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有哪些?故事一般都和原始類的產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然,于是便以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樣,有著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大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精選篇1
故事一:林肯
林肯當選總統后十分廉潔,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林肯總統竟然還有一段向客人強行索要禮物的故事。
一天,一位叫史密斯的紳士前來拜訪林肯,兩人談得頗為投機。紳士看到林肯幼小的兒子活潑可愛,很想抱抱他。然而小家伙認生,遲遲不肯過去。于是,紳士指著自己手腕上的手鏈對小男孩說道:“只要你聽話,讓叔叔抱抱你,我就把手鏈送給你。”那是一條非常精致的手鏈,小男孩很喜歡,他乖乖地坐在紳士的腿上,一直讓紳士抱著自己。
最后,當紳士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林肯提醒紳士,把手鏈給他兒子。紳士立即表示,這手鏈他一直是視為傳家寶的,不能給。
“把它給我兒子!”林肯嚴厲地說道,“我不想讓我兒子認為,我曾經款待過一位言而無信的人。”
盡管不情愿,紳士還是乖乖地將手鏈送給了林肯的兒子。這件事,不僅沒讓林肯的聲譽受到影響,反而讓大家更進一步看到了林肯誠信、正直的本質。
故事二:黃曉明
1996年夏天,北京電影學院在時隔10年之后再到青島招生,這次招生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表演夢,其中有個男孩格外引人注目。
他是拄著拐杖走進北京電影學院考場的,高大清秀的他,眉眼間露出幾分無所畏懼的神情。
輪到他面試時,老師對他說:“請你表演一個‘捉蛐蛐’的小品吧!”
豈料男孩張口便說:“報告老師,我們青島沒蛐蛐!”全場嘩然。
面試老師接著問:“那你能表演一段跟人吵架的情景嗎?”
男孩回答說:“報告老師,我媽媽說吵架不是好孩子。”
不少老師開始皺眉,認為他真的是沒有任何表演能力,簡直是塊木頭!
卻有一個叫崔新琴的老師堅持說:“雖然按照慣常的判斷標準,他屬于不會表演,但是他的坦誠不就是最好的本色表演嗎?就算他是塊木頭,那也是塊漂亮的木頭。我們要了!”這個男孩,就是黃曉明。
如今黃曉明早已踏入明星行列,不僅顏值高而且演技一流,集偶像與實力于一身。
而這要感謝他的坦誠,為他敲開了北影的大門,其實很多時候,坦誠比起表演會贏得更多機會。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精選篇2
貝多芬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1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取工資補貼家用。到了17歲,媽媽病逝,家中只剩下2個弟弟,1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爸爸。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1個孩子難以承受的。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1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精選篇3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云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云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只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后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精選篇4
3、電報迷與看報迷——堅持
愛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像電燈、留聲機、電影機等都是他發明的。
然而童年的愛迪生因為家中貧窮,只上過幾年學,他十二歲便到火車上去賣報了。不能去學校讀書,他就自學。他非常熱愛學習,一邊賣報一邊看書看報,抓緊時間學習和做實驗。
