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簡介資料
蘇軾自號東坡居士,是古代重要的文學家。蘇軾二十一歲的時候,中了進士,在歐陽修的賞識下,與其父親蘇轍二人在京城一時風光無兩。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軾簡介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蘇軾簡介資料
1037年,蘇軾出生在眉州,其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下,也對詩詞頗有興趣。因其生性豪邁,待人真誠,故寫的文章也十分清新灑脫。在蘇軾二十一歲的時候,參加了科舉考試,中了進士。
在當時文壇大豪歐陽修的稱贊下,蘇軾父子在京城名噪一時,風光無兩。正當他們要大展拳腳之時,蘇軾的母親病故,父子三人趕回家鄉(xiāng)。直到1061年,蘇軾才初入仕途。可惜,碰到王安石變法,蘇軾對此有不同意見,遭到了王安石的排擠。無奈之下,蘇軾只好自請離京,來到地方上任職。
1074年到1084年,蘇軾先后擔任過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及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在任職期間,推陳出新,對百姓十分仁厚,政績較佳。后被調任去汝州當差,因路途較遠,且在途中痛失幼子,蘇軾向朝廷請辭,愿在常州短暫居住。
1089年,朝廷出現了新舊兩黨之爭,且引發(fā)的爭執(zhí)越來越大,蘇軾不愿歸附任何一方政黨,便再度自請外調。到了杭州擔任知州,在杭州建造了流傳至今的蘇堤。只因當時西湖淤塞嚴重,影響了西湖邊上的農業(yè)生產。1097年蘇軾被調到儋州,在當時那已經是極其偏僻之地,被調任只是說辭,實則與流放差不多。
1100年新皇登基,蘇軾被召回朝中擔任朝奉郎,本該是安度晚年的他,在舟車勞頓中,逝世于途中。剛好地處常州,在蘇軾遺囑的安排下,蘇過將其安葬在常州。
蘇軾是哪個朝代的
蘇軾是宋朝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詩人,嚴格說應該是北宋大文豪。蘇軾因著作頗有豪邁之氣,故被人十分賞識。后人將蘇軾與其余七大唐宋大文豪并稱為唐宋八大家,蘇軾也是豪放詞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蘇軾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十分非凡地,蘇軾流傳至今的著作有許多,但蘇軾所做的詞卻比他的文章、詩文要出名。詞這一作體,也是在宋朝被發(fā)揚光大的。
蘇軾的名句
蘇軾,一生留下了許多享譽古今、傳名中外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人們雖然不能全篇背誦,但卻是有很多名言、警句被信手拈來,或比喻某事,或抒發(fā)某情,或描述某人,或感慨某物。
蘇軾所寫下的名言警句實在是太多,如千里共嬋娟等等,不勝枚舉,在此便不再一一贅述了。今天選取的是他關于《前赤壁賦》中的一段話,如上圖所述,詳細分析蘇軾為何會寫下這段話,以及此段話的表明意思和具體所指。
此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期,正是作者蘇軾一生中最為困難艱辛之時,那時候的他從政被貶于黃州,并慘遭他人設計陷害以致于身陷囹圄。后期雖然脫離了牢獄,但在獄中的種種已經深深刻入蘇軾的腦海之中,他深感到了政治的黑暗,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產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迷茫和困惑。
蜉蝣,是最為原始的昆蟲,生的十分美麗,具有不為人知的特性,另外此種昆蟲的壽命十分短暫,一般最長壽命只能活一周左右。上圖中所示的這段名句,整體意思如下,通過對事物的描述后,作者感嘆自己如同蜉蝣一般,在這廣闊的宇宙中,人的生命仿佛像是粟米般那么渺小,不值一提,相對于浩瀚的宇宙,我們的人生是多么的短暫,想要飛上天空傲游世界,想要獲得與明月同等的壽命是不可能實現的,心中滿腹均是遺憾之情,卻無計可施,只能寄托在這吹來的瑟瑟秋風之中。
看了“蘇軾簡介資料”還想看:
1.關于蘇軾的資料簡介
2.歷史人物蘇軾的簡介
3.著名詩人蘇軾簡介
4.歷史上蘇軾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