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看的人物傳記書
人物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值得看的人物傳記書,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值得看的人物傳記書精選篇1
第1部 《懺悔錄》
第2部 《貝多芬傳》
第3部 《梵高傳——對生活的渴求》
第4部 《巴爾扎克傳》
第5部 《我生活的故事》
第6部 《約翰遜傳》
第7部 《薩特傳》
第8部 《我的愛,我的自由》
第9部 《居里夫人傳》
第10部 《羅素自傳》
第11部 《羅曼·羅蘭傳》
第12部 《我妹妹與我》
第13部 《甘地自傳》
第14部 《真愛讓我如此幸福》
第15部 《卡夫卡傳》
第16部 《牛犢頂橡樹》
第17部 《從文自傳》
第18部 《拿破侖傳》
第19部 《富蘭克林自傳》
第20部 《薩爾瓦多·達利的秘密生活》
值得看的人物傳記書精選篇2
1、《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余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斗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2、《史蒂夫·喬布斯傳》
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在過去兩年與喬布斯面對面交流40多次、對喬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員、朋友、競爭對手和同事的采訪的基礎上撰寫而成,詳盡描寫了喬布斯的成長經歷,創業生涯和打造蘋果公司及其產品的全過程。
3、《拿破侖傳》
本書以時間為線索,以史實為基礎,描述了拿破侖叱咤風云的傳奇一生中經歷過的各次重大戰役和心路成長的歷程。作者通過翔實的史料,將拿破侖的偉大魅力和歷史功過真實、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4、《蘇東坡傳》
蘇東坡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也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5、《渴望生活:梵高傳》
該書是歐文·斯通僅二十六歲時的作品。歐文·斯通認為,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七十余年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了無數讀者。
6、《人生不設限——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
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沒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組織創辦人、澳大利亞杰出青年,他于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亞墨爾本,他天生沒有雙臂和雙腿,只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他自稱的“小雞腿”。這樣的他,成長過程必是十分艱難的。
然而,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僅學會了生活自理,還學會了騎馬、打鼓、游泳、踢足球、打高爾夫球和沖浪等體育項目。他中學時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并順利地獲得了會計和財務規畫本科雙學位。他熟稔投資,大學畢業后擁有了自己的公司。
7、《懺悔錄》
《懺悔錄》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圣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數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丑惡腐朽。
8、《人類群星閃耀時》
斯蒂芬·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之一。本書共收入他的歷史特寫14篇,分別向我們展現了14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千年帝國拜占庭的陷落、巴爾沃亞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爾奇跡的精神復活、老年歌德熱戀的悲歌、滑鐵盧的一分鐘,英雄的瞬間,南極探險的斗爭,西塞羅,威爾遜的夢想與失敗以及馬賽曲神佑般的創作。
9、《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
維特根斯坦,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語言哲學的奠基人。本書以時間為線索,運用大量生動、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描繪維特根斯坦獨特的精神世界以及傳奇的一生,堪稱一流的思想傳記。
10、《別鬧了,費曼先生》
《別鬧了,費曼先生》是物理學家、故事大王、藝術家、鼓手和密碼破譯專家R·P·費曼和R·萊頓聯手寫成的費曼先生自傳。故事大多關注于費曼先生生前發生的大大小小的奇聞趣事,文風輕快幽默,引人發。
值得看的人物傳記書精選篇3
1. 《傳奇王陽明》 明代的思想巨匠,精通儒、釋、道,創立“心學”,徹底改變了明代中葉以后中國思想發展的整體格局;其思想影響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孫中山等眾多后世名人。
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宗羲
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具偉大,軍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勛業。陽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梁啟超
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陽明思想的價值在于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宋儒留下的‘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問題…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與物、知與行統一起來,泯合朱子偏于外、陸子偏于內的片面性,解決宋儒遺留下來的問題。
——錢穆
他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為“真三不朽”,實現了古今圣賢的人格理想;
然而,他的一生卻是滿地荊棘,充滿艱辛曲折,坎坷無限……
本書以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座《傳奇王陽明》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作者董平教授,系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董平教授認為,歷史人物與事件之所以永遠有它的魅力,正在于歷史的意義總是具有當代性。他力圖帶領讀者,從王陽明不平凡的生活事跡之中,領略他博大的胸懷與深邃的思想,感悟他坦蕩的胸襟與光明峻偉的人格,以使我們自己生命境界的提升獲得某種有益的精神啟迪。"
2. 《萬歷興亡錄》明之亡,實亡于萬歷?明神宗萬歷皇帝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歷史中以萬歷紀元的時間,持續近48年之久,卻又創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紀錄。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奮發圖強,中間十年由勤變懶,最后近三十年“萬事不理”。
——白壽彝
總的來說,萬歷即位以后的第一個十年,即從1572年到1582年,為本朝百事轉蘇、欣欣向榮的十年。北方的“虜患”已不再發生,東南的倭患也已絕跡。承平日久,國家的府庫隨之而日見充實。
——黃仁宇
神宗親政以后,獨攬大權,怠于政事而耽于享樂,日益揮霍侈靡,不知遏止。
——范文瀾
萬歷年間,陷于內耗的明朝一次次錯過了重新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的機會,失去了改變自己、凈化自己的原動力,社會在不斷開放,路卻越走越窄,最終滑向了毀滅的深淵。
有感于此,學界曾有觀點認為:明之亡,實亡于萬歷。
那么萬歷皇帝真能背負如此罵名嗎?
在興與亡的嘆息間,我們又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方志遠教授,一位歷史學的守望者,在史書中觸摸這個苦難民族靈魂的最深處。本書是江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歷史學科評審組專家——方志遠二度攜手《百家講壇》之作。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同探尋明代萬歷一朝的興與亡,得與失。
3. 《囚徒天子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開啟了維新變法運動,由此打開了中國百年變革大潮的閘門。他究竟度過了怎樣悲慘的一生?他的一生,對中國的命運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夫康梁,一以進士,一以舉人,而蒙清帝載湉特達之知,非常之寵,千古君臣知遇之隆未有若此者也。百日維新,言聽計從,事雖不成,而康梁從此大名已震動天下。此誰為之?孰令致之?非光緒之恩,曷克臻此!
——孫中山
載湉是滿洲皇族中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頗有所作為。
——范文瀾
誠然,光緒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長期矛盾,在他處于“朕位幾不保”的時候,突然勇敢起來,鋌而走險,這也是不悖于常情的。
——楊天石
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君主,1875—1908年間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是晚清舉足輕重的帝王,他執政34年,卻始終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下,生活沒有自由,婚姻不能自主,備受摧殘和迫害,最終含冤九泉,命運令人扼腕嘆息……
喻大華第五次登上百家講壇,為您講述晚清皇帝講座系列終結篇“囚徒天子光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