愛迪生的父親平時對家里人要求很嚴格,他規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前必須關燈睡覺。可是,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點了,這樣他回家后就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了,這可怎么班呢?這對于喜歡自己學習、摸索的愛迪生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于是他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能讓爸爸支持自己做實驗。
一天,愛迪生用銅線在樹上架起了電線,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把當天賣剩下的報紙和一臺電報機留在朋友家。晚上會到家后,他爸爸要看報紙,愛迪生說今天的報紙賣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沒有非常可惜。愛迪生為了引起爸爸的興趣,就開始說起今天報紙的內容如何新鮮有趣,沒有看真是非常可惜。愛迪生的爸爸聽到他講得如此繪生繪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問愛迪生還能不能想辦法找一份來。愛迪生說,他的朋友佳麗還有一份,他可以用電報把報紙的內容傳過來。這個時候愛迪生的爸爸想看報紙的癮上來了,于是就痛快地答應了他。
愛迪生的爸爸看到兒子自制的土電報機還真能用,心里非常高興。心想,這孩子也不簡單!從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愛迪生晚上道電報實驗了。后來愛迪生經過艱苦地努力,終于成了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精選篇5
我們這些新戰士,能在60年代開門紅的日子里穿上軍裝,來到革命大家庭,都感到非常光榮。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有工人,有農民,也有學生。可我們只有一個心愿:為了保衛祖國,一定要當個像樣的兵,絕不辜負首長和老戰友的期望……”他講得非常好,贏得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當天晚上,雷鋒參加了第一次班務會以后,在明亮的燈光下,把一幅黃繼光的頭像(從畫報上剪下來的)小心翼翼地貼在自己嶄新的日記本的扉頁上,端詳了許久。長沙解放后不久,新中國就誕生了。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里,小雷鋒扛上了紅纓槍,當上了兒童團團長,每天帶領小伙伴們站崗放哨,還跟大人們一樣學唱歌,排著隊去開會。早晨踩著露水出去,晚上頂著星星回來,沒日沒夜地站崗,再忙也不覺得疲倦,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
轟轟烈烈的土改開始之后,安慶鄉農會的黨組織派雷鋒帶領小伙伴們監視地主分子,只許他們老老實實,不能亂說亂動。小雷鋒親眼所見的一幕幕事情讓他有說不盡的感慨(kǎi):過去耀武揚威的地主老爺們現在都點頭哈腰,威風掃地;平日里被欺壓的佃戶如今也揚眉吐氣了。這對從小就遭遇了家庭重大變故的小雷鋒來說,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這種驚喜,這種欣慰,真是難以言表。
打土豪,分田地。按照政策,小雷鋒分了兩份,一共是二畝四分水田。農會為了照顧他這個孤兒,還在其他方面都對他進行了照顧。一個孤兒有了自己的財產,還有了自己的田地,這比起操勞了一輩子都還沒落下一寸土,甚至連糊口都困難的爺爺和父親,雷鋒有了諸多感慨。
不久,雷鋒的家鄉辦起了第一所小學。安慶鄉農會保送雷鋒免費讀書。開學第一天,農會主席彭大叔親自送他去上學。小雷鋒太高興了,嘴都合不攏。當新書和筆記本發到手中以后,他激動得熱淚盈眶。誰能想到不久前還背著討米袋子躲避地主家狼狗的小雷鋒,如今穿上了新衣,背上了新書包,成了新學生!
六奶奶家離學校有近十里的山路,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夏天的時候,炎熱多雨,蚊蟲又多,泥濘的山路常常讓他摔了一個又一個的跟頭;冬天山區格外寒冷,因為六奶奶家窮,且年歲越來越大,雷鋒不愿六奶奶買鞋,就自己編草鞋穿,腳丫常常被凍得通紅。但他從來不喊苦,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雷鋒特別愛學習,從一年級認字開始,他就跟著老師一筆一畫地寫,一字一句地念,老師布置的作業從來都是一絲不茍地完成。課外時間,他也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不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拾糞砍柴,他都不忘帶著課本,休息的時候就讀上兩頁。因為他的刻苦,成績一直很優異,所有的老師都對他評價很高。
