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次到訪中國蓋茨在京演講
6月14日到訪中國的比爾·蓋茨受到了中國政府的禮遇:第18次到訪中國蓋茨在京演講內容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詳情,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8次到訪中國蓋茨在京演講
6月15日,比爾·蓋茨時隔四年重訪中國后,在北京做了首場公開演講。這位世界前首富在這場題為《以創(chuàng)新之力,應對全球挑戰(zhàn)》的演講中,盛贊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蓋茨是微軟公司創(chuàng)始人,也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兼理事。他于6月14日抵達中國,飛機一落地就引發(fā)高度關注。
15日,蓋茨在微博發(fā)文表示,中國在衛(wèi)生、農業(yè)、營養(yǎng)和減貧方面有著非常寶貴的經驗值得與世界分享,他期待未來繼續(xù)與中國伙伴攜手為全球進步做出更多貢獻。
盛贊袁隆平:他讓世界眾多人口都能吃飽飯
在演講中,蓋茨盛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稱其攻克了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關鍵問題,得以讓世界上眾多人口都能吃飽飯。
根據蓋茨基金會發(fā)布的演講全文,他在演講中這樣說——
袁隆平的成就一直深深吸引著我,他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不僅改變了中國的農業(yè)和經濟,還幫助養(yǎng)活了眾多的人口。受他的工作啟發(fā),全球最重要的農業(yè)研究平臺——國際農業(yè)研究磋商組織(CGIAR)在水稻研究上投入了更多資金。袁隆平還培訓了來自5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水稻科學家,讓他們把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數十億人因此得以生存和發(fā)展,很難想象還有什么創(chuàng)新能與之媲美。
如今,世界需要新一代的水稻品種。蓋茨基金會一直在支持中國科學家培育能夠經受惡劣天氣考驗(比如2014年菲律賓的臺風)而茁壯生長的雜交水稻。巴基斯坦最近也開始種植新品種,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
但由于各種原因,新水稻品種在非洲國家沒能實現同樣的普及。因此,基金會支持了中國和西非水稻科學家開展合作,不僅培育適應當地條件的新品種,還與當地伙伴合作,確保農民能夠獲得這些新品種,從而適應日益惡化的氣候條件。目前在一些西非國家開展的試點項目表明,當地的糧食可以實現高達50%的增產。
這個例子再次突顯了伙伴關系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中國團隊和他們在水稻育種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專業(yè)知識,這個項目不會成功。而如果沒有非洲團隊以及他們對當地農民和糧食體系的了解,這同樣也行不通。這樣的合作模式值得在世界各地推廣。
盛贊屠呦呦:為世界帶來了治療瘧疾的主要藥物
在全球范圍內消除瘧疾,是蓋茨基金會的另一項重要工作。
目前,目前世界上每分鐘都有一個兒童死于瘧疾,全球每年還有約2.5億人因瘧疾而身患重病。蓋茨說道,雖然現在絕大多數瘧疾病例都發(fā)生在非洲,但在上世紀50年代并非如此。當時中國每年至少有3000萬瘧疾病例,有30多萬人因此過世。
蓋茨在演講中提到,1990年全球有近十分之一的兒童活不到五歲,他們大多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且大多數死于可預防的傳染性疾病。現在,僅僅過了一代人的時間,兒童死亡率就已經顯著下降到二十五分之一,相當于每年有超過750萬兒童的生命被拯救。
在同一時期的中國,兒童死亡人數更是下降了高達94%。簡言之,歷史已經表明,當我們設定遠大的目標并為之全力以赴時,這些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他強調,得益于中國科學家的重大科研突破,中國的瘧疾病例和死亡人數穩(wěn)步下降。屠呦呦為世界帶來的抗瘧新藥,如今仍是全球治療瘧疾的主要藥物,她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2010年,中國啟動《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7年,中國首次實現零本土瘧疾感染病例,最終在2021年獲得世界衛(wèi)生組織頒發(fā)的無瘧疾認證。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但中國科學家并沒有止步于此。”蓋茨說,全球健康藥物研發(fā)中心正在開展相關突破性工作,例如與瘧疾藥品事業(yè)會和瘧疾藥物加速器兩家國際組織合作開發(fā)一款臨床前候選瘧疾藥物——有望克服寄生蟲的抗藥性,只需一劑就能治愈,并預防感染。
他還提到,GHDDI與國際上的結核病研發(fā)組織也建立了重要合作,并開始產生令人激動的成果。GHDDI發(fā)現了一系列能與現有結核病藥物產生協同作用的新型化合物,這意味著結核病的治療療程有可能大幅縮短,從標準的四到六個月縮短為僅需一到兩個月。如果這些藥物通過臨床測試,將顯著減少疾病傳播,并降低疾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