)
李四光是我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一生的故事,歡迎閱讀。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縣的四龍山鎮。因為他是父親的第二個兒子,所以,父親給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時的李仲揆,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優秀。1902年,14歲的李仲揆聽說省城辦了一所官費的高等小學堂,凡是學習好的都可以去報考;特別是聽說那里不學“四書五經”,而是教授國文、算學,成績優秀者還能出國留學。因此,李仲揆終于說服了父母,帶著借來的幾個盤費,徒步到省城報考。
李仲揆辦理了報考手續,買了一張報名單。是由于太興奮,太緊張?還是沒見過世面?李仲揆提筆在姓名欄中端端正正寫下了“十四”二字,而不是“李仲揆”。
“糟糕!”他差點叫起來,“怎么能把年齡當成自己的名字呢!”
無論怎樣后悔,也已經晚了。重新買一張報名單吧,身上剩下的錢已經不多了,何況還要住宿、吃飯。
李仲揆雙眼注視著“十四”二字,一簇思維的火花在幼小的頭腦中迸發出來。他重新提起筆,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這“四”字與“仲”字的筆劃和字形卻相差太大,確實是難以改成。難道還能改叫“李四”不行!不真成了人們平時說到不相干的人而代用的“張三”、“李四”了嗎!
第一次離家出門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急得鼻子尖都滲出了汗珠。忽然,眼睛一亮,瞥見大廳正中掛著一塊橫匾,上面刻著“光報四表”四個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個“光”字。
“李四光”!李仲揆端詳著自己起的新名字,心里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學堂。從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戰斗性和科學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光照四方!
年輕的李四光,曾被派往日本學造船,派往英國改學地質,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不為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動,學成后毅然回國了。
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為祖國贏得的第一榮譽,就是發現了中國內地有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大量的實據,推翻了那些國內外學術權威認為在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理論,為我國進行地質研究,奠定了真實可靠的理論基矗
李四光熱愛地質科學,從事科學研究,一向是一絲不茍,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嚴格的,連走路,也要學生練好基本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經常到野外去工作,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巖石的尺子,要求邁出的每一步的距離都要相等,并且要記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長。
李四光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養成了一個習慣,走路不緊不慢,步子大小相等,邁一步就是0.85米。不論到哪兒,他仿佛老在度量距離。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總是要到街上路燈通明時分,才騎著自行車回家;愛人總是焦急地等待著他回來吃飯。繁忙時,李四光連回家吃飯也忘了,愛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兒去叫他。一天,為撰寫一篇學術論文,竟忘記天晚該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時,偶爾抬眼,瞅見一個小女孩靜悄悄地站在桌邊,他未加理會,又低頭繼續寫作,并輕聲催道:“你是誰家的小姑娘啊?天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媽媽該等著急啦!”這時,只聽見小女孩埋怨說:“爸爸,媽媽不是等我著急,是等你在著急哪!”李四光聽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兒李林。他不由得笑出聲來,忙答道:“這就回家,這就回家。”
李四光晚年仍極大地關注地震研究。他經常分析大量的觀察資料,還冒著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多次深入實地考察地震的預兆。逝世的前一天,他還懇切地對醫生說:“只要再給我半年時間,地震預報的探索工作就會看到結果的。”
1971年5月2日,周總理沉痛地當場宣讀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詞。
1971年4月29日凌晨,李四光的動脈瘤破裂,被送進北京醫院搶救。周總理得知后,立即派派自己的保健醫生趕到醫院,一直守護在手術室旁,隨時將李四光的病情和搶救措施向周總理報告,直到李四光停止呼吸。
由于當時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國務院辦公廳的主要軍代表說,中央決定追悼會上一律不致悼詞,有關負責同志就沒有安排準備悼詞。
5月2日,周總理趕來參加追悼會,發現沒有準備悼詞,非常生氣,嚴厲批評有關負責同志。周總理沉痛地當場宣讀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詞。李林在信中反映了她父親生前對祖國地質科學工作的關注和希望,以及今后開發利用地熱、加強地震預報研究、發展地質力學所提出的建議。周總理在講話中,高度評價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的杰出成就和對我國地質事業的重大貢獻,稱贊“李四光同志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
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篇3)
早在1834年,愛爾蘭人詹姆斯查默斯就設計過郵票,但人們通常認為郵票的發明人是英國人羅蘭希爾。1840年的一天,郵政大臣羅蘭希爾爵士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忽然聽見有人爭吵。他走上前去,原來是一個送信的人與一名鄉下少女為郵費在爭論。信差告訴希爾,說他走了許多路,為這位少女送來了信,但這們少女看了信封一眼后就把信退還給了他,并說:“我沒有錢收信。”希爾覺得其中必有緣由,就替少女付了錢,送走了信差。少女十分感激,她對希爾說:“我未婚夫外出做工了,這信是他寫來的。我家很窮,付不起郵費,在他離家前我們就約定好,如果他一切順利,就在寄給我的信封上畫兩個圓圈,表示他一切平安。”
當時的郵資是由收信人支付的。張村少女的話以及她的行動使羅蘭希爾陷入沉思。經過認真思考,他向英國政府建議:廢除郵件與郵資已付的票據分家的郵寄操作方式,發行一種郵票,由發信人出錢購買,并將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據。英國政府采納了希爾爵士的建議。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首批郵票。這批郵票有兩種,一種是印有英國女王頭像,面值一便士的“黑便士”,另一種是面值為兩便士的 “藍便士”。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郵票。
