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表彰科學家的故事
他們是中國的科學家,他們突破無數科研難題,為新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的貢獻;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表彰科學家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介紹表彰科學家的故事參考,歡迎大家分享。
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氫彈和原子彈的研制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務。他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宇從小就是好朋友。
他們的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都住在清華園。很小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塊兒玩,后來還在一個中學讀書。他們倆都很聰明,但是性格不同,楊振宇比較機靈,鄧稼先沉穩老實??墒撬麄兌己芫粗貙Ψ剑葘Ψ降膬烖c為榜樣互相學習。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
長大以后,他們都在美國留學,并且都學習理論物理學,搞原子核物理研究。鄧稼先畢業后不久返回祖國,支持祖國的科技建設,楊振宇則繼續留在美國搞科學研究。
鄧稼先回國以后,被派去領導和組織原子彈的研制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1964年10月2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楊振宇知道了這個消息后很為自己的祖國高興,同時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好朋友鄧稼先是否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但他知道這是國家機密,如果問鄧稼先,會讓他為難的,所以就一直沒問過。
1971年,楊振宇回國,鄧稼先到首都機場迎接分別整整二十年的老朋友,兩人一見面就沒完沒了地聊了起來。但是由于鄧稼先從事的工作都是國家機密,兩人的談話總是點到為止,盡量不涉及這方面的問題。可是楊振宇十分想知道鄧稼先是否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于是就繞著彎子問他:“聽說中國研究原子彈的專家中有美國人,有這么回事么?”
這個問題讓鄧稼先很為難。如果回答說“沒有”,就證明了自己很了解參加原子彈試驗的成員,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制;如果回答說“不知道”,又是在欺騙老朋友。于是他就想出一個既不泄密,也不欺騙朋友的辦法,說:“我以后再告訴你吧?!?/p>
于是,鄧稼先把這個問題向上級匯報,最終得到周總理的批準。鄧稼先這才如實地答復了老朋友的問題。
鄧稼先就是這樣一個誠實正直的人,無論是對待國家還是朋友,都以誠為本。
1986年,鄧稼先病逝,楊振宇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朋友而十分悲痛,他在從美國發來的電報中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p>
錢學森
錢學森的一生,可謂是歷經風雨。他出生于中國內憂外患、被人宰割的時代。他然后是中國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先生的愛婿。錢學森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國,他先是赴美留學’求取知識,等到歸國的時候,卻被美國強行扣留。兜兜轉轉數年,他最后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于祖國建設,在二戰中立下赫赫功勛,也為中國導彈、航空科學的發展立下不小的功勞。
再見了,我親愛的祖國
晚清的中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為黑暗的時代,當時列強瓜分中國,中國邁上了屈辱的路程。個性是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期,庚子之難就在這個時候爆發,這場戰役讓那些不平等條約再次落在中國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國人的負擔,使中國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在武昌發動了滅亡清政府的武裝起義,從此拉開了中國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錢學森就在武昌起義的兩個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時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中國大地烽火四起,然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內部軍閥混戰,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錢學森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時期的錢學森就意識到中國積貧積弱的現象,他立下壯志要改變中國的現狀,走出一條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錢學森12歲,他進人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讀書,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錢學森取得清華大學第二屆赴美公費留學生的資格。1935年8月,然后錢學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國郵政船,離開了動蕩不安的祖國,望著白浪翻滾的黃浦江面,錢學森思緒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說道:“再見了,我親愛的祖國’你此刻是豺狼當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你早日在東方復興!”
同年九月,錢學森到了美國,順利進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
黃旭華
黃旭華,男,漢族,1926年3月出生于廣東海豐縣,祖籍廣東揭陽市,客家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畢業后一直從事艦船研制工作。
黃旭華同志為某研究所副所長,1992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作為卓越的技術專家和杰出的技術組織管理者,在某型號產品橫空出世、從無到有的光輝事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79年,黃旭華同志任中國某型號工程副總設計師,1983任總設計師,負責我國第一代兩型產品的技術抓總工作。其間,他主持制訂了長征1號和長征6號首艇與動力協調總體方案,提出并決策采用水滴型艇體,為某型號艇總體研究設計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同其它同志一道,共同領導、組織協調審定了某艇方案論證、研究設計、施工建造、航行試驗等各個階段的重大技術問題。作為總技術負責人,成功執行了某產品水下發射試驗任務。作為總設計師,在某深潛試驗中,他置個人安危于度外,身體力行,親自隨產品深潛到極限,創世界首例。《人民日報》、《文匯報》、《羊城晚報》、《湖北日報》等多家報刊先后爭相報道過黃旭華同志的先進事跡,盛贊黃旭華為“中國某艇之父”、“中國的脊梁”。
由于出色的工作業績,黃旭華同志先后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1993年兩次獲前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1985年、1996年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6年獲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授予的“勞動模范”稱號;1988年榮立一等功;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9年,黃旭華院士在國家海洋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舉辦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洋成就獎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大海洋人物”。同時,在中宣部等11部門組織開展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已被提名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
黃旭華同志為我國型號產品研制事業、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如今,年過八旬的他,仍為國防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孜孜不倦、獻智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