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端午節放假安排僅上4天班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你是否在尋找“2023端午節放假安排”?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端午節放假安排僅上4天班
2023年端午節假期是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可別忘了定鬧鐘喲!本周僅上班4天!
今年夏至和端午相連
你知道嗎?今年的端午節還有點“與粽不同”。今年夏至和端午分別是6月21日、22日,
夏至和端午相連非常少見,在21世紀(2001~2100年)這100年中,僅出現4次年份,分別是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61年。
端午假期高速公路不免費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端午假期期間,高速公路不免費。
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文件《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只針對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四個重要節假日實施7座(包括7座)以下小型客車高速公路免費通行。
端午節加班工資這樣算
6月22日當天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不得以調休等方式代替。
如果安排勞動者在6月23日、6月24日加班,應首先安排其補休,補休時間不得少于加班時間,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時加班工資計發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6月25日原本為休息日,但因端午節放假調休,變成了工作日,在這天上班,無加班工資,但如果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按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時加班工資計發基數的150%支付加班工資,不得以調休抵銷。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和傳統
風俗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歷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后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系粽子則用馬蓮草,也是北京特產。
風俗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為二者皆為中草藥,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風俗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風俗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將它們的形象蓋在餅上,餡兒也是“五餡”:櫻桃、荸薺、桑葚、黃杏和江米藕。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風俗5:斗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采藥,采藥途中會斗草玩,逐漸形成習俗。王作楫介紹,參與游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后,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風俗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制、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里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風俗7:貼葫蘆花
老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里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風俗8:點雄黃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解除,驅邪避害。