希爾爵士沒有直接設計這種郵票,但這種郵票的郵政動作方式的構想出自希爾,所以人們認為郵票是羅蘭希爾發明的,稱他為“郵票之父”。
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篇4)
洗衣機被譽為歷史上100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洗衣機的發明的確是一件偉大的事情,這使千千萬萬的婦女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光是這一點,就足夠給這個發明記上一大功了。
首臺電動洗衣機的發明
首先還是說一下洗衣機的誕生,這個問題其實筆者在前幾天的文章當中做過分析,這里再簡單描述一下。任何事務的產生都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洗衣機當然也不例外,電動洗衣機的發明自然是要托福電力基礎設備的進步,比如維爾納·馮·西門子發明了電機原理,才讓電器的發明和使用能為可能。
現在人們公認的一個說法是,1911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洗衣機,是由美國人阿爾幾·費希爾于芝加哥制成。它由一種小型發電機供電,利用一個轉動的大桶,把衣服和肥皂放在里面。在攪拌器葉片的作用下,衣物在肥皂水中劇烈地前后翻滾。
也是在這一年,羅·尤浦頓(Upton)機器公司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圣約瑟夫成立,生產、銷售電動洗衣機,并與西施公司(Sears)開展了第一筆洗衣機的銷售業務,但這種機器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對了,這個公司,就是現在鼎鼎大名的惠而浦。
洗衣機的廣泛推廣時代
洗衣機的誕生到被人們普遍接受經過了大約十多年的時間,這期間主要是受到電力不足的約束。到了20世紀20年代,在西方國家,電力被普遍廣泛應用,在1922年,美國的霍華德·斯奈德對洗衣機的洗滌結構進行了改革。把拖動式改為攪拌式,讓水流和衣物強烈碰撞、摩擦,從而達到洗凈衣服的目的,這就是著名的攪動式洗衣機。這種洗衣機在依阿華州被批量生產并風靡市場。這時,基本是洗衣機在普通家庭的一個廣泛普及的過程。
與此同時,在歐洲大陸,同樣發生了一個劃時代的事件,1928年,第一款性能穩定、耗電量小、洗凈度高的洗衣機由德國西門子推出,這就是滾筒式洗衣機,這種洗滌結構奠定了以后洗衣機發展的基礎,甚至現在仍在普遍使用。
全自動時代的來臨
歷史的車輪進行到了20世紀50年代,人們慢慢開始厭煩了煩瑣的洗衣過程,這時候隨著技術的進步,洗衣機的全自動化時代也全面來臨。1947年,尤浦頓機器公司發明了全世界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1948 年,正式開始使用“惠而浦”(英文Whirlpool,即有旋渦的水池之意)作為產品商標,并通過西施公司于對外銷售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這是一種“前置 ”式自動洗衣機。靠一根水平的軸帶動的缸可容納4000克衣服。衣服在注滿水的缸內不停地上下翻滾,使之去污除垢。到了后來,更出現了現代的“上置”式自動洗衣機。
在1951年的歐洲,同樣是如今的白色家電巨頭——伊萊克斯推出了第一款家用洗衣機“飄翼 ”、“雙翼”系列W20洗衣機,由哥德堡工廠生產。這種一種通過分離作用進行洗滌的機器。隨著該產品的推出,伊萊克斯進入了新型家用洗衣機市場,并迅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從而奠定了自己在將來白電市場上的地位。
屬于波輪洗衣機的“電氣元年”
如今的洗衣機基本是三分天下,攪拌式、滾筒式和波輪式,而在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最主要的還是后兩者。前面筆者講到滾筒式洗衣機由西門子于1928年推出,那么我們更常見的波輪洗衣機呢?
其實波輪洗衣機就誕生在我們的近鄰日本,這種洗衣機最初是由日本的三洋公司發明的,1953 年8月26日,一種被命名為SW-53型的新型洗衣機誕生在三洋的工廠,這種洗衣機由于體積小、省電省水且洗滌時間短等優點,一誕生就受到廣泛關注,此外,這種洗衣機的價格只有攪拌式洗衣機的一半,所以當時引起了一股波輪洗衣機的搶購風潮。一直到現如今,在亞洲市場上,波輪洗衣機仍然是銷售的主力。
這個事件也被廣泛紀念,在日本,波輪洗衣機誕生的這一天被命名為“電氣元年”。而如今,三洋公司每到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紀念儀式來慶祝公司的“電氣化之日”。
偉大科學家表彰事跡(篇5)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有一次上手工課,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給了漂亮又嚴厲的女教師。愛因斯坦沒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滿頭大汗。女教師寬厚地望著這個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愛因斯坦交給女教師的是一個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條凳腿還釘偏了。滿懷期望的女教師十分不滿地對全班同學說:“你們有誰見過這么糟糕的凳子?”同學們竊笑著紛紛搖頭。老師又看了愛因斯坦一眼,生氣地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陣哄笑。
愛因斯坦臉上紅紅的,他走到老師面前,肯定地對老師說:“有,老師,還有比這更壞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靜下來,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著愛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書桌下拿出兩個更為粗糙的木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剛才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雖然它并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一些。”
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著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贊許的目光。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愛因斯坦的韌性,在他不滿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時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個小板凳,最后的一個比前兩個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表現了他對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釋放自己的能量,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