然而,好景不長。因為是剛解放,普及教育需要一個過程。簡家塘因為地方偏僻,以前沒有辦過學校,只是為了讓窮苦孩子們有學上,才勉強辦了所小學。所以,學校只辦了一年就辦不下去了。那時,彭德茂已經改任安慶鄉鄉長,在他的安排下,雷鋒先后轉到上車廟小學和向家沖小學,可這兩所學校也先后都關門了。小雷鋒的求學生涯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因為沒學校可讀,雷鋒就一邊放牛、砍柴、割草,一邊溫習學過的功課。連長送給他的鋼筆一直都帶在身邊,因為他記得連長說過的話:把握住機會好好學習。
后來,雷鋒聽說長沙城郊有一所清水塘小學,他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去央求學校老師,要求插班上學,后來經過考試被錄取。這所學校離家更遠,來回有30多里山路。
但他無論刮風下雨上課從不遲到;放學后還匆匆趕回去,幫六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一位熟悉他的老師后來曾經評價他說:“小雷鋒為了能讀書,不知道跑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換個孩子恐怕就很難堅持下來。”
1954年,雷鋒光榮地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他是學校里第一批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學生。那一天雷鋒永遠難以忘記。面對著鮮紅的隊旗,莊嚴地舉手宣誓,那誓言久久地回蕩在雷鋒心頭。在繡著火炬的紅色隊旗下,他佩戴上嶄新的紅領巾,從此他每天上學都戴著紅領巾,到家后就把紅領巾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書包里。
雷鋒參軍
雷鋒在弓長嶺礦的基建工作即將結束時,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排上了日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礦山工地上傳播開來,年輕人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盼望著報名的那一天能早點到來。
雷鋒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一連幾天晚上睡不著覺。他想起了死去的親人們,還想起當兒童團團長時死磨硬纏要跟隊伍走的情景,他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道:“我一定要穿上綠軍裝,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好容易熬到報名那天,才凌晨三點多,他就爬起來去敲負責征兵的李書記住處的門,愣把人家從熱乎乎的被窩里鬧起來。團總支李書記知道他當兵心切,答應給他報名,但是也不敢打包票,說雷鋒個子矮,體格也不夠健壯,體檢恐怕不好過。
雷鋒把胸脯一挺說:“我這么壯實,才不怕檢查呢!”
雷鋒嘴上雖硬,其實心里沒底。他知道自己只有一米五四的個頭,是矮了點;不到一百斤的體重,也輕了點。
報名當兵不比師傅收徒弟,商量商量還有個回環的余地。
在等待廠里公布應征青年名單的那幾天里,雷鋒真是坐臥不安,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穿上綠軍裝。
過了幾天,應征青年名單貼出來了,雷鋒一看沒有自己的名字,急得臉色都變了,他急忙去找李書記。李書記被他追得沒處躲,只好答應再幫他說說話,同時悄悄給他出了主意,讓他去找武裝部,跟他們談談,興許許還有希望。
“那我自己去找吧。”雷鋒鐵了心,不當上兵決不“收兵”,“武裝部不能不同意。”
他馬上到車間領導那請了一天假,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徒步幾十里,來到遼陽市人民武裝部。這一趟十幾里路,還真被他跑出了名堂。
一路上他早已做了充分準備,一見到武裝部的負責同志,就訴說起來,滔滔不絕。他講了舊社會自己一家人的遭遇,講了自己的工作經歷,再三表明自己要求參軍的愿望和志向。
人民武裝部的余副政委是位老紅軍,對青年人參軍的心愿非常理解。雷鋒的一席話深深地打動了他,憑著多年的接兵經驗,他斷定這是個好兵苗子,但這樣的身體條件,恐怕難過體檢那關。想了想,他對雷鋒說:“你先去體檢站,檢查完身體再說。”
體檢站里,一個個棒小伙子站在那里顯得格外的魁梧、結實。雷鋒知道這一關不好過,心中暗自給自己打氣,腦子也在飛快地旋轉著,想著一個個的主意……終于輪到他了,他來到醫生面前,馬上聲名:“別看我個子不高,在農場里是拖拉機手,在工廠里開推土機,渾身上下都是勁兒!”
