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滅金簡介
在南宋末期的歷史上,最值得贊揚的,就是孟珙滅金這件事。孟珙滅金,將一百多年前靖康之難的恥辱洗刷干凈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了解。
孟珙簡介
孟珙1195年出生,棗陽人。孟珙簡介中提到孟家世代為將,他的曾祖父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飛的部將,因為隨軍到隨州,所以在隨州定居。孟珙從小就被孟宗政帶在軍中,因此他不僅武功高強,對戰場形勢也洞若觀火。
孟珙從最普通的下級軍官做起,從少年時期開始就跟著父親出生入死,身經百戰。英雄出少年,少年的孟珙便已是智勇雙全,騎馬射箭對他來說更是不在話下。金軍來犯的時候,孟珙的父親便是采用了孟珙的計策從而令金軍節節敗退。金國被攻下之后,蒙古人又大舉犯境,孟珙又一次擔起重任全力抵擋。也正是因為孟珙的存在,蒙古才一直無法突破邊境。孟珙為了國家的政權不被剝奪,讓人民避免遭受蒙古軍的肆虐,他將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建立一套完整的防御體系中,因此更享有“機動防御大師”之稱。
淳祐六年,蒙古河南行省范用吉背叛了蒙古人,暗中向孟珙請求投降。孟珙雖然上書請求朝廷批準卻遭到拒絕。孟珙感嘆志向從此無法再得到伸展于是自行請求退休。孟珙本來就身患重病,如此一來更是從此一病不起,后于九月初三晚于江陵抱憾去世。享齡52歲。這一點在孟珙簡介中被突出強調。孟珙去世之后,消息傳回杭州,宋理宗十分惋惜且下令停止臨朝聽政一日以此表示哀悼。應荊襄父老的請求,為孟珙立廟并題名“威愛”。孟珙簡介至此拉上了帷幕。
孟珙滅金經過
早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就想跟南宋結盟,想要共同滅掉金國,但是宋朝人記得“海上之盟”的教訓,不敢輕易出兵。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金國實力大不如從前,有消滅的可能。于是宋朝就派孟珙統帥宋軍,與蒙古一起伐金。
金國聽到宋蒙聯合時,集結了兩萬騎兵前來阻擊,希望能夠阻止宋蒙聯軍的形成。孟珙一舉擊潰了前來的金軍騎兵,斬首了1200多人。之后,宋軍開進蔡州城南,與蒙軍一起包圍了蔡州城。十二月初,逼近蔡州城外圍立柵。宋軍就和金軍開始了反復的爭奪戰爭。到了初七,宋軍攻占了柴潭樓,這是一個制高點。金軍節節敗退,但依然憑借著還有著戰斗力。當宋軍順利攻過潭攻城的時候,蒙軍也掘開了蔡州城西的練江,逼近城下。為了阻擋宋蒙軍隊的進攻,金軍熬了大鍋熱油,以此為武器,向著宋蒙軍隊進攻。但是最終卻收效不大。
到了公元1234年正月初九,宋蒙聯軍發起攻城總攻,遭到了金國軍隊的頑強抵抗。鑒于此,蒙古軍在西城外鑿開了五個大洞,然后蜂擁而入,但卻沒有進展,只能再次撤出。在南門戰斗多時的宋軍,也沒有登城。
但是城內的金軍已經極為疲憊了,金哀宗見大勢已去,只能禪讓于東門守將完顏承麟。正月初十,宋軍開始總攻,蒙古軍隊也在西門口進入城內,三方廝殺在一起,非常激烈。隨著金哀宗的自縊以及完顏仲德的投河,金國最終在宋蒙聯軍的夾擊下徹底滅亡。
對孟珙的評價
孟珙作為南宋王朝末期重要的軍事將領,在最后滅金的戰役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孟珙的評價,主要從他的品格和能力方面展開的。
首先,孟珙是一個高風亮節的人。在黃州之戰中,朝廷賜孟珙金碗,但是孟珙卻把金碗和賞賜的白銀賞賜給手下將領,這讓大家十分感動。在治理川蜀時候,四川制置使陳隆之與副使彭大雅兩人互有矛盾,孟珙知道以后,親自給他們寫信進行勸和,使得這兩員大將重歸于好。除了這兩件事,孟珙還慷慨地送了許多糧草給余玠,并讓自己的兒子隨時支援余玠。足可以看出他為了國家盡心盡力。
其次,孟珙還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人。孟珙提出“藩籬三層”,是南宋末期最偉大的軍事構想。如果能夠踏實地堅持這個戰略,南宋小王朝可能不會快速滅亡。因為蒙古人滅南宋,就是入四川、滅大理、過湖南,最終才有了崖山一役。
后人對于孟珙的評價,都充滿著贊美的情感。在面對國破山河碎困境的時候,孟珙依然堅挺地守衛著南宋江山。他對宋理宗,有著絕對的忠誠。也正是因為如此,宋理宗才會把一半的軍權放心地交給他。擁有著令人羨慕的權力卻從來不居功自傲,一心一意地奉獻著自己的生命。在孟珙身上再一次閃現了中華民族堅韌奉獻的精神,他是南宋王朝最后的一根擎天柱,他的存在,延長了中原王朝最后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