醫生被他的話逗笑了,但還是照章辦事,讓他去量身高。
看著醫生嚴肅的表情,雷鋒覺得不太樂觀,他急忙又說:“個子矮點好,打起仗來靈活,沖鋒的時候連腰都不用彎了。”
這句話雷鋒已經想了好多天了,這時候說得恰到好處。
量體重時,他吸足一口氣,試圖像千斤墜一樣往下壓,但效果并不明顯,只有四十七公斤。
醫生拍拍他的肩膀說:“放輕松,你再使勁兒,也不能增加體重。看看,還不到五十公斤呢。”
雷鋒忙著解釋說:“我早上沒吃早飯,吃了早飯保證夠了。”
周圍的人都被逗笑了。此刻雷鋒卻急得直掉眼淚,體檢這關過不了,可怎么辦呢?
是啊,入伍的體檢標準本來就是鐵定的,而雷鋒身高一米五四,體重四十七公斤,這些都沒有達到入伍的標準。可是雷鋒還是堅持來到了內科,當他脫下內衣做內科檢查時,脊背上那塊明顯的傷疤引起了醫生的注意,由此引發了他催人淚下的孤兒成長史。他心潮澎湃地向醫生一五一十地講述了自己在舊社會的苦難經歷,在場的醫生無不為之動容。他們安慰雷鋒說:“你身體條件不太合格,但也別泄氣,再去找武裝部的領導好好談談,也許有希望。”
又是“也許有希望”,但是雷鋒并沒有放棄這個“也許”,他要拼足全身的力量去爭取!
雷鋒再次來到武裝部,和一位助理員談了半天,助理無論如何說服不了他,只好暫時把他編到預備隊里,等待最后的研究決定。
雷鋒在這里照樣閑不住,主動幫助武裝部的同志整理、搭配準備發放的新兵服裝。一包包的服裝打開以后,他隨手拿了一套小號軍裝和一頂棉軍帽,美滋滋地穿戴起來,腰板兒挺得直直地站在一位負責分發服裝的助理員跟前,問:“同志,你看!我像個人民解放軍戰士嗎?”對方只是一笑,意思是:光像有什么用,編進預備隊還沒有資格穿軍裝呢。雷鋒感到很掃興,轉身脫下軍裝放回原處,暗暗地下了決心:我一定得穿上軍裝!
后來,武裝部的領導同志和工程兵派來接兵的荊營長,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
他們認為,雷鋒是個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斗爭的鍛煉,立場堅定,政治素質好。雖然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生產者,相信他入伍后會成長得更快。最后決定:批準雷鋒入伍。
雷鋒的愿望終于實現了。他高高興興地領到了入伍通知書,立即跑回工廠,告別了同志們。1960年1月8日,雷鋒帶著武裝部首長和工廠同志們的殷切期望,和隊伍一起經過夾道歡送的人群,迎著和煦的陽光,在一片熱烈的氣氛中登上了火車。幾小時后,火車徐徐駛進營口車站。接兵的荊營長指著雷鋒向部隊首長介紹說:“這位小同志就是大家推選出來的新戰士代表。”雷鋒立刻向部隊首長敬了個禮。
雷鋒如愿如伍
“你叫什么名字?”一位部隊首長問道。
“雷鋒——打雷的雷,沖鋒的鋒!”
“好響亮的名字埃”首長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一會兒召開歡迎新戰友大會,要請你這位新戰士代表講話呀。”
歡迎新戰友入伍大會是在遼河口部隊操場上召開的。
那天風很大,漫天飄著雪花。部隊首長和老戰士代表講完話后,主持大會的團俱樂部主任宣布:“現在歡迎新戰士代表——雷鋒同志講話。
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雷鋒精神抖擻地走上講臺。上千名戰友把視線集中在他身上,只見他挺著胸,昂著頭,站在話筒前,個頭雖然不高,卻顯得格外精神。他掏出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大聲說道:“敬愛的首長和老大哥同志們,讓我代表新戰士……”一句話沒講完,從遼河口刮來的風,把他手中的講稿吹亂了,怎么展也展不平。團俱樂部主任擔心他講砸了,想上前幫他一把,沒想到雷鋒把發言稿一團,抓著話筒來了